惩罚孩子用啥样方法更好?

189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惩罚孩子用啥样方法更好?

 

现在大多数家庭里,孩子一犯错,家长几次说教后,孩子还没有改正,不少爸妈就开始惩罚孩子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最初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糟糕,却因为我们在惩罚时加入了自己的情绪,才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最后弄得不可收拾。对孩子的“惩罚”,不是惩治、不是处罚,它更像是一种疫苗,已经经历过了最残酷的,一切也就免疫了、无所谓了。

 

其实有时候免除“惩罚”,一样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其实关于到底能不能“惩罚”孩子,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的,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却不完全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都没有说清楚,惩戒孩子时需要注意的四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要有一个判断孩子错误行为的客观标准

 

很多时候,父母惩戒孩子的理由是孩子犯了错,但是我们很少能冷静地想一想,评判这个错误的标准是什么?是从成人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是从多大年龄的孩子的角度来看?比如三个月大的婴儿,突然开始在哺乳的时候咬妈妈的乳头,把妈妈咬得很痛,这是不是错误行为?需不需要“惩戒”?其实每个母乳喂养的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是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非常正常的现象,既然是正常的,说明孩子没有错,那就根本不必要惩罚。再比如两个两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耍,互相推搡,结果因为一个的力气比另外一个大一点,所以把另一个推倒了,摔得不轻,哇哇大哭,这个“肇事者”应不应该受到“惩戒”?都是做同样的事情,却有不同的结果,这若惩罚孩子的话,是不是也该惩罚哈大人自己,没有看清楚对方孩子是强壮的孩子,就让他跟自己的孩子玩耍,导致最后自己的孩子摔倒啊。

 

父母都不愿意孩子对自己撒谎,觉得这是一个不良行为。

 

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事先在桌上准备一个电动火车玩具,用布蒙起来。然后找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进到房间,让他背对着蒙着布的玩具坐下,实验人员把布拿掉,然后告诉孩子自己要出去拿个东西,让孩子不要回头偷看。实验人员打开玩具的开关就出去了,这时实验室除了孩子就没有其他人了。

 

孩子背后传来火车玩具开动的声音,时不时还发出汽笛声,孩子快速地回头一看,然后又转过头来。过了一会儿,实验人员进来,问孩子有没有偷看,孩子笑笑说没有,实验人员就和孩子一起玩这个火车玩具。

 

这个实验用三岁的孩子重复了很多次,统计结果显示有70%的孩子会选择偷看,偷看的孩子100%都不承认,还发现越聪明的孩子越会偷看。

 

这个实验说明对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撒谎是绝对正常的反应,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不受成人惩罚的方式,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必经过程,是不应该受到惩罚的。

 

其实很多孩子的行为,和成人的判断标准不一样,成人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

 

有了相对客观的标准,才能区分孩子的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受到惩戒的,哪些行为是应该予以惩戒的。

 

第二个原则 + 第三个原则:孩子的年龄 + 惩戒的方式

 

这两个原则是紧密配合的,所以放在一起来说。孩子的年龄不一样,心理发育的程度不一样,惩戒的方式自然有很大的不同。

 

一岁以前的孩子,绝对不能用惩戒的方式,因为他们不会有什么需要惩戒的错误行为,而且正处在和妈妈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阶段,惩戒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阻断孩子的心理发育进程,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抚养者对一岁以内的孩子,都要使用惩戒的手段才能搞定孩子,这是不合格的抚养者,或是自身有心理问题的抚养者。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建立自己的疆域,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经常会侵犯别人的边界,有时的确让人头痛。这时父母可以用合适的方式提醒孩子,这需要耐心,千万不能使用武力。

 

亲戚家的五岁孩子,有一阵子特别喜欢在去别人家乱翻东西,有一次去他家,我什么也不说,就往去他家乱翻东西,特别是他所喜欢的玩具,他不允许我翻,我说你之前在别人就是也翻过的呀,你都可以,我也可以啊,最后孩子想了一下说,我以后不去别人家乱翻东西了,你也别翻的东西。就这样孩子再也没有这个坏习惯了。

 

这是一个适合这个年龄孩子的安全而隐蔽的惩戒。

 

而对于七、八岁的男孩子,是可以使用一些“武力”了,但是不能被他们的挑衅激怒,不能在情绪上失控,不能被孩子牵着鼻子走。而不同阶段、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不能简单的利用网上或书上的解决模式去依葫芦画瓢使用,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针对自己的孩子,只有保持冷静,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应对方式,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

 

第四个原则:惩戒孩子必须就事论事

 

如果孩子确实是在某件事犯了错,父母应该只就这件事,用合适的方式予以惩戒,惩戒完成,这事就结束了,它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网上有一段视频,三岁左右的哥哥带着一岁多的弟弟偷偷玩油漆,结果抹的满头满脸满身都是,爸爸来处理这个事件,先调查起因,再划分责任,协商善后补救办法,最后制定惩戒措施。整个过程中爸爸一直憋不住想笑,还要努力做出很严肃的样子;

 

哥哥沉着机智,总想着把锅甩给弟弟背;

 

弟弟天真无邪,被哥哥卖了还帮着数钱。

 

在爸爸的耐心解释下,哥俩儿都意识到闯了祸,哥哥也承担了自己的带头责任,并且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对此事的惩戒——几天不能喝果汁。

 

越是低龄的孩子,越是不太容易分辨父母到底是因为他做错了这件事而惩戒他,还是因为他是个坏孩子而惩戒他。这一点需要做父母的特别留意,小心行事。当你家的熊孩子干了某件让你火冒三丈,想“惩罚”的时候,不妨用这四个原则捋一捋。先从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角度看一看,这件事是不是“错误”的?如果不是,那千万不要冤枉了人家。如果是,那再评估一下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不可以惩戒?用什么样的方式惩戒是最合适的?最后一定还要记得,惩戒的时候就事论事,针对的是孩子做错了这件事,而不是孩子是个糟糕的人。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02-13
标签 : ,,,,,,,,,,,,,,,,,,,,,,,,,,,,,,,,,
分类 : F 青少年心理,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6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