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永远不会迟到-厦门心理咨询(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理解”永远不会迟到(上)
这篇文章比较长,但内容太好了,我特别想分享给你,你一定要耐心听完,最好多听几次。在细致入微地讨论训育儿童自律之前,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真爱行为,因为真爱是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基础.得到了父母真爱的儿童,在训育过程中会和父母发生冲突,那一瞬间他会委屈地认为自己受到轻视或者冷落,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坚信自己是受到珍视的.”这种讯息比任何金子都弥足珍贵.”只有这样,儿童的内心深处才能够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对自我价值的感受—“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是精神健康的基础,是自律的奠基石.它是父母之爱的直接产物.这种信念必须在童年时期建立起来,成年后极难获得.换言之,当儿童通过父母的爱得知自己的价值时,成年后的世事变迁几乎无法摧毁他的意志.我们说,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对于成功训育至关重要,是因为当一个人认为自己非常珍贵的时候,他必定会竭尽全力照顾自己.派克医生说:”自律就是自爱.”同样的道理,自爱的人都自律.就拿训育的第一要素”延迟满足”来分析:所有的儿童都恐惧被父母抛弃,因为这意味着死亡.如果父母从来不用遗弃来威胁孩子,而是无数遍言行一致地向他证明,”爸爸妈妈永远不会遗弃你,爸爸妈妈永远不会忘记你的需求,爸爸妈妈即使暂时离开,也会按时回来和你在一起”,等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驱除了对抛弃的恐惧,建构起坚实的安全感,那么他就不怕延迟满足自我,乐于有效地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因为他坚信,满足的机会还会出现,就像自己的家和父母一样,永远在那里支持他.
举个例子:一个周末,因为Sam说了几次“妈妈好久没有给我买玩具了,我想买玩具”,我就带他去双安商场,让他挑选。玩具琳琅满目,Sam挑了半天,没有他中意的。当时妹妹闹着要吃奶睡觉,我催促Sam快些挑一个,我们要离开回家。Sam决然地说:“那算了吧,今天不买了。下个星期到了香港再说吧。”这令在场的所有人—售货员、我的一个中学同学、我的妹妹和爸爸以及其他旁观者—瞠目结舌,都觉得奇怪,“这孩子,怎么这么好说话,居然主动不要玩具?我们平常看到的都是家长不给买,就躺在地上哭号打滚儿!”这恰恰说明Sam的安全感坚实,信任未来,坚信满足的机会还会再次出现,所以不着急这一次的满足。但是经受过抛弃(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无论是实际还是威胁)的儿童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过于恐惧世界和他人,无论获得了多少利益,总有一种“我拥有的还不够多”的感觉。他们做不到为了将来更大的满足、更美好的未来而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他们贪婪地甚至不择手段地、索求物质安慰以及他人的关注。
随便问一位家长,爱孩子吗?当然爱,而且都不知道怎么爱才好了!随便问一个人,爱是什么?她很有可能告诉你,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也会有人补充说,母爱是一种天性,一种本能。的确,我们常见的媒体在描述爱的时候,都把它形容成一种感情,它也许是温馨的柔情的,也许是热烈的激情的,甚至可能是火山爆发一样的;它令人心跳加速、心潮澎湃,甚至赋予人战胜一切的力量。然而,派克医生说:“爱不是一种感觉(情感),而是一种行为。光有感觉的还称不上是真爱。”我们这些做了爸爸妈妈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感情:端详着宝宝圆乎乎的小脸、听到他们呱呱嘎嘎的笑声、看到他们笨拙却又可爱的动作,心中荡漾着一种痒丝丝、甜蜜蜜的激情,恨不能把他们抱在怀里亲个没够。这种激情甚至激励着我们、赋予我们一种超常的力量,坚定地捍卫着孩子的一切利益。然而,派克医生提醒大家,很多,很多怀有爱的感觉并且基于爱的感觉而行动的人,会做出各种各样非爱以致毁灭性的行为……真爱并非根源于爱的感觉。恰恰相反,真爱往往在缺乏爱的感觉的情况下发生,当我们即使不感到爱也做出爱的行为时。那么,到底什么是真爱行为呢?派克医生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有长篇论述,他讲的比较广泛,着重点在于婚恋和家庭关系。根据他的理论,我专门针对父母的真爱行为,总结出如下的概述:
真爱是付出—我们爱孩子,就需要延伸自己—–抚育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时也抚育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懒惰心理、驱除内心的、摒弃固有的思维、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勤奋努力的劳作,多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照料孩子,这是真爱的前提之一。下边提及的关注、倾听、改变自我、履行诺言、接受分离、鼓励独立等等,都是在这个前提下的付出。这种付出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而不是为了讨得对方欢心的刻意表现,也不是要求对方必须满足自己的条件。真爱是关注—真爱最重要的付出手段是关注。对自己心爱的物品,比如新车、新房,甚至仅仅是一盆花,我们都会花费时间和心血照料它并且享受它,更不用提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我们付出多少时间和心血了。这就要求我们放弃一些原有的计划、重新安排我们的时间、积极地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并且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关注是一种源于意愿的行动,是一种抵抗我们思维惯性的工作。只有通过关注,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捕捉到孩子隐蔽的细微的需求,及时满足和训育孩子。真爱是倾听—付出关注的最重要手段是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是一门需要用心学习才能掌握的艺术。一位美国企业心理学家指出,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孩子灌输知识,很少教孩子怎样说话,根本不教孩子怎样倾听。我们的教育也存在同样的弊病,使得我们这些做了父母的成年人不懂得怎样倾听、倾听孩子。真正的倾听,无论时间多短,都需要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倾听一个语言表达尚未发展成熟的孩子。真正的倾听需要全神贯注,而不是一边处理自己的事情,一边捎带着听。
你愿意付出这样的努力,是告诉孩子你珍惜他的最好最确凿的证明。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孩子从你的倾听行为中会获得无法估量的自信心,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会努力说出有价值的话来;你听得越用心,越会发现孩子得闪光之处,也越会更加愿意倾听他;从他得话语中,你更加了解他,也能更好地引导他,他也会更加愿意倾听你、汲取你得教诲,从而成长。真正得倾听、对对方全神贯注,永远是真爱得体现。真爱是勇气—当我们从未育之人变成父母时,我们走进了一扇崭新得人生大门。当我们延伸自我抚育孩子得心灵成长时,我们踏进了一块陌生的领域。我们需要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需要改变自己。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害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反抗我们、让我们生气或者失望;最终他们成熟之后,会离开我们独立生活,我们则会感到失落和痛心。怕麻烦的人要么干脆不生孩子,要么生下孩子交给别人抚养;怕孩子独立的人会采取手段限制孩子的成长。真爱的代价是痛苦,收获却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你准备好承受这样的风险吗?
心理咨询预约: 0592—5515516
心理健康官网: http://www.xmxljg.com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