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的危害与引导方法

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逆反心理的危害与对策

 

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这是一种与常理背道而驰的病态心理。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官兵的健康成长、部队的全面建设都是十分有害的,严重的将使部队指挥失灵、管理失控。因而,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官兵掌握正确的调适方法、弄懂做人的基本道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什么叫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有些人处理问题常持“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态度,这种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处理问题的行为,就来自逆反心理。再比如,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然而,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也是典型的心理逆反现象。

 

二、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的突出表现是“你说这样,我偏说那样”、“你让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总是与你相悖。具体地讲,青年官兵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向思考

 

比如,一些官兵总是对上级、领导的正面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逆反心理。你宣传爱国奉献,他就认为讲奉献不合算;你提倡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他却说:“现在是市场经济,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里有空去管别人。”你讲改革开放成果,可他只看到下岗工人增多等等。

 

(二)无端否定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培养出许多英模人物,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可少数官兵因逆反心理作怪,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无端地予以否定。比如,催人泪下的英模报告会,他却在打瞌睡,还说什么:“台上作报告,台下好睡觉。”再比如,别人明明在做好事,他却讥讽人家假积极;别人把微薄的津贴费捐给灾区、希望工程,他却挖苦别人假慈悲、“出风头”、捞党票等等。

 

(三)错误认同

 

本来青年官兵应该是嫉恶如仇、是非分明的,但有些人因其产生了病态的逆反心理,对不良倾向却产生了认同感。例如,一名战士因打架受到纪律处分,有人就说:“一点小事就处分,太过份了。”一名战士严重违纪,屡教不改被除名。也有人嘀咕道:“这是不负责任,毁了别人一辈子前程”等等。

 

(四)消极抵触

 

有些官兵一听说上政治课,不管内容如何,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烦躁、厌恶等抵触情绪;对连队组织的读报、收看新闻联播等活动冷漠,对之采取应付态度。另外,对于军人必须遵守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他们也认为条条框框太多,总要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对抗行为,以示他们的独立性和“勇敢精神”。例如,不少营房白白的墙壁上,总有人把自己的脚印印上去。这些都是一些人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三、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1、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做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作尝试。比如:“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观看这些影视节目。一些连队不健康的书籍禁而不止,其中也不能排除好奇心理这方面的原因。

 

2、对立心理:是指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闹矛盾的两个战士,互相看着别扭;对领导有意见的战士,领导说什么他都听不进等,这都是由对立心理而产生的逆反情绪。

 

3、偏激心理:青年官兵社会阅历浅、社会知识还相当缺乏,因而看问题想事情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偏激,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有些战士对连队住宿、洗澡等问题有意见,认为连队不注重战士的基本需要,不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于是就把这种意见和不满扩散到连队组织的其它活动上,什么热爱连队以连为家,什么艰苦奋斗要过紧日子等,把这些正确的道理看成是骗人的鬼话,置若罔闻,拒绝接受。

 

此外,青年人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等等。这些原因都很容易使官兵产生逆反心理。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1、历史原因:目前部队的青年官兵大多是八十年代以后才出生,他们的成长期,正是我国社会的转型期。在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思想混合,使他们产生一些困惑,这是他们产生逆向思维的历史渊源。

 

2、西方自由化思潮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西方自由化思潮也开始在我国泛滥,军营并非“真空”,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影响,从而产生逆向对抗心理。

 

3、现实社会的阴暗面:例如,我国经济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党内的不正之风没有完全克服,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一时还难以根除,社会风气也还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已引起党和政府的足够重视,加大了整改、惩处的力度,但一些官兵对此不能理解,容易诱发逆反心理。

 

4、方式方法不当:无论是政治教育、军事训练、行政管理,还是其它各项工作,不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很容易导致官兵逆向思维。比如,当一名战士用“压床板”的方式表示他对“不公正”批评的不满时,如果不注意工作方法,既缺乏说理疏导,又缺乏情感疏通,只是一味生硬干涉、强迫命令时,战士很容易产生对抗心理,不但不会改变原有态度,反而加剧原有行为。又如,某连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本来,号召青年官兵向雷锋同志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这个连队只是每年三月份组织一些形式上的活动,过后就不抓了。过于表面化、形式主义的活动影响很坏,战士难免产生逆反情绪。再比如,别人情绪低落时进行批评;患病或极度疲劳时强行说教;迫切解决某一问题时却大谈另一问题等,这些不当的时机和态度,都容易引发逆反心理。

 

四、逆反心理的危害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对官兵的健康成长和部队正规化建设危害很大,我们万万不可小视。

 

(一)不利于成长进步

 

