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孩子的分离焦虑症

10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揭秘孩子的分离焦虑症

 

前几天在小区滑滑梯那,豆豆和辉辉一起玩着,两个人上蹿下跳、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后来辉辉奶奶看时间不早了,就跟辉辉说,“走,我们准备回家吃饭了。”豆豆一听这话,意识到小伙伴要回家了,瞬间心情低落,嘴巴一瘪,望着妈妈呜呜哭着说,“不要辉辉走”,眼里满是不舍和委屈。当天晚上豆豆回家后,妈妈想了很多办法逗乐他,但他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始终一副闷闷不乐、心情低落的样子,对妈妈还有些排斥。

 

豆豆妈说,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玩具丢了,零食掉了,爸爸妈妈上班去等,都会让豆豆闷闷不乐很长一段时间。她的苦恼在于,生活中的这些“小离别”,为何会让豆豆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其实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他们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离别:

 

疼爱自己的奶奶回老家了。

 

心爱的小火车被摔坏,再也跑不动了。

 

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好朋友搬家了。

 

离开家这个熟悉的环境,去往陌生的幼儿园上学。

 

可同样是离别,孩子们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有的能够坦然地接受,有的哭一会儿就忘了,而有的孩子却长时间闷闷不乐,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来,豆豆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部分家长面对深陷其中的孩子都觉得有点不可理喻,不就丢了个玩具、好朋友搬家了,不至于吧?

 

其实对于天真懵懂的孩子们来说,这些事在他们的世界里都不算小事,其伤痛不亚于我们成人所经历的种种生死别离,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一直压抑负面情绪,失去了主动释放和调整情绪的能力,以后再遇到诸如此类的伤痛,更会沉浸其中,难以走出。长此以往,长大以后遭遇更难以承受的分离,就只能选择极端的方式以寻求解脱之道了。前段日子那位携子自杀的“傻”妻子,不正是如此吗?丈夫为逃网贷,制作假死骗保险金,妻子信以为真,于是,怀着对丈夫深深的眷念与爱意,最终带着两个孩子自杀,留下了那封令人唏嘘的绝笔信:“说好一起慢慢变老,一起离开,怎么能舍得你单独离去呢?所以宝贝,老婆来陪你了,我只想一家四口在一起。”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幼年时期面对离别时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他们长大后面对变化、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坦然地面对离别之痛呢?

 

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良好的安全感正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保障,也是理解离别前的准备。在孩子们的幼儿时期,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是父母的重要责任。爸爸妈妈们,平时多花点时间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多陪孩子玩耍,多和孩子交流,让我们自己成为孩子心灵满足的源泉,而不是玩具和零食。三岁之前,爸爸妈妈最好能保证每天都能陪在孩子身边,建议偶尔的分离也不要超过一次5天。三岁以后,孩子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安全感,理解能力也增强了,这时再有母子分离,就不至于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了。有些家庭因为条件所限,确实无法实现父母的长期陪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成为孩子的依恋对象。只要爷爷奶奶有耐心,并能与孩子建立持久的依恋关系,就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给孩子上一堂“离别课”

 

孩子面对“离别”的焦虑感与他们对事情有限的理解、自发的想象,以及对自己应对能力的感知有关。作为父母,虽然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够勇敢、独立,但在他们尚未准备好之前,我们应该更多的是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勇气、陪伴和鼓励,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地让他们带着爱和勇敢去感受事物。

 

1.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千万别出现孩子还没哭,妈妈却因舍不得孩子而哭起来的情况。

 

2.父母在离开前清晰地告知孩子自己要去往哪里,去多久,什么时候回等信息,并言出必行。

 

3.从身边的无生命物体入手,平和而坚定地向孩子解释:玩具坏了就没法玩了,让他们正视“失去”这个概念。

 

4.当孩子因离别而心情抑郁时,鼓励其通过哭泣、诉说、写日记、绘画等途径认识自己的悲伤情绪,并将其发泄出来。

 

5.带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别样美好,让他们明白“离别是一部分,却不是所有。”

 

人生总免不了要经历很多痛苦,离别之痛是其中最为切肤的一种,早早教会孩子面对和接受这种情绪,并指引他们寻找走出来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能力坦然接受苦痛,有信心走向明天,有定性珍惜当下。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2-31
标签 : ,,,,,,,,,,,,,,,,,,,,,,,,,,,,,,,,,,
分类 : F 青少年心理,L 老人关爱
评论 : 0条

=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