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为会“丧失理智”

2

是什么让这些花季少年对自己的同学如此残忍?仅仅因为“听同学说,她在背后说我母亲的坏话”就让他们如此激烈,甚至失去理智地殴打一个年仅15岁的女孩吗?而且在这些残忍的打手中竟还包括女孩!

 

心理实验表明:群体的“暴力”与“去个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人多胆子壮,恃众好逞强。“你本来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是中国申奥成功后,在学校庆祝游行的人群中,你和同学们一起大喊大叫,互相拥抱;一位老实文静的朋友,被公安机关拘留了,原因是参与打群架,失手将人致伤。这些现象心理学上称作“去个性化”。早在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金巴尔多曾做过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显示:群体的“暴力”的确与“去个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去个性化”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时,他们就不以一个具体的个体存在,而是以群体的成员形式而存在。此时的个人融化于群体之中,个人隐藏其个性,把自己的行为看成是群体的行为,从而减少以至丧失了对其行为后果的责任感,失去一定的理性,不再约束自己,使违反和破坏社会准则的过激行为大大增加。而当个人单独行事时,则自我意识强,因而更能保持从理性的、伦理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清楚自己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金巴尔多认为,去个性化产生的环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匿名性。即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匿名的,没有人认识自己,所以个体毫无顾忌地违反社会规范与道德习俗、甚至法律,做出一些平时自己一个决不会做出的行为。二是责任模糊。当一个人成为某个集体的成员时,他就会发现,对于集体行动的责任是模糊或分散的。参加者人人有份,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必为集体行为而承担罪责,由于感到压力减少,觉得没有受惩罚的可能,没有内疚感,从而使行为更粗野、放肆。

 

心理专家认为:一旦去个性化开始并聚集力量,就难以逆转或是停止,就像失灵的车闸,运转不停。

 

早在193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李村的白人和黑人之间发生了一件本来很平常的事情,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法院公正审判的,但结果却是事态越闹越大以致国家出动军队进行镇压。这些集体行为是自发产生的,相对来说是没有组织的,所以难以预测和难以控制。常常对社会潜藏着巨大的破坏性。心理学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这种集体行为具有的特点。
首先是拥挤,它是最初的或最早的集体行为的方式。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十几个少年围在一起攻击那个女孩,那么围在一起的人就是一个群体。在拥挤中,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上都发生着拥挤。拥挤的基本效果就是人们彼此之间更为敏感,变得目光狭小、不顾他人的生命,同时对其他的对象的刺激反应也就大大减少了。此时,人们的注意力只限于当时的,对平时的道德、法律也就视而不见了。从而也就导致群体成员处于了一种无意识状态。比如,激烈的群众暴动,商品要涨价的信息传来时的抢购浪潮,战争的歇斯底里状态,足球流氓集体骚动等等。

 

第二个阶段是集体激动,是拥挤行为更为激烈的方式,他除了具有拥挤的一般特征外,还有着他自己的特殊特征,即对他人的注意更为强烈的吸引力,此时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都是由发自内心的冲动支配,所以,人们此时也表现得极不稳定,也极不负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容易被调动起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紧张和不满!因为这时的人们都是一群没有理智的动物集合体,稍有不从就只能激怒他们以至遭到残暴的对待的!第三个阶段是社会传染,这是一种比较快的、不知不觉的、不合理的扩展,它往往表现为一种疯狂、一种时尚的扩大,它是拥挤和集体激动的极端形式。而且社会传染还能吸引旁观者,使旁观者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同样的反应,成为集体暴力行为的一员!当然,上面那个案例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社会传染的结果,使暴力行为一下子就扩展到整个群体,最终成为了集体行为。
社会传染的结果,使社会抵抗力减少,即使个体的自我意识减少,个人也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人、跟随他人,一下子就扩展到整个群体,最终成为了集体行为。
为什么啊?难道那么多的人就没有一个懂法律,明白生命的重要意义的?那是因为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都成为了一个集体。
人们都成为了这个暴力集体中的一员,心中只有欲望和冲动,只需求快乐和刺激,弗洛伊德的“本我”理论认为,人这种本我的力量特别大,它随时随地都想表现自己,它更像个野兽,而不大像人。特别是碰到集体暴力这个外在条件的时候,个人的行为就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感染、暗示等影响,就很容易丧失理性和个人责任感,表现得冲动兴奋,人人有责,也就等于人人无责,人们更多地会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时聚集在一起的群众就转变为残酷的、兽性的、失去理智、毫无约束地发泄情感和滥用暴力的乌合之众。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督导:心理辅导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理词典 ◆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心理课堂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权威心理督导:国家级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厦门心理咨询(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文章引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6-11-03
标签 : ,,,,,,,,,,,,,,,,,,,,,,,,,,,,,,,,,,,,,
分类 : D 心灵成长,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14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