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的正确调整方法

115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自卑心理的正确调整方法

 

四、自卑心理的调适

 

克服自卑心理这一性格上的缺陷,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从正确认识自我入手,不断进行自我鼓励,正视自身缺点,勇于面对挫折,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力争改变自己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找回自信、告别自卑。具体地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自我,不妄自菲薄

 

自卑心理的实质是自我看轻。要消除自卑,就必须端正自我认识,提高自我评价。我们常说,人要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表现在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发展潜力。西方有句格言:“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站起来,换一个角度看自己,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做别人在做的许多事情,在某些被忽视的方面你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出色。比如,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战士大可不必自卑,因为,一处比别人差,并非处处都差,或许你的自立能力、吃苦精神、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就胜人一筹。再说,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贫寒的家境是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的。因此,不能因为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就产生自卑,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坚定必胜信念,不悲观失望

 

大家熟识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幼时曾被人斥为低能儿,他只上了几个月的学就因被老师辱骂为“愚蠢加糊涂虫”而被迫退学了。如果他因此而郁郁寡欢,自卑不已,那他就只能是一事无成。但可贵的是,他没有因此而自卑,而是凭借着“长大了要在世界上作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终于在他85年的生命历程里,取得了通过美国注册的1328项发明专利,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我国古代名医李时珍,三次考试三次落榜,他没因此而悲观失望,后专攻医学,写成《本草纲目》,流传千秋,大获成功。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受宫刑后,遭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却坚持写就了历史巨著《史记》。我们部队里的典型贺胜良,在巨大的家庭不幸面前,不自卑、不沮丧,自强自立,努力工作,被命名为全军“优秀班长”并破格提干。以上事例充分说明只要坚定必胜信念,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挫折和失败,自卑就会被成功带来的自信所取代。

 

(三)提出合理期望,不急躁冒进

 

自卑往往是受到挫折而形成的。消除自卑就应从在新的尝试中避免失败做起。自卑较强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哪怕这些事情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因为任何成功都会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蕴含有无数小的成功。因此,可树立一系列由易到难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克服困难,锻炼能力,随着成功的取得,自卑感便会渐渐消失。比如,工作、学习中,要针对自身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坚持“小步子”原则。就是说,目标要订在比自己原有基础稍高一点的位置,不可太高而可望不可及,也不可太低而激发不起奋斗的动力,即“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为佳。像训练水平中等偏下的战士,可首先力求在下次考核中达到中等水平,然后再向中等偏上迈进……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前进,能使你尽快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继续走下去的信心。那种“一口就想吃成胖子”、“一夜之间成为技术尖子”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自卑感的克服。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不善交际的战士,在与战友交往中,可先找脾气好,较易攀谈的人,交往后予以总结,从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消除自卑心理。然后,再选择稍难的交往对象,渐渐地你会觉得自己并非交际能力差,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

 

(四)进行自我激励,不消极暗示

 

看过《出水芙蓉》这部电影的战友也许还记得片中这样一个情节舞蹈教练训练学生养成良好、高贵的气质时说:“你们都像我这样做,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很美,所有的人都爱我。”这是一种自我激励,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克服自卑的一种有效办法。战士李刚报考军校的失败与成功就是典型的例证。某部战士李刚入伍前因高考两次失利,产生自卑心理。入伍后,迫于家庭压力,报考军校,然而从进考场起,“题太难了”、“这下又完了”、“怎么向父母交代呀”、“战友们讥笑我怎么办”等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伴随着他,导致原本比较简单的题目也答不上来。其结果,理所当然地名落孙山。从此,他的自卑心理更加严重,发誓再也不进考场。在指导员的耐心开导和战友们的劝说下,他萌发了“豁出去”的念头,毅然报名第四次踏进考场,考试中,他尽可能地想自己的长处,回忆自己成功的事例,并不断地为自己打气,“题难不只难我一个”、“别人行,我也能行”。这样一想,他反倒轻松了,答起试卷轻松自如多了,最后,他考出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及时地自我激励,积极地自我暗示,不仅使他如愿以偿地跨入了军校大门,也帮他找回了“丢失”已久的自信。

 

(五)善于表现自己,不闭关自锁

 

自卑心理较重者,大多是闭关自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往,他们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苦衷,生怕被人知道了“底细”而遭人讥笑。正因如此,他们的烦恼越积越多,离战友越来越“远”,自卑感也越来越强。其实,他们不懂得“把痛苦分给朋友,自己就只剩下一半的痛苦,把快乐与朋友分享,自己就得到了双倍的快乐”的道理。向领导和知心朋友、亲密战友诉说衷肠的本身,就是在宣泄自己的忧郁情绪,而大家对你所遇问题的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许会使你豁然开朗,或许会使你的难题迎刃而解。另外,在积极与人交往的同时,还要善于在公开场合下合理正确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把自己的长处展现在别人面前。如班务会上积极发言,大胆叙述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组织连队文体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等,这样别人才会了解自己,真正地尊重自己。

 

(六)正视自身缺陷,不顾影自怜

 

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经过不断努力,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是能够克服或从另一方面得到补偿的。据报道,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位姓许的研究生,有一次在听导师作临床心理分析时,导师按照通常的方法讲解一遍后,他表示不明白。导师耐着性子又讲了一遍,他表示还是没有完全理解,那位导师火了:“你怎么就那么笨?”那位学生竟说:“老师,我知道我很笨,可我不在乎。”面对如此真诚而又勇于正视自身缺陷、藐视自身缺陷的同学,导师被感动了,他又为他讲了第三遍。这位同学正是凭着那股“我不在乎”、不气馁、不自卑的精神,于次年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奖学金。细心观察的人不难发现,有不少身有缺陷的人,都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现。例如青年人的楷模张海迪,在半身瘫痪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数国语言,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们了解一下达尔文、拿破仑、培根、拜伦等许多名人的历史,就会看到,这些有杰出成就的人,原来也有缺陷。如果说这些伟人们高不可攀,那现实生活中陈佩斯、葛优、凌峰、赵传等“丑星”的成功足以给我们一个信念:成功的大门永远向每一个人敞开着。所以说,人的缺陷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关键要看自己有没有信心改变。孤影自怜、畏惧退缩不可能改变现状,正视自我、自信自强定能有所收获。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0-25
标签 : ,,,,,,,,,,,,,,,,,,,,,,,,,,,,,,,,,,,,
分类 : 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