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心理的表现与治疗(下)

117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猜疑心理的表现与治疗(下)

 

(三)影响内部团结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喜欢捕风捉影、惹是生非,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他们对人、对事总抱着不信任、不放心的态度,对别人的言辞和行为疑神疑鬼,好与人争辩,好管闲事,扭曲事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弄得大家彼此不信任,乱猜疑,有些同志还因此遭到误会、诽谤,甚至“背黑锅”。这无疑会伤害战友间纯洁的感情,造成不团结,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说明了这一点。

 

(四)容易酿成恶果

 

事物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就要爆发。如果由猜疑心理而产生的不满、愤怒和敌对情绪积重了,就会转化成报复心理,容易酿成恶果。

 

现实生活中,由于猜疑而导致朋友反目,夫妻离异等严重后果的事情,我们时有耳闻,由猜疑引发成冤案的例子也不少见。某连指导员侯某,发现自己探家时带来的48条名牌香烟不翼而飞。便把常到自己宿舍玩的李某列为重大嫌疑对象,以“谈心”为名,连哄带骗掏情况,结果一无所获。李某无端被猜疑,于心不甘,为洗去自己背的“黑锅”,把真正的窃贼挖出来,于是他效仿指导员,无端猜疑是本连战士小刘所为。一天晚上李某伙同要好的两个同乡,胆大妄为地“私设公堂”,将小刘诱骗到设伏地点,用大打出手和烟头烫伤等残忍的手段逼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残酷折磨,小刘被屈打成招,违心地编造了与李某等人的又一猜疑对象徐某联手偷香烟的“事实”,李某等人又把徐某抓来对质,将徐某又是一顿痛打、硬逼徐某认下这笔冤枉帐。然后,李某等人押着小刘和徐某向指导员侯某报功。侯某问了一通,就发现小刘和徐某的供词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明白是弄错了,便叫李某等人不要再搞了。小刘和徐某事后向部队政法机关投诉,把李某等人推上了被告席,他们分别被判处1年6个月和1年的有期徒刑。

 

四、猜疑心理的疏导与调适

 

猜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于己于人都会带来痛苦与不快。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加强思想修养,提高知识水平,积累处世方法,那么就一定能逐渐地消除猜疑心理。

 

(一)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豁达开阔的心胸

 

一个心胸开阔、胸襟诚笃、与人为善的人,一般总是用好的心思去评估别人,对别人既不胡乱猜忌,也不时时心存戒备。别人成功了,他分享着快乐;别人有困难,他乐于帮助,再苦再累也高兴;对有缺点和过失的人,他能宽容大度,与之交往。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相反,一个心胸狭隘、居心叵测的人,总是猜忌别人、戒备别人、妒嫉别人,喜欢玩心术、搞小动作,有意挖掘感情的鸿沟,他的心理总是处在不自在、不安全、不平衡状态,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日常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我们不要把一些人和事,尤其个人小事,看得那么重,更不要斤斤计较。这样,许多不尽人意的事就都可以想得开,易化解,就不会有很多的疑虑、忧心。相反,时时瞪大眼睛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竖着耳朵听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心里老琢磨着别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东西南北四面设防,岂不活得太累了?世上事不可能件件能使自己满意,不可能件件皆成功,失败了也不一定是别人造成的,好人毕竟占绝大多数,这些都是最基本道理。懂得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并用来指导生活,就会心胸开阔。比如,我们在看待名誉这个问题上就要心胸开阔看淡一些,切不可过于认真。当代画家刘海粟说得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一种超然大度的宽阔胸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提高认识能力,学会冷静辩证地看待问题

 

猜疑心理的产生与个人素质有密切关系,认识水平低、知识面窄的人,因受视野限制,对人对事易生疑,这样的人往往认识问题偏颇,遇到问题好捕风捉影,胡乱猜疑,造成纠缠不清的疑团和莫名其妙的误解。所以,提高认识能力,学会冷静辩证地看待问题,是消除猜疑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学会全面看问题

 

