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厦门心理咨询

11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父母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2018年一份《中美日韩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对比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中小学生与父母存在许多冲突,也不喜欢和父母交流,其原因的前五名分别是——父母不理解我(43.5%)、总说自己是对的(35.4%)、老说学习的事儿(35.2%)、老批评我(27.0%)、唠叨我(25.8%)。或许大家看到这些答案,会觉得是普遍现象,同时也是为了孩子好,才发生上述情况。等孩子们长大了,自然就会理解。前阵子,社交媒体上一个叫做《世 代教育大调查——世界唯一的问卷》的短片走红,看过了这个短片,或许您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回想学生时期, 你最讨厌哪些事?这个短片是台湾翰林云端教育学院邀请金马奖得主黄嘉俊导演以实镜采访的形式,面向一些家长和孩子,做了一个「世代教育大调查」。短片一开始,每个受访家长都收到一张问卷。导演问他们:「回想学生时期,你最讨厌哪些事?」看着问卷上的题目,家长们似乎对每一个选项都很有共鸣。

 

家长们说:「几乎每一项都要打钩。」「我觉得我直接勾没有的,会比较快。」接下来,家长们被要求谈谈童年时不被父母信任的感觉。说到这一点,似乎每位家长都有很多要倾诉。我最讨厌我妈一直叫我读书、读书、读书;妈妈就会限制,不可以看这些东西,不可以听什么;我就假装去补习,拿他们给我的补习费跑去打电动;反正只要我堂弟考得比我好,我就死定了;……如果孩子们看到这个采访,他们可能会感慨,原来父母也是这样长大,现在的很多情景不过是一种历史重演。很多家庭教育上的问题,都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你在对孩子做同样的事情吗?

 

当问到觉得父母的信任是否重要时,家长们都坦言,父母的信任对他们太重要了。有位受访爸爸说:「如果当时父母能给我更多一点信任和空间,或许今天的我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吧。 」尽管已经过去很多年,父母的不信任,依然让家长们记忆犹新,耿耿于怀。接下来,导演反问道:「你也对孩子这样做过吗?」面对这个灵魂拷问,家长们不知该如何作答。看着眼前的问卷,他们似乎有一点意识到,自己已经和自己的父母变得一样。就在大家陷入沉思的时候,大屏幕突然开始播放孩子们录制好的视频。孩子们也像刚刚的父母一样,对着镜头诉说着父母对自己的种种不信任和不尊重。我妈有时候就会帮我把东西做得太好了,但其实我想要自己去尝试做做看;因为现在小女生都会追星,我爸妈就会觉得看太多会不会影响学习;如果我考不好,妈妈会说:你怎么这排名啊,我花大价钱给你上补习班可不是为了你这个成绩的;我觉得妈妈没有很了解我;妈妈她完全不信任我,不相信我能够自主管理;爸爸会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但我就是觉得他自己就没有达到那个要求;……

 

其中,有一个女儿描述自己对妈妈的看法说:

 

「我从小到大就习惯她生气,习惯她比较。 」然而,这个女儿的妈妈刚刚控诉过,自己在学生时代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父母总拿自己和堂弟的成绩做比较。不知不觉间,这位母亲已经把自己最讨厌的做法完全照搬到了女儿身上。听到孩子们对自己做法的控诉,参与调查的家长们或是尴尬地笑起来,或是对孩子表示不认可。当导演问,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的时候,家长们回答:「或许不自觉中,就会有希望他们比我们更优秀这样的心态出现; 」「就是因为我们不好,才希望他们好呀,因为有眼前亏啊。 」这大概,也是大多数家长们的心声。出发点是好的,却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而那时,他们也最讨厌父母的这些做法。

 

尝试用信任, 取代这些做

 

导演告诉他们,最初他们回答的那份问卷就是他们孩子写下来的,他们深恶痛绝的经历,他们自己的孩子如今正在感受。而在问卷最下方,还有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孩子们印象深刻、对他们影响很大的赞美。导演让他们回想,是否能猜到孩子们所说的事情是什么,大部分家长都表示想不到。当他们撕开纸条,发现孩子们写的,都是一些他们从未放在心上,很小很小的赞美。「爸爸你曾经在我国小的时候说我很会骑脚踏车,这让我以后也很爱骑脚踏车。 」「我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很好,你说很棒下次继续努力,这句话给了我对数学的信心。」这足以说明,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是多么重要,甚至在不知不觉间,给了孩子那么多动力。在知乎平台上,有一位优秀的学生回答自己的学习经历,他的父母就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和信任,这反而让他拥有很强的自律性。但评论中却有人说: 「你的父母不怎么管你,你都学得这么好,要是他们再加把劲,更加督促你,你就会比现在更好了。 」但父母的督促和孩子的成绩并不是成正比的,若是如此,我相信每个孩子现在都应该名列前茅,全面发展。正是这些督促,有时候反而会打消孩子的自驱力,而信任与发自内心的赞美,才能让孩子们从内心获得鼓舞,从而产生上进的动力。

 

如影片结尾所说:「我们相信,只要陪着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无穷潜力。」

 

写在最后

 

其实,孩子们并不是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他们只是不想反复体验不被尊重的感觉。在这个短片最后,让父母和孩子进行了一次沟通,探讨应该怎样将这些打钩的选项慢慢清除掉,每位孩子面对真诚的父母,都非常的高兴,也坦然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面对儿子刚刚说自己总是帮他做了太多这一点,一位母亲说 「要尝试全部放手,让他自己试试看。 」儿子还有点心虚,说 「也不要全部都不管啦。 」只要保证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他们也愿意爸爸妈妈适度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来。很多时候,原生家庭的烙印深深刻在我们身上,要意识到不妥和发生改变都是很难的事情。但只要家长们拥有自醒的能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停地自我成长和反思,就会让我们自己和孩子都越来越好。若说要怎么才能发觉,自己的做法是不是不妥,那就回想一下,当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反应?就能跟孩子换位思考,同频共振了。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3-2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