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下)

11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家长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下)

 

信任的能力

 

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坚信定律——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表弟家境不好,但非常自信,成就非凡。他最感激的是他父亲,除了父亲对他的辅导,再有就是父亲的信任。

 

表弟说,在他的印象里,当他的意见与父亲的意见相左时,从未被强迫过要遵从父亲。

 

表弟说,父亲会引导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如果对了,信心爆棚;如果错了,印象深刻。

 

表弟说:“我会犯错,但不管对错,父亲都会相信我,这是我信心的来源。”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父母的信任,无形中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联系,降低了父母高高在上的威压,使孩子的自信力得以爆发。我问表弟的父亲(姑父),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打、不骂、不强迫,是否会焦虑?

 

“焦虑?不会。当你相信他的时候,没有焦虑的理由,也不会强迫他去做什么。”是的,当你相信一个人的时候,还会强迫他遵从你的意志吗?

 

自省的能力

 

胡适在家庭教育上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他也曾犯过“高压”的错。

 

1929年,胡适给大儿子胡祖望写信说:

 

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的胡祖望才十岁,远离父母,独自在外求学。面对父亲的高压,胡祖望的表现差强人意。第二年,学校发来了“成绩欠佳”的报告单,这让胡适非常生气,怒骂儿子:“你的成绩有8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多年之后,在给妻子江冬秀的信中,胡适自我反省道:

 

“我真是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以后我和你都得改变态度,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后来胡祖望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机械工程,毕业后工作于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后来担任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台湾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等职。虽然远远没有达到父亲先前对自己的高期望,但胡祖望也是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从居高临下的专制父亲到平等互信的知心朋友。不得不说,这与胡适后来自我反省中作出的观念转变也有着很大关系。实际上,自我反省是父母维持正确教育方式的重要途径;父母疏于审视自己,教育方式难免偏离正常轨道。

 

3学习的能力

 

前不久,一励志故事在网上广为传播。一位49岁的妈妈和儿子同时考上研究生。这位妈妈名叫原梦园,她在孩子初三时开始全职陪读。后来儿子考上了上海复旦本科,她也考上了复旦成人本科。现如今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她被广西大学录取。其实这位妈妈从儿子小学开始就有和儿子一起学习的习惯。至于她为什么考大学,事情是这样的,原梦园的儿子在大学期间,流露出想去复旦读研的念头,但是儿子很不自信。

 

她对儿子说:

 

“我要给你做榜样。我到复旦等你,如果我都考上了,你看着办吧。”

 

原梦园果然考上了复旦大学的成人本科,成为儿子的“学姐”。两年后,到了儿子考研的时候,原梦园又做出一个决定:陪孩子一起考研。

 

“因为考研是个艰苦的过程,我担心孩子不能坚持下来,怕他半途而废。”而且原梦园还很文艺地畅想:“母子俩一起考研,想想就很幸福、很浪漫。”

 

榜样是润物细无声的强大力量。当榜样的力量发挥作用,自然不需要居高临下的训斥和强迫。

 

当共同的目标促成双方的理解,父母自然会放下高高在上的偏见。

 

莫言说:“好父母都是学习学出来的。”

 

莫言推崇有质量的父母,而有质量的父母必须在学习中诞生。

 

《绿皮书》里面说道:“人与人之间只有接触与了解才能消除偏见与歧视”。

 

父母通过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洞悉孩子的心理状态,知晓孩子的学习状况。如此方可化解父母的专制、偏见。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知识技能地不断摄取,他们终有一天会超越教育、抚养他们的我们。孩子终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离开我们的时候全面超越我们。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下: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在我们内心中要相信孩子、摒弃偏见、与孩子平等相处,自然地催发孩子内在的积极动力。偏见专制地爱,是没有营养的真空地带;信任平等的爱才是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

 

b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07-09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