好猜疑者对问题的认识往往缺乏客观依据,常感情用事,根据直觉和经验判断是非曲直,缺乏理智的思考和分析。直觉往往是不可靠的,个人经验是有限的,某个结果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对他人和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力求客观、公正、准确,切忌只凭主观臆想轻率地做出结论,更不能胡乱猜测怀疑他人。

 

二、是学会“冷处理”

 

工厂里做一把锤子,成型以后,烧得通红,如果马上放入水中冷却,这把锤子就会硬而不韧;反之,出炉以后让它在空气中慢慢降温,其结果是既硬又韧,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一事当前,乱猜疑者与善于作耐心调查者的区别是什么呢?无非是前者“急功近利”,想用省事的方法达到目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反而常常会给自己酿成后悔莫及的苦果,这种事例,无论从古代的君臣关系或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屡见不鲜。对于那些一时无法得到证实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先“放一放”,相信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找一件东西,怎么也找不到,过一段时间,却不经意地发现了。急于求成、胡乱猜疑,弊多利少,远不及耐心考察的冷处理方法。

 

三、是学会识别信息

 

猜疑心理在许多情况下,是听信别人的流言蜚语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对信息和信息源进行认真的鉴别,冷静筛选,去伪存真,不可偏信。信息是与人际空间并存的,有些信息只能供参考,一定要做到“耳要硬,口要紧,行要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人所云,颇有哲理。对于小道消息不妨宁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尤其是对那些惯爱搬弄是非、油嘴滑舌的人更要保持警觉,切勿轻从轻信。

 

(三)增进了解信任,建立和谐健康的外部环境

 

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是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消除猜疑心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说到这里,有的同志也许会问,在生活中,为使自己不致遭到伤害,对人对事都有戒备之心,难道不应该吗?应当指出的是,我们讲的猜疑与存有一定戒备之心是有本质区别的。存有戒心是一种处世艺术,而猜疑则是一种心理障碍。合理的怀疑和谨慎是成熟的表现,是很正常的事。比如,半夜三更数名大汉拍门说送米送菜,这当然值得怀疑,与我们说的人与人之间要沟通,要信任是两码事,并不矛盾。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必定乐于与人交往,而且常常能和别人建立友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完善自我、发展事业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与人之间要达到推心置腹的交流,双方必须以坦诚与信任相见。

 

有些同志之所以猜疑心重,是由于平时与他人缺乏交流,因而不信任别人。他们把自己的思想包得紧紧的,与他人之间缺少相互了解,当然也就无从知道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了,就只有靠猜测来判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依此来分析和推断他人,其结果只能是猜疑心越来越重。正确的做法是:

 

一、是要相信他人,加强沟通

 

比如,遇事要静下心来,把自己对他人或事物的看法告诉给朋友,同时诚恳要求朋友说说对自己的看法。当你对某人有所怀疑时,也可以把问题摆出来,与你的好朋友交换看法。旁观者清,也许你的朋友会为你指点迷津,帮你理清迷乱的思绪;你还可以在适当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与你所猜疑的对象坦诚交换看法,消除误会。

 

二、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一个人免不了有些缺点,不要对人寄予过高期望,不要求全责备。要从长计议,学会宽容,学会克制和忍耐。与人交往时要将心比心,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对方行为作出解释。

 

三、是要加强修养,优化个性

 

一个人是否能保持心理健康,与人和谐相处,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个性,个性的优劣也往往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一般来说,乐观、自信、宽厚、诚恳、大度、无私、热情、开朗等个性是良好个性,我们应该努力加强个性修养。这样,与人交往建立信任才有较好的基础。马克思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相互信任使我们能够享受人与人之间的赤诚与和谐。相反,多疑会使我们尤如一只受伤的小羊,茫茫于人际间,不知所往。人与人之间若不能互助、互爱、互信,则会培养出无数孤寂的人。他们将永远封闭自我,无法与人沟通,永远沉寂,让我们告别相互猜疑,走向彼此信任。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建立可贵的友情、爱情以及真正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0-25
标签 : ,,,,,,,,,,,,,,,,,,,,,,,,,,,,,,,,,,,
分类 : D 心灵成长
评论 : 0条

= 1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