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永远不会迟到-厦门心理咨询(下)

11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理解”永远不会迟到(下)

 

真爱是鼓励独立—–我们一生中经历的成千上万次风险当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成长。成长意味着从童年走向成年,是一次充满惊险的跳跃,派克医生说:“多少人却一辈子都不曾跳跃这一步。”尽管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成年人,甚至功成名就,心理上却到死都一直是小孩子,从来没有和父母真正地分离,没有摆脱父母对他们的控制,总是被动地等着父母(上司、旁人、潮流)替他们做出选择。依耐型的父母恐惧孩子的心灵成长,会想方设法阻止孩子的独立。具有真爱能力的父母则鼓励孩子迈向成熟、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把握自己的命运往往会令人面临痛苦的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只有真正爱自己的人才会有足够的勇气直面生活,不受他人、社会或者传统势力的左右,敢于改变自己。这种自爱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你是一个美丽的可爱的人,做你自己非常好,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爱你,只要你对自己以诚相见。”真爱的核心是让对方进行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对自己言听计从。

 

真爱是接受分离——小宝宝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有着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深蒂固的养育误区之一就是“亲子一起”,既父母不将儿女当做独立的、与自己分离的个体,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生命的延伸,通过孩子来生活、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传统固然有着历史、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背景原因,但是这种养育手段的直接后果是给孩子戴上心灵的桎梏(gu) ,让孩子的精神难于成熟。青少年经常抱怨他们接受的训导不是出自对于他们本身利益的考虑,而是出自父母恐惧他们会给父母的形象抹黑…由于缺乏共情心,自恋型父母通常对儿女不恰当地做出情感层的反应,而不能识别或者认可儿女的感受。怪不得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在识别、接受和控制自己的感情方面有着巨大的困难。为了养育出身心健康、幸福成功的孩子,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认可并接受孩子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这一事实,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真爱是履行诺言——履行诺言是所有真爱关系的内在基础。父母对孩子做出爱的承诺、并且保证履行这个承诺:无论如何,我们永远无条件地爱你、认可你、接纳你、支持你。父母对孩子的爱必须贯穿如一、始终一致,而不是“你合我的意我就爱你,你不合我的意我就不爱你、不要你。”儿童在变幻莫测、经常遭受抛弃威胁的气氛中无法达到心理成熟。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像是一个专制的老板对待自己的员工;达到我的期望你就继续干,达不到我的期望你就卷铺盖走人。孩子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地在这种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父母“解雇”的气氛中长大,无法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无法建立对人对世界的信任,将来也无法对、对工作、对生活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在履行诺言方面出现问题是所有精神紊乱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比如,我们都知道“无情女”、“负心郎”的故事,貌似轻浮、不负责任的面孔后边,隐藏的是童年时代的心理伤痕:因为害怕达不到对方的期望而被抛弃,干脆率先抛弃对方。真爱是改变自己、促进自我以及对方的心灵成长—–对这一条我干脆直接引用派克医生的一段论述: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以回应儿童健康的需求。只有当我们愿意经受这种改变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成为孩子需要我们成为的父母。既然儿童不断地成长、他们的需求在改变,我们也必须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和改变。每个人都熟知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期他们是称职的父母,然而一旦孩子步入青春期,他们就变得束手无策了,因为他们不能够针对已经长大、已经变化了的孩子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态度。而且,就如在一切爱的关系中一样,将为了做好父母而受苦和改变视为某种自我牺牲或者当了“烈士”是错误的;恰恰相反,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远远大于孩子。那些不愿意冒着受苦的风险去改变、成长、从孩子身上学习的父母,选择了一条衰老的—–无论他们自知与否—–孩子和世界会把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从孩子身上学习,是大多数人保障自己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晚年的绝佳机会。令人痛心的是,大多数人拒绝这个机会。

 

真爱是律己的面质—–对于孩子,父母拥有强大的权势。面质孩子,告诉他:“你做错了,我是对的,你应该改变,听我的。”这个举动在多数父母来说,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往往还夹带着不加掩饰和毫无节制的怒气。不过这样做的结果,是给世界增添了更多的混乱,而不是启迪。居高临下地、命令孩子,不是真爱行为。抚育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采用最有效的手段来完成这项任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进行严格的自我检验,检查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水准,确认我们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其次我们必须体贴入微地考虑孩子的个性和承受能力,选择对孩子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面质和训育。爱孩子,就要根据孩子的特性来调整我们沟通的手段,以达到最佳效果。否则,就是浪费时间,甚至伤害孩子。

 

真爱是一种自律—–这是真爱的另外一个前提。爱本身需要自律,不自律的爱不是真爱。真爱孩子的父母会严格把握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为抚育孩子心灵的成长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本书里所有训育儿童的手段,我们应该首先在自己身上施行,首先做到自律,而后再去训育我们的孩子。关于真爱,派克医生说的这样一句话,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真爱不是一种让我们神魂颠倒的感觉。真爱是一种忠诚坚定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理性决定。

 

心理咨询预约: 0592—5515516

心理健康官网: http://www.xmxljg.com

3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4-01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