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疏导牢骚心理(下)

17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如何有效疏导牢骚心理(下)

 

(二)导致个人前途受阻、事业坎坷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发牢骚会给个人的事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方面,爱发牢骚的人,大多是一个头脑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差的人,而且这种不成熟明明白白地显在外面。试问:这种人,组织怎么能放心地使用?另一方面,牢骚和勇气是不相容的。碰到一点小问题就牢骚满腹的人,遇到大的困难和挫折又哪里有抗争的勇气?又怎么能使自己的事业一直向前。所以说,牢骚实际上是放弃努力的遁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必然导致事业的坎坷和前途的渺茫。如某营的一位副连长张某,本来工作还比较积极,只是有个坏习惯,就是爱发牢骚。结果工作虽干了,却给战友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民主评议,反映不佳。组织认为他还不够成熟,在选拔连长时,提升了另一个连队的副连长,结果张某一下子泄了气,认为组织不公、领导偏心,牢骚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一年365天,他的心境很难有平衡的一天,自然也难有安静的一天。而且牢骚发多了,劲也就没了,工作马虎,业务不钻,专业考核不及格,多次受到通报批评和处分。

 

 (三)导致单位人心涣散、斗志松懈

 

牢骚话由于总是以“有理”的面孔出现,从而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常常使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志受迷惑。又由于牢骚话能够迎合人们潜在的一些不良心理,从而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引起少数同志的共鸣。正是由于这两种特性,牢骚话所固有的悲观、消极的情绪极易在集体内部蔓延。所以说,发牢骚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对集体的负面影响却非常大。一个单位牢骚盛行,必然使风气不正、人心涣散、斗志松懈。如某单位一连,曾有过光荣的历史,是一个“老先进”。但自04年以来,从外单位调到连队的一名老排长喜欢发牢骚,连队干部也不以为意,认为小事一桩。哪知这种现象却像得了传染病似的,发牢骚、说怪话的人越来越多,连队风气急转直下。人心散了,争先创优的劲头也没有了,连队制定的一些规定和措施也得不到很好地贯彻执行。结果该连全面建设连年滑坡,连续4年没有评为先进,教训非常深刻。

 

四、努力提高个人修养,自觉防止牢骚心理的产生

 

修养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是立身做人的内在基础。良好的修养可以使人严以律己,奋发向上。所以说,提高个人修养,是防止牢骚心理的根本途径。

 

 (一)积极拓宽胸襟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只有小人才心胸狭窄,老是牢骚满腹,忧愁烦恼。心胸开阔、乐观豁达的人,心理处于良性的状态,生活得潇洒自如,学习工作劲头足,智力和才能能够较好地发挥,有困难也能较好地克服,自然有利于身心健康。前面提到的《广西日报》那篇报道的下文介绍了王丹的妻子梅竹,同样是下岗,而且面对丈夫重病在床,却听不到她任何牢骚怨言。她一边安慰照顾丈夫,一边四处找工作。不久,她发现清洁工市场潜力很大,有个学校每年花不少钱请工人,卫生状况却总不如人意。她顿生新念,何不把校园卫生承包下来,卫生合符要求,年薪5万元,不符合要求,分文不取。几番协调,学校欣然同意,与她签订了合同。她勤快肯干,任劳任怨,一年后,该校被评为卫生达标单位,校方十分满意,年底不仅兑现了她的报酬,而且同意续签了合同。面对生活,不同的心胸,不同的心理,便有不同的结果,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心胸开阔,就是要做到不斤斤计较

 

人与人的日常交往,并不是做买卖,更无法明码标价。因此与别人相处时,要始终注意防止锱铢必较、寸利必得。不应总觉得集体、他人亏待了自己什么、欠了自己什么,更不必一点点小事也耿耿于怀,不满于心,怨声于口。要知道不满意,就会不愉快,总是不满意,就总是不愉快。这种不良心理,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心胸开阔,就是要看淡些、看远些

 

毛泽东同志说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有时候,尽管我们有些愿望是合理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在这种时候,我们一方面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努力争取;另一方面 ,也要有宽阔的胸怀,能够承受得起,能够看得淡,看得远些。比如,年底评功评奖,大家表现不错,但名额有限,组织综合衡量,只能少数人立功受奖。这时,你怎么办?你恼火,大发牢骚?就只会使你在战友面前损坏形象,使你在组织面前失去信任。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相反,如果你看淡些,不为一时的荣誉所困扰;看远些,多发现并吸取他人长处和优点,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那么,战友将钦佩你良好的个人修养,你也将更加赢得组织的信任。

 

(二)正确看待得失

 

许多人发牢骚,是因为觉得自己付出得太多,得到的太少,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因此,要防止牢骚心理的产生,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正确看待得失和公平,保持心理的平衡。

 

社会心理学认为,公平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只有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所得与付出之比同他人的所得与付出之比相当时,才会感到公平。反之,则会有“吃亏”的不公平感,从而引发种种消极心态影响生活和工作。然而,现实中人们常常过于重视自己的付出和他人的所得,而忽略他人的付出和自己的所得。比如一个大学毕业坐办公室的行政人员,他会想自己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每天也是辛辛苦苦上下班,凭什么挣的钱比做买卖的差这么多?所以他会感到不公平,发牢骚。这个时候他多半不会想到老实做买卖的也是靠风尘仆仆奔波劳累甚至要冒倾家荡产的风险才能换来高收入。当然,这个时候,他更不会想到早出晚归、脸朝黄土的农民收入又有多少。

 

可见,人的不公平感是主观的。要减少或消除它,采取发牢骚、泄怨气等消极手段是不明智的,而需要通过对“付出”与“所得”的价值的重新判断、通过改变比较对象等主观认识的调整来实现。我们军人的确付出了许多,但平心而论,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如稳定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等等。而且我们是社会中普通的一员,因此比较时,也应与社会中占大多数的普通人相比。这样,你就能心平气和,保持住平衡的心态了。

 

(三)学会换位思考

 

牢骚根源于不满,而不满很多时候是因为了解太少。所以说,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支持,是防止牢骚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首先,要抛开个人的小圈子。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牢固树立“主人翁”观念,本着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支持和配合集体的工作。这样,你就能够自觉在脑中绷紧一根弦,在嘴里安上一个“把门的”,从而防止不顾影响,不顾后果,不顾场合地随便发牢骚。其次,要多同自己过不去。多问问凭什么自己就应该立功受奖。自己是不是工作表现得够出色,思想觉悟够高,符合入党的条件了呢?为什么这次专业考核自己考得不如别人等等。只有这样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你才能更加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正确对待批评和挫折,不至于动不动牢骚满腹。第三是要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心怀不满时,不妨多来一些假如。假如自己是连长,假如自己是指导员,假如我是他等等。只要多来一些这样的假如,相信你就能真正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心,从而多一份支持,少一份牢骚。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0-25
标签 : ,,,,,,,,,,,,,,,,,,,,,,,,,,,,,,,,,,,,
分类 : 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