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的束缚-厦门心理咨询(下)

11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以爱为名的束缚(下)

 

4·永远无法满足的爱—–孩子学会了弹钢琴,“你的英语还不行!”孩子考试得了98分,“怎么没得100分?”孩子当上了三好生,“老师干吗没选你当班干部?”孩子考上了大学,“有什么了不起?又没考上北大清华!”孩子有了工作,“挣那么点钱?你看人家谁谁谁,在外企当经理,有车有房,你呢?真没出息!”孩子谦让,“你怎么这么窝囊?”孩子打架,“你怎么这么野蛮?”孩子关心父母,“你少来这套!给我好好学习,考试得第一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帮不上父母的忙,“你真自私,光想着自己,我们白养活你了!”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烦死了,你就不能让我们清静一会儿?”孩子独立了,“外头有什么好玩的?回家陪陪我们就没功夫了?”总之,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父母永远没有好脸色,孩子的努力永远不够。父母的期望像一只黑洞,无论孩子怎样奋斗,都无法满足。被动型依赖性人格缺乏自律…最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对自己负责任的精神。他们被动地把别人—甚至往往是他们的孩子—当做幸福和满足的源泉,因此当他们不高兴不满意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是别人的错。如此以往,他们总是无休止地愤怒,因为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完全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或者“使得”他们幸福,所以他们总是觉得别人让他们失望了。

 

5·牺牲者讨债的爱—–“就是为了养你,我耽误了事业,没评上职称,你拖了我的后腿!可你还是这么不争气!”“你让我操碎了心!我身体这么不好,都是让你给气的!”这些父母把自己放在一个“烈士”的位置上,整天唠叨自己为孩子“牺牲”了什么,抱怨孩子没有偿还这些“债务”,而且还动不动就被孩子“气”病了。“你别再让我伤心失望了,我受不了了!”“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要气死我啊?”生养子女是父母自由的选择,养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职责,为了子女而放弃一些事情也是父母自由的选择,这里谈不上是子女耽误了父母的生命。个性失调的人根本无法胜任父母一职,对于他们在孩子身上造成的摧残毫无知觉…他们无数细节上忽略孩子,不给孩子提供所需的关注…他们努力逃避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往往让孩子替他们承担责任:“你让我发疯!”或者“我跟你爸爸(妈妈)维持婚姻的唯一理由就是你!”或者“你把妈妈气出毛病了!”或者“要不是为了养你,我早就学有所成了!”这些父母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说:“你要对我的婚姻质量、我的心理健康、我生活中的挫折负责任!”由于无法看到这种说法的荒唐之处,孩子们往往接受这种责任,从而变得神经质。

 

6·要求回报的爱—–温柔一些的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养育你多不容易啊,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你可不能辜负我们的期望,将来可要记住了报答我们的恩情!”严厉一些的则对孩子要求“我们养着你、供着你、伺候着你,你可要给我们争口气!我们这辈子就指望着你呢!”“你吃着我们的、喝着我们的,我们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养大,容易吗?我们挣钱容易吗?还不都是为了你?你想想该怎么报答我们吧!”这些父母把对孩子的爱和养育当做一种投资,期待着高利率的回报。于是孩子也必须按照他们指定的道路走下去,不能偏离“正规”一步。父母群体中间往往形成比较、竞争的关系,谁家孩子考上好学校、找到挣大钱的工作,谁的父母就洋洋自得;其他的父母则会拿着那个孩子做榜样,回家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向他们家看齐。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着,父母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大笔的银两在我们身上,我们欠着父母的;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行,我们一定要为父母争光,要“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可以说,几乎没有人敢质问这样的逻辑有什么欠缺。对孩子说“你应该对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感恩”这种话的父母无可避免地严重缺乏爱心。任何有真爱的人都理解爱的愉悦。当我们真诚地爱的时候,是因为我们乐于去爱。我们生孩子,是因为我们想生孩子;我们做充满爱心的父母,是因为我们要做充满爱心的父母。的确,爱会导致自我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对自我的延伸,而不是牺牲…爱扩展而不是缩小自我,爱满足而不是掠夺自我。从实质上来讲,爱与非爱都是自私的。区分爱与非爱,并不在于它自私与否,而是看它行动的目标。真爱的目标永远在于心灵的成长,非爱的目标则总是其他的东西。

 

一名家长可能会同时做出一种以上的非爱行为。事实上,这些非爱行为相辅相成,形成一只完整的圈子:家长期望孩子回报自己,必定导致有条件的爱,条件就是必须服从自己、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成长去生活;为了保证实现这样的设想、保证得到回报,家长就会想方设法阻挠孩子的独立,要么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无法离开自己独立生活,要么在孩子心目中制造内疚或者恐惧的感觉,让孩子不敢离开自己。家长给孩子传递的最多的信息,总结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我们一切为了你,你也必须一切为了我们!”听到这里,你也许已经非常不舒服,甚至怒发冲冠、拍岸而起:照你这么说,难道我们这些当爹妈的都不爱孩子了?!不是的。我没有说过任何父母“不爱”孩子。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特别、特别地爱自己的孩子。我讲的,是“非爱”行为。这一点,我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的确,你爱孩子,爱得天昏地暗。但是你的行为却很可能属于上述的“非爱”行为。因为你自己没有得到过真爱,你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真爱。在这种混乱之中,你以为向孩子索要爱,使用要挟勒索、施加压力、制造恐惧、引起内疚等等非爱手段,就能够保障孩子爱你。但是,处于压力、恐惧、内疚等等的爱,是真爱吗?我就是在以上几种非爱环境中长大的,从成年18岁算,我又用了18年,苦苦的挣扎,总算找到了自己,但代价是惨重的,快四十岁的我,孑然一身,没钱,没爱人,没孩子,当然也没有能力回报那个“一直从小灌输我欠他的人”,从事早教行业算是我的幸运,通过这个职业,我拯救了自己。希望我们这个公众号能改善孩子的心理成长环境,那是我最大的愿望,在这里我也希望你愿意和我一起努力实现这个愿望。

 

心理咨询预约: 0592—5515516

心理健康官网: http://www.xmxljg.com

3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4-01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7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