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

dd73df37-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心理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

 

  现在坊间对于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普遍存在着误解,很多人以为:精神疾病就是一种病,是脑内化学物质发生障碍;而心理问题,则是个人爱胡思乱想的结果--很严重的错误,偏偏许多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师也弄不清楚。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精神医学教科书里面,开宗明义就表示:精神医学没有“疾病”,只有“障碍症”--因为人类科技到目前为止,无法确认精神疾病的病因,也没有办法安排检查,更不能精确诊断,为了研究与治疗,精神医学家只好将一些出现特定症状的人,归纳成为一类,然后给予一个暂时性的‘病名’,这个病名就叫做障碍症(disorder),与其它医学的疾病(disease)不同。

 

  从障碍症的“障碍”两个字就可以看的出来:倘若有特定的症状,也可以归纳成某个障碍症,但如果这些症状对于当事人或家属没有任何障碍,那么也不能诊断为“障碍症”。举例来说,美国总统布什,在入侵伊拉克之前,坚信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毁灭性化学武器。他坚信的程度,甚至让他愿意甘冒大不讳,得罪整个联合国。布什不会不知道:万一没找到大规模化学武器,会影响到2004年的大选,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事实证明: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化学武器。但是布什还是不相信,他甚至认为一定被藏起来了,所以找不到。

 

  这种没有根据、违反事实、却坚信不移的信念,在精神医学上称之为“妄想”。但是我们能诊断布什是妄想症患者吗?不能。因为根据精神疾病的诊断规矩,一定要发生‘障碍’--不管是生活上的、社交能力的、工作能力的障碍,这时候,才能诊断为‘障碍症’。但是布什依然担任总统生活与工作都没有障碍,所以就不能诊断为“妄想症”。

 

  精神疾病跟其它疾病有三大不同之处:

 

  第一个:精神疾病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归类,但在这个归类底下,究竟有多少疾病?没人知道。举例来说:一位中风后情绪低落的男子,跟一位饱受婆媳冲突之苦的妇女,两人都被诊断为忧郁症。但是两个人的忧郁症可能是不同的疾病,只是因为现代科技无法分辨,所以通通叫做“妄想症”。

 

  第二个重要观念就是:即使症状很明显,已经可以符合精神疾病的归类,但是只要患者、家属以及多数人都不感觉到问题,那就不能诊断为精神疾病。举例来说:国父孙中山为了创建民国,放弃医师身分,一天到晚奔波在海外,不断演讲。这种行为,已经符合‘躁郁症’的诊断--话多、活动量大、过度热衷社会活动。但是因为国父成功地创建民国,没人认为他的革命志业是一种‘障碍’,这时,我们就不能诊断他为躁郁症。

 

  第三个重要概念是:精神疾病是相对的,跟医师的主观信念有关。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同性恋之争--当时,保守派要把同性恋界定为精神疾病,但同性恋团体不断抗争,最后,同性恋就‘不是’精神疾病了。另一个例子是:基督教的医师遇到道教的患者,患者的一些宗教行为,诸如:起乩、扶鸾、天眼通等,很容易被断定为症状之一。所以,倘若精神科医师的视野太小,或有特定偏见,误诊的机率就不小。

 

  很多人都以为:生理问题引起的是精神疾病;心理问题引起的是心理障碍。其实不然。不管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都同时包括有: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两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是在于精神疾病是经过诊断的,而无法诊断的,就叫做心理障碍。

 

  以忧郁为例:倘若已经符合重度忧郁症的诊断,那么就算是精神疾病;倘若符合情感低落症,那也算是精神疾病;要是翻遍整本诊断法则,找不到一个适合的诊断,那么,只能算是忧郁的心理障碍而已。

 

  所以大略的分,轻微的时候,算是心理障碍;严重的时候,才能算是精神疾病。也许您会问: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会不会并存?

