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孩子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说孩子闲不住,总得玩点什么东西。没事儿的时候搞点什么东西也行,但是有时候上课也在搞或者是做作业的时候也在玩。那家长就很焦虑,这种问题可怎么解决?
首先,孩子他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就是要去学会很多事情。学会很多事情分两个层面:一个是认知的层面,一个是操作层面。认知就是通过阅读,通过看电视,通过别人的教育或者其它方式,知道了这个东西是怎么用,怎么来的,原理是什么,这是认知的层面。还有一个方面是操作的层面,比如说孩子从小婴儿的时候他首先要发展的是自己肢体运动的能力,他要学会爬,学会走路,学会去抓东西,学会去尝试开瓶盖儿,或者是去操作其它的物品。这是他内在的天性,因为他要面对这个世界的生存问题,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小孩儿从婴儿阶段,就有这种内在的欲望,拦都拦不住。你不想让孩子到处爬,不想让孩子到处去动这些东西,可是,你管不了他,他就是想去动。如果父母太厉害,孩子一去动你就打他就骂他,最后他因为害怕有可能就不去动了。但是,他的操作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未来他的很多精细动作就发展不起来,比如说写字的能力,操作复杂工具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显然以后不可能去做外科医生、手工艺人,凡是需要操作精细化的事情,他都做不了。而且,孩子是通过运动或者是通过操作的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的。孩子的眼手脑协调发展的同时,激活了大脑神经元。如果孩子小时候这种活动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大脑神经元的连接活动就会有一些缺失,导致孩子以后不愿意做有关的事情,原因在于做起来实在是太困难。
即便做起来很难,但是他内在还是有这样的需求:“我想去研究这个东西、我想去搞下这个东西”,这样的需求永远都存在。虽然你压迫他了,他在你的面前不敢轻易去动或者在学校里面也不敢轻易去动一些他从来不了解的东西,但是一些生活中的东西,比如铅笔呀,橡皮尺子这些东西父母显然肯定不会禁止他去动,这些东西他就可以随便操作,所以他被压抑了的那种想去训练操作能力的冲动,就会在没有压力的时候爆发出来。比如说他写作业的时候,父母没看到,他就想去玩一下。你盯着他,他怕你他就不敢去玩了。在学校也是这样。如果老师很严厉,他不敢去玩;老师一旦不严厉,他就去玩铅笔橡皮,或者捅捅这个摸摸那个。
如果你读过《窗边的小豆豆》,你可能还会有印象,小豆豆同学在学校里把课桌不停地翻弄着,有时候上课还会走到窗边去看艺人表演。面对这样的孩子,有些家长和老师会感觉到绝望。你说什么道理他都懂,但是他就是做不到!要我说,这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的限制太多了! 虽然有的父母没有怎么限制孩子,也是支持孩子去活动,有足够多的操作训练,但仍然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对于小男孩儿,特别是低年级的小男孩,即便是我们满足了他这些的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对这些需求仍然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小男孩天生是要去面对这个世界一些危险的事务——去狩猎,他必须发展出迅捷的反应能力,所以孩子他就不停地动,不停去探索,去了解环境。在他真正满足之前,真正认为自己这些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他会保持这种需求而孜孜不倦。所以,你会发现他老是在动。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去反思:对孩子的限制,是不是太多了?从小怕他出安全事故、怕他玩水打湿了衣服着凉、怕玩儿沙子挖泥巴弄脏了衣服;夏天太热不出门儿、冬天太冷不出去玩儿……各种各样的限制,都是以爱的名义发生的限制。这样的孩子从小很难亲自去做一些事情,亲自面对自己的探索需求,操作训练没有得到满足。他有这个欲望,被压抑起来了,所以他会延续很长时间都有这样的需求。
我有一个需求数量理论,每个孩子他内在发展的需求,都有一个基数。比如说小孩子喜欢追逐打闹,我认为一个小孩子一辈子追逐打闹可能需要二百公里(这里并非指一定是这么多,而是说成长所需有一个数)这么长的距离。如果你的孩子从小不让他去跑不让他去玩,那他一直都没有完成这二百公里的成长任务,那他始终都有这个需求。孩子小的时候,他这方面的训练和满足太少,他这个问题就迟迟得不到解决。这是第一个方面,我们家长要去观察一下,是不是孩子小时候对他限制的太多。
第二,家长现在要抽空去给孩子更多的训练,要学会放手,学会给孩子自由,同时我们还要给他一些专门的训练。比如课余时间、放学之后或者是周末,让孩子到公园里面去奔跑,或者去爬山,或者组织小朋友玩撕名牌的游戏,或者去游泳,或者让孩子每天要跳三百个绳……我们每天都要训练,让孩子的这些活动,操作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问题就慢慢好转了。
当然了,即便我们去努力了训练了,反思了,也开始给孩子自由,去操作去训练了,但孩子要真正做到自控,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这一天终究会到来。你还见过哪个高中的孩子天天坐不住,不停的去玩儿橡皮,去捅别人一下,去打闹?很少吧?到了成年之后,这些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就不再有这个需求了。所以,在孩子真正具备这种能力之前,我们家长都需要改变一下你的态度,不要老去敦促孩子,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要知道,孩子现在确实是坐不住,确实是闲不下来。但是我们并非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我们可以跟孩子强调一下,比如说:“在学校上课,有学校的规则,我们不可以去打扰别人,如果你实在自控不了,那你走点神,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不可以捅别人一下,你不能递纸条,也不能跟别人说话,如果你总是去做这些事情就是对别人的打扰,同时对课堂秩序的破坏。如果总发生这样的事情,到了一定程度,爸爸妈妈就要取消你的一些权利。”我们要给孩子一些教育,让他明白他的某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或者是违反规则的。同时要给他一点压力,这个压力就是我们要让孩子明确知道我们对他的期望。同时我们确实要采取一些行动,如果老这样老被投诉,有必要剥夺他的一些权利。比如说他最喜欢玩手机,那我们就要剥夺一次玩手机的时间或者减少一点时间。我们要给他一点压力,但这些压力他又能够承受。他虽然很生气很沮丧,但不至于对他心灵造成伤害,只要我们把握好这个度就可以了。
文转自:陶勇-家庭教育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