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秀父母,从自我成长开始(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做优秀父母,从自我成长开始(下)
二、做自己的好父母
如今,我看到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成为父母后,对孩子的教育朝向了另一个极端:孩子吃口饭就狠夸孩子多棒,孩子喝一口水就狠夸孩子多么了不起。也许是他们认识到父辈这种批评教育的弊端,所以进行了修正和超越,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小的时候被肯定的太少,现在形成一种补偿心理,补偿童年被肯定的缺失,满足儿时的心愿。他们还常常抱着“孩子一定要富养”的育儿观,拼命挣钱,满足孩子物质上的所有需要,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受到物质匮乏带来的创伤。这也许也是另一种补偿心理,补偿曾经自己童年时所遭受的物质匮乏。
当父母对孩子具有补偿心理,正说明他没有办法接纳自己的成长,不能忘记自己对父母的渴望。于是,他的这种教育方法,同样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也许在很多父母的心中,自己的孩子总是一无是处,令人不满和失望的,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好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需要仰望的榜样,而在很多孩子的心中,自己的父母总是缺乏温柔与慈爱的,而别人家的父母才是自己渴望的理想父母。而吊诡的是,那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中有许多无法成为令他们的父母满意的孩子,“别人家的父母”中也有许多无法成为令他们的孩子渴望的理想父母。
父母与子女之间理解与情感的错位、隔阂,是多么残酷又令人忧伤。李安曾在电影《冰风暴》中借用漫画“超能四人组”描述了家庭成员间的彼此关系。“理查必须用反物质枪射杀变成人肉原子弹的儿子,四人组总是遇上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和其他的英雄不同,他们就像一家人,关系越亲密,越容易不自觉地伤害彼此。这就是超能四人组的意思,而家庭就是那把反物质枪。你在家庭里出生,也在家庭里死亡。”
家是有爱的地方,但必须承认,家往往也是一个让你受伤的地方,这个伤害就来自于我们的父母。如果做一份调查,问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父母满意,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打钩。
“我的自卑和自我封闭都是父母造成了。”
“父母让我觉得自己总是不够好。”
“如果我没有遭受情绪上的虐待,一切都会很完美。”
“为什么父母伤害了我,却不能对我说一句’对不起’?”
“为什么我有这样糟糕的父母?”
“为什么我内心总是渴望一对理想的父母,他们温和、耐心,懂得爱与自由,给我很好的理解和信任,让我快乐地成长?”相信以上这些是很多人心中的呐喊和痛苦。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让很多人很容易就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童年创伤”“糟糕的父母”,但是如果一个人把自己面临的难题,自己的不快乐全部都怪罪到父母身上,内心编造一出父母害你受苦的戏码,然后不停地重复播放,那他其实就是利用“糟糕的父母”为借口,不想为自己是人生负责,同时也将自己的生命能量困住了,无法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我想,没有人愿意以受害者的身份度过余生吧。
生而为人,非常不易,无论是做父母还是做小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迷茫、挣扎、局限、无助和困境。越是长大,我越是明白,理想的父母并不存在,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他们不完美,因为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局限和弱点,也有属于时代造成的创伤和遗憾。也许他们贫穷,也许他们强势,也许他们无知,也许他们过于控制,也许他们内在充满匮乏和不安,也许他们根本就不够格当父母……他们能做的,往往就是用自以为最好的方式对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却不能预料到,他们的这些做法会给你带来什么。也许他们带给你很深的伤害,但他们却浑然不知。也许当你向他们指出这种伤害,他们要么是无动于衷,要么是暴怒:老子辛苦把你养大,真是养了一只白眼狼了!很多父母没有成熟的爱人的能力,又缺乏反省精神,面对此类父母,那些希望父母改变,变得懂得爱,重新爱自己,肯定自己的成年子女注定会再次失望和受伤。
与其渴望父母改变,成为自己理想的父母,还不如先改变自己。
你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当初那个等着被父母肯定的小孩了,你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意味TA不再希冀父母的肯定,放下对理想父母的渴望,而是成为自己的父母,成为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不再寻找、等待和依赖,学会爱自己,肯定自己,关怀自己,安慰自己,让内心那个“长不大的小孩”有一次成长的机会,去疗愈自己,医治自己,修复自己的生命。成为自己的父母,学会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科胡特说:“在孩子的经验里,创伤与恰到好处的挫折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这个不同点在于一个母亲严厉地喊’不!’,而另一个则是温柔地说’不’。或者说这个不同点在于一个是令人恐惧的禁止,另一个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历。这个不同点也如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大吵大闹还以敌对的暴怒,而另一个父亲抱住孩子并安抚他——坚定却没有攻击性,充满爱意却不诱惑。” 失败时,学会鼓励自己,让自己从失败中振作起来;犯错时,学会原谅自己;管理好自己,对自己温和又坚持说“不”。
成为自己的父母,学会完全承当起自己人生的全部责任,对自己负责,把自己的自我整理好,让自己幸福和快乐,你就是自己最好的父母。你的生命属于自己,你可以决定TA到底成长为什么样子。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成就最终的独一无二的自我。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甚至能够成为父母的父母。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