一个人如果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人都看不习惯,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最终将会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如有的战士对领导批评的某些不良现象不以为然,有时甚至仿效或闹得更凶;有的对领导表扬的人非常反感,有意疏远;连队不准战士传阅不健康的书刊,有的战士偏要利用各种机会买回来偷看,有些人还因此走上犯罪道路等等。由此可见,逆反心理妨碍个人的成长发展。

 

(二)不利于协调关系

 

比如,两个战士之间闹过矛盾,双方就会谁看谁都不顺眼,不论对方说什么或干什么,另一方总是感到别扭,从心眼里感到厌恶。再比如,战士如果对干部有成见,不管你讲什么都听不进去,引起官兵关系紧张,长期发展下去将使人变得难以接近、无法沟通,甚至会逐渐失去领导和同志的信任,变成一个无人理睬的孤独者,从而影响官兵团结和战友情谊。

 

(三)不利于树立形象

 

一个逆反心理严重的人,总是自以为是,好像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别人讲话总要反驳,别人做事总要反对,还经常挖苦人,讽刺人,有意拆人家的台,总想使别人当众出丑,从不注意维护别人的形象。久而久之,他在大家眼里,成了一名“怪人”。他的言行举止总是遭到众人反对,群起而攻之,想让别人“出丑”自己反倒常常“出丑”。可见,不尊重别人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更不可能建立起自身的完美形象。

 

(四)不利于任务完成

 

军队是担负保卫祖国神圣使命的武装集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步调一致、令行禁止是对军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而逆反心理的显著特征是“对着干”,倘若让这种病态心理任意发展,必将导致部队指挥失灵,管理失控,完不成任务。现代化战争要求陆、海、空、电协同作战,假如诸兵种各自为战就难以形成战斗力,更谈不上取得战争的胜利。

 

五、逆反心理的疏导和克服

 

(一)加强理论学习

 

产生逆反心理往往是由于自身理论水平不高、认识问题片面所致。因而克服逆反心理必须提高理论水平。要积极参加政治教育,养成读书、看报、收看新闻等良好习惯,要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避免由于 认识片面、视野狭隘、目光短浅而产生逆反思维。比如,对党的现行政策存有疑虑,对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和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不能正确理解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就是由于自身理论水平低,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所致。

 

(二)提高文化素质

 

常言说:“知识使人明理”,广博的知识能使人明白为人处事的许多道理,知识贪乏难免使人青红不分、皂白不辨,致使“认死理”、“钻牛角尖”而产生对抗情绪。比如,某部新兵六班三名战士在训练中脚部扭伤,其中一名战士备有治疗扭伤的药水,班长要求他把药水“贡献”出来,三人共同使用,这个正当的要求却遭到了这名战士的拒绝。班长批评他后,没想到,他竞将药瓶摔得粉碎。他的行为理所当然遭到了全班战友的责备。最后,他竟走上了跳楼自杀的绝路。这名战士典型的逆向对抗行为,与知识的贪乏、道理的欠缺有直接关系。当班长要求他“贡献”药水,三名战友共同使用时,他不懂得战友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等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错误地认为,药是自己的,我没义务“贡献”,从而“理直气壮”地拒绝。当班长和战友们对他批评帮助时,他又因不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错误地认为班长乃至全班战士都跟他过不去。因此,产生“你让我给他用,我偏不给”、“摔碎药瓶谁也别想用”等逆反心理,最终跳楼自杀。可见,文化水平不高,知识贪乏是这名战士走上绝路的重要原因。

 

(三)建立良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利于逆反心理的产生,即使产生也容易及时化解和克服。一个人遇到困难有大家热情帮助,碰到逆境有朋友真诚鼓励与支持时,心情就舒畅,心理也容易保持平衡。反之,如果一个人与他人关系紧张,集体中大多数成员认为“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甚至排斥、厌恶他,这个人就会产生不安、孤独、卑怯、逆反心理。有一首歌唱得好:“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朝夕相处的战友应该胜似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兄弟。我们常说,舌头和牙齿还会碰撞,同吃一锅饭的战友哪有“碗不碰碟”、“瓢不碰勺”的?因此,官兵发生矛盾、战友产生误会是常有的事,千万不能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产生“对着干”的心理。要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多从自身找原因。即使对方不占理,也不要得理不让人。要有大将风度,能容人处且容人,得忍让时就忍让。主动与战友交心,消除彼此间误会,并非无能软弱的表现,只能说明你心胸豁达风格高;只能说明你通情达理修养好。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1-07
标签 : ,,,,,,,,,,,,,,,,,,,,,,,,,,,,,,,,,,,
分类 : F 青少年心理,L 老人关爱
评论 : 0条

= 14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