 

  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可能在焦虑方面,已经达到焦虑症的程度,但是在忧郁方面,还不能达到忧郁症程度。这时候,我们只能说:他有焦虑症,但是合并有忧郁的心理障碍。

 

  有些时候,同一个障碍症,却会出现不只一种症状,例如:边缘性人格违常患者,经常同时出现焦虑、忧郁、恐慌、被害妄想等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同时下焦虑症、忧郁症、恐慌症、妄想症四个诊断。我们只能诊断一个‘边缘性人格违常’而已。诊断要精准,在足以解释全部病情的前提下,诊断越少越好。

 

  为了达到精确诊断的目标,光靠几分钟的问诊是不够的,每一个症状,都必须经过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才能够厘清。在完全厘清之后,往往会符合不只一个诊断,这时候,必须利用诊断学技巧,才能选择出一个最精准的诊断。

 

  就以幻听为例。医师绝对不能单单问:“你会不会听到一些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就此肯定或否定幻听。因为很多有幻听的患者,会认为别人也听的到,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倘若医师这样问,一定会错失这些患者。

 

  所以光是幻听,我们必须确定声音的质量,确定音源,确定语音内容,确定性别与人数等等。所以问句必然包括:“你是听到的?还是脑海中浮现的?”、“那些声音是讲话声?还是音乐或噪音?”、“有几个人在讲话?”、“他们是对你讲话还是彼此交谈?”、“他们知道你心中的想法吗?”、“他们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距离你有多远?”、“他们会不会停下来休息?”、“为什么他们要来找你讲话?”等等。

 

  所有的症状都是如此,不管是分析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厘清所有的症状,才能进行更复杂的精神病理学,最后才能诊断。根据国外的标准,精神科门诊,一位患者至少得谈上一个小时,理由就是在这里。精神医学是慢工出细活的,不管医师医术有多高明,不花时间,不下苦工,表现一定不会太好。倘若诊断不够精确,治疗时间可能就会拉长,徒然增加医疗费用与精神耗损。

  到这里,您应该已经了解,不管是“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忧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畏惧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身心症”、“人格障碍症”、“暴食症”等等,所有诊断都只是一种分类而已。

 

  学者自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分类,他们会进一步研究。到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些疾病可能跟基因、脑内化学物质有关,但是跟家庭问题、压力事件也有关。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关联,那就没人知道了。而每一种疾病与上述因素的关联性也差很多。诸如躁郁症与忧郁症,躁郁症的遗传因素就比忧郁症来的强烈。

 

  但是,医师们通常没时间解释这么多,所以往往跟患者讲:你的问题就是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其实正确的说法是:“你的问题可能跟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有关。”但是,许多热心的志工与非专业的助人者就会自动简化为:精神问题‘就是’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造成的。

 

  所以,精神科医师经常开药给患者。但是,这些药物的原理到现在还是不明白。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经过实验证实,有些人服用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病情,不知何故,对一些人就是无效。另外,药物的疗效通常只维持在服用期间,一旦停止药物治疗,复发率就很高。如果要有根治的效果,只有心理治疗办得到,但是效果又很慢。可想而知:最好的疗法就是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用。

 

  当您读到这里,您已经对于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有了基本的认识。接下来,就是要对个别的疾病与障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了。

 

  郭潇赢教授总结:在开始下一个动作之前,我们要再度强调,“现象”、“症状”、“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三者是不同的。就以忧郁为例:痛失亲人的时候,多数人会出现忧郁的“现象”,但这是正常的,跟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无关。但是人们通常经过几个月以后,这种悲痛感就会消失,生活在度恢复正常,倘若没有,忧郁情形继续持续,那么就变成了一种“症状”,而且往往可以找到一些“心理障碍”。但是,一个人如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就莫名其妙严重忧郁,如丧考妣,这时候,他的忧郁就不只是现象,也不只是症状或心理障碍,而是一种“忧郁症”了。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督导:心理辅导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理词典 ◆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心理课堂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权威心理督导:国家级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厦门心理咨询(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文章引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6-11-16
标签 : ,,,,,,,,,,,,,,,,,,,,,,,,,,,,,,,,,,,,
分类 : D 心灵成长,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1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