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奖励是好事吗?

17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物质奖励是好事吗?

 

现在生活水平日益上升,大家手里的钱多了,但对于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这件事,大家却拿不定注意。我们常看到有的家长会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有的家长又十分坚持原则,不会轻易给孩子零花钱;而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做完了某项家务、考试成绩进步了才会给予金钱或者其他物质的奖励。可以说,大多数家长凭借经验来判断怎么给孩子物质奖励,那么你知道孩子是怎么看待物质奖励的吗?今天我们奉上有丰富调查经验的C+R Research的研究,这是一份针对13岁以下孩子关于“物质奖励”的数据报告。

 

你有零用钱吗?你要通过做家务的方式赚零用钱吗?

 

孩子是否该获得零用钱是家长们长久探讨的话题,而且意见不一。一些专家建议孩子通过完成家务的方式获得零用钱。但是有的专家认为孩子应该把做家务视为责任,而非工作。在有的家庭,孩子每段时间能获得固定的零用钱,如果增加了基本家务以外的劳动,就能有更多的钱。鉴于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对此开展了深入研究。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在6到12岁的儿童里,44%儿童有零用钱,其中34%是通过做家务获得,另外10%即使没有做家务也能获得。如果按照性别来看,男孩获得零用钱的比例更低,而女孩不做家务就拿到零用钱的比例更高。

 

然而,从长远来看,不给孩子零用钱会损害孩子的发展。Kids & Money 调查了1000名家长和881名儿童,发现从小拿到零用钱的孩子比没拿到的更有理财意识。家长和孩子探讨金钱的过程对孩子理财悟性的培养至关重要。给孩子零用钱能让孩子学会花费及储存,对孩子大有裨益。那么当家长给孩子零用钱时,是否应该对孩子的花费做些限制呢?Healthykids.org专家认为应该让孩子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非衣食必需品,锻炼孩子的开销决策能力,即使犯了些错误也能避免严重后果。

 

有的家长希望鼓励孩子把一部分钱用于慈善,一部分用于储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捐助到哪里,无论是帮助动物保护还是拯救生病儿童,都可以成为孩子一生的事业。Charles Schwab & Co. and president of the Charles Schwab Foundation消费者教育战略咨询专家Carrie Schwab-Pomerantz :家长应该尽早教孩子金钱观念,让孩子学会使用零用钱是理解金钱管理的重要一步。“对于大部分孩子,零用钱是做出决策、做好预算、评估价值、区分需求和欲望的第一步。”

 

1.不提倡“孩子做家务就给钱”的做法。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如果孩子做点家务就给钱,会不会让他养成唯利是图的坏习惯,并且对劳动产生负面的认识?事实上通过数据来看,西方人也并不都赞成孩子干家务付报酬的行为,美国名师雷夫老师认为:“小孩子做家务事就给零用钱固然很好,毕竟我们的资本主义就是这么运作的——用工作赚取报酬。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一些付出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2.孩子花钱定好原则,被骗不要苛责。

 

对于孩子如何使用零用钱,虽说家长不可过度干预。但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还是要定好原则,比如:垃圾食品一类的就不能买。如果孩子因为买东西被坑被骗,也不要苛责,可以把自己的购物经验给他讲一讲。相信孩子经过这次失误,在以后的购买决策中会更加精明。

 

如果你告诉父母想要某样东西,他们会怎样做?

 

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要通过自己努力得到想要的,但是行动却不一定如此。我们的研究发现,44%的孩子听到过家长说必须用努力得到,17%的孩子告诉我们,家长是直接说“不”,16%的孩子表示家长的表述是“也许不行”,11%的孩子认为这取决于具体情境,6%孩子说家长告诉他们东西太贵。

 

以下是孩子们的视频采访:

 

1.买不买,家长心里要有杆“称”。

 

如果这样东西真的是无需购买(比如家里已经有了),可以坚持底线,直接否决或者可以引导孩子买其他东西,不要助长孩子的任性。当然也可以建议孩子提前预支零花钱购买,但这其中的利弊孩子自己衡量决定。

 

2.别跟孩子“哭穷”,制定计划是关键

 

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告诉孩子东西太贵,并不是要家长“哭穷”。“哭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树立错误的金钱观。可以跟孩子商量制定一套可行的“筹钱”计划,比如卖掉家里的废品换钱、攒下爷爷奶奶给的零花钱……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理财能力,又让孩子尝到“自力更生”的美好。

 

活动中,你认为只有赢家才能获得奖励,还是所有人都可以?

 

五分之三的小孩子认为每个人都值得被授予奖励,但是年龄更大的孩子(11岁-12岁)有54%认为只有胜利者才能获得奖励认可。女孩倾向于奖励所有人,占66%;男孩的意见相对平均,53%支持奖励所有人,47%支持仅仅奖励赢家。

 

虽然意见不一,但是原因相似——意见双方都将努力和公平作为评判标准。

 

一个支持赢家的8岁女孩说,“如果所有人都能获得奖励,那么有的人就不会竭尽全力。”很多支持所有人应该获得奖励的孩子则把关注点放在回报每个人的努力。一个8岁男孩说,“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在活动中付出努力”。另一个7岁女孩从团队精神方面考虑,她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同感。”

 

Forbes.com “研究表明太多赞扬会让孩子自我陶醉”一文作者Alice G. Walton:虽然给活动中的每个人奖励看起来很温馨,但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处理失败的能力。根据2015年2月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家长的过高评价是造成孩子自我陶醉的最大因素。有趣的是,这并不会增强自尊心。也就是说,夸大孩子的优越不能培养健康的自尊,相反还会让孩子过于自恋。

 

1.盲目奖励不如真心鼓励。

 

给孩子的奖励要建立在公平的原则上,不要盲目奖励。孩子在参加某项活动时,没有获奖也很正常,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你的鼓励而非奖励。

 

2.鼓励孩子时莫夸大,要实事求是。

 

鼓励孩子时,千万别用诸如“你最棒”的字眼,要学会肯定孩子的努力,锻炼孩子处理挫折的能力,这才是让孩子一生受益的“财富”。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2-29
标签 : ,,,,,,,,,,,,,,,,,,,,,,,,,,,,,,,,,
分类 : L 老人关爱
评论 : 0条

= 1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