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疏导牢骚心理(上)

1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如何有效疏导牢骚心理(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满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有的同志以主人翁的姿态,提出建设性意见,寻求解决的办法,变不满为满意;而有的同志却消极对立,图一时口舌之快,不顾场合,不顾影响,大发牢骚,结果不仅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反而越弄越糟,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说,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防止牢骚心理的产生,是我们每一名官兵都必须认真面对,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牢骚心理的本质及其表现

 

    (一)牢骚心理的本质

 

    心理学告诉我们:牢骚心理的本质是一种试图通过语言表达愤慨,以求得内心痛快、平衡的心理过程。说简单点,就是对不满情绪的发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牢骚的前奏是不满,形式是语言的渲泄,目的是想求得内心的平衡,变不愉快为愉快。然而,从情绪活动的角度来分析,仅靠主观上语言的渲泄,并不能使客观的存在发生改变,导致不愉快心情的根源也不会因几句牢骚话而消失。可见,牢骚的形式决定了它的目的不可能实现。它由不愉快的心理引起,并只能导致新的不愉快。所以说,牢骚属于一种不良的心理过程。

 

    (二)牢骚心理常见的几种表现

 

    牢骚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表现也较多,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一、是极端的挑剔

 

牢骚心理较重的人通常有一种挑剔思维的习惯。看春节晚会,他会发牢骚说:“每年花这么多钱搞这么一个晚会,真是劳民伤财”;连队伙食一下子调剂不过来,他会发牢骚说:“天天吃这些玩意,这领导怎么当的,自己吃好喝好了,也不管别人”。总之,看什么也不顺眼,对什么都不满意,总觉得别人欠他什么,亏待了他什么。

 

    二、是倚老卖老

 

就是仗着自己年纪大、资格老而任意放纵、轻视别人。如入伍七年的刘某,发牢骚说:“都快退伍了,还管得这么严,这不是存心整人吗?”四级军士长王某说:“我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这次立功受奖又没我的份,真不公平!”老参谋李某说:“这么多年了,什么领导没见过,就没见过这么挑剔的领导,要求也太过分了!”

 

    三、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任何事情,经过发牢骚人的嘴都会变味儿。领导拒收红包,他会发牢骚说:“还不是嫌数目太小,份量不够。数目大点,他不收才怪。”需要捐款救灾时,他会说:“又给那些贪官提供了捞一把的机会,我才不捐呢。”大家踊跃捐款,他会长叹一声说:“唉,还不是硬性摊派,谁敢不捐?”有人自愿多捐了一些,他又说:“自愿的?还不是想入党,图表现。”领导过年工作头绪多,没有下基层慰问,他会说:“现在的领导就是官僚,脱离群众,一点也不关心基层。”等领导去慰问了,他却又发牢骚说:“又下来吃喝了,过年了还不让我们自在!”等等。

 

    二、牢骚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牢骚心理的产生固然有一些客观的原因,如目前一些基层单位民主制度不健全,民主渠道不畅通,战士有话没处说,合理化建议不被重视,敏感问题透明度不高,以及个别不公现象等,但由于牢骚心理的本质是一个主观的心理过程,因此,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主观因素。

 

    (一)对前途丧失信心

 

    一个人之所以会发牢骚,首先是因为他有不满的情绪需要发泄,而之所以会有不满的情绪,常常是因为现实与他的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一个对自己前途失去信心的人,最容易产生牢骚心理。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牢骚:“唉!当了5年兵,军校也没考上,干也提不成,反正没什么搞头了,真没意思。”“副连都三年多了,还没见什么动静,工作又这么辛苦,真没劲!”等等。

 

    (二)严重的心理不平衡

 

    牢骚心理的产生很多是由于不能保持平衡的心态。有的看见同一年入伍的战友入党的入党、考学的考学,感到自己什么也没得到,于是心理不平衡,大发牢骚;有的看到同事一个个提拔的提拔、深造的深造,自己却还是“原地不动”,于是心理不平衡,大发牢骚;还有的,回去探家,看到昔日的伙伴在地方当经理、出国、发大财,最次的也能夫唱妇随过个甜美的小日子,而自己却依然成天“一、二、三、四”,形单影孤,心理更是极度的不平衡,更加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三)个人主义思想较重

 

    经常发牢骚的人,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的人,他往往习惯于从个人的角度去判断事物的好坏和性质,而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地分析判断问题,这样难免就会看事偏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造成不满情绪。有不满情绪后,他也不是从集体利益出发,积极解决问题,反而从个人角度出发,置身于集体之外,图口舌之快,一泄私怨,更有甚者,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四)情绪自控能力较弱

 

    常常听到一些发牢骚的人事后说“我也不是有意发牢骚,就是当时头脑发热,控制不了自己”“唉,我怎么嘴巴就没个把门的呢”“我看见大家都在发牢骚,不知不觉就跟着发起来了”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造成的。人一生之中,或早或晚,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不满的情绪,但大多数人都不会轻易把这些不满情绪随便渲泄出去。这里起作用的,主要是人的思想修养和意志,也就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只有意志较弱,控制力较差的人,才会一不高兴就挂在脸上,响在嘴边,不顾场合,随便发牢骚。

 

    三、牢骚心理将导致严重的危害

 

    虽然发牢骚有时可一定程度地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但它并不能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甚至导致严重的危害。

 

    (一)导致个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人一辈子不可能不发一次牢骚,但经常发牢骚却无疑对人对己都有害无益。从个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发牢骚会加剧不良情绪。一个人一旦发起牢骚,就会越发感到不平,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使本来不平静的心态加剧、强化,使本来不愉快的心情更加不愉快,从而情绪越发低落。牢骚太甚的人,往往心里负担过重,也就很难有满意的日子,很难有高兴的日子,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发牢骚总是和泄气连在一起,一个人在发牢骚前,原本可能还憋着一股劲,想改变令人不满的现状,但一发牢骚,这股劲便在怨天忧人中消失了,又何谈解决问题的决心,其结果必然导致意志的消沉。如《广西日报》有一篇报道,48岁的下岗职工王丹,谈及下岗时,堂堂须眉,声泪俱下:“我19岁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一干10年。回城后,老老实实,叫待业就待业,好不容易当上了国企工人。入厂这么多年,光荣榜上年年有名。可先进有什么用,说下岗,还不是就下岗。下岗就是失业嘛!怎么苦难都让我摊上了。我往哪儿去?靠什么过日子?”从他那儿,听到的只是牢骚和怨言。这些牢骚和怨言加剧了他不悦的心情,并形成了一个“心结”,对什么都看不惯,对什么都不满意。在这种极度抑郁的心情之下,果然,没多久,他旧病复发,而且愈发严重,躺在床上,不能吃,不能睡,靠每天往静脉里注射葡萄糖维持生命,全家的重担落在他妻子身上,可谓不幸之至。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0-25
标签 : ,,,,,,,,,,,,,,,,,,,,,,,,,,,,,,,,
分类 : 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