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该怎么引导-厦门心理咨询(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厌学该怎么引导(下)
一流的心性,才会有一流的技艺
在我个人看来,所谓“心性”,就是心的性质。心者集聚义,性者不变义。所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好人”。好人的标准有很多,学业和技艺精湛只是其中一个标准,最主要的还是要诚恳、守信、慎独、包容、开明……我总是和我的孩子讲:你未来上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其实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成为一个有目标懂得为之努力的好孩子。比如,你喜欢做饭,成为一个好的厨师,享受分享美食的快乐,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你要确定追求的一生,你要认真地过好它。这就是我理解的心性。乔布斯说: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重要的就是你要有勇气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和直觉。)这种心性的力量是做好一件事,甚至是过好一生的根本动力。离开了这个力量,磨练很容易变成痛苦,即使练就的是所谓的高超技艺,也可能是毫无灵魂和人性之美的,也绝非是一流的技艺。我们很多家长求才心切,出发点都很好,但是方法失当,逼迫孩子做很多他们想做好却做不好的事,成就一个他们心中缺憾的人生目标,最后适得其反。严重的是,家长强调什么,孩子就对什么失去兴趣。之前,我的良师益友出版人潘岳女士跟我说,凡是她努力干预的孩子的学业,最后都非常失败,反而是那些她不管的、放任的学科,孩子倒学得津津有味。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把辛苦变成痛苦,最后把学习变成一种无趣的差事,孩子上什么大学最后也都是为了混一个文凭了事。在教育这件事上,所谓的那些逆反,都是因为施力方出的问题,而不是受力方有什么问题。很多家长在教育上,霸王硬上弓,因为太固执,导致后来孩子的人生浑浑噩噩,很不幸福,自己也非常懊悔。但是教育这件事,容不得懊悔。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人类有向善的天性,而每一个孩子也都有好奇的天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也要知道人性的弱点,如何去与弱点达成和解。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对知识、对未来的好奇心,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进步。只是,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的天赋,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不断地尝试才能逐步发现。天赋得以自由,才是真正的一流心性,没有一流的心性,绝不会有一流的技艺。
从痛苦到辛苦的方法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和国际上目前最主流的教育方案,我把家长引导孩子走向一个辛苦不痛苦的学习和成长生涯的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兴趣导向的原则
每一个孩子天生的素质和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的阶段,对不同事情的兴趣都不一样。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兴趣往往是天赋的先兆。我们想要让孩子自己爱上学习的状态,就是要把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向上的积极性作为根本的出发点,而至于学什么内容,其实没那么重要,任何兴趣和爱好都能成才。这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个愿望和认知。所以兴趣的激发,需要让孩子叙事自我——就是那个感性的自我,能对一件事形成真正的兴趣,随之,所有的理性自我才能为自己的坚持找各种由。人都是这样,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交叉发生作用是常态。所以,需要在否定自我的时候做些适当的鼓励,半推半就地把一些难学的东西坚持学下来的,不要轻易地中途放弃。
其次,赞赏的方法
我们鼓励孩子要有专业的方法,欣赏和赞赏都要符合科学原理。第一步就是家长要学会认真地去欣赏他们在学的东西。比如孩子在学弹琴或者画画,我们要认真地去感受他想做得好、并努力做好的心情。任何兴趣点在没有学习之前,都是完美兴趣,一旦开始学习,必然要付出艰辛动。付出了辛苦,却不被欣赏,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所以,一开始的进阶,不宜太功利主义、太讲究效率,需要用更多的欣赏来让他们喜欢上这件事。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去鼓励他。比如,我和儿子下棋,他常常输掉,就很沮丧。我说,其实你这么小,下到这个水平已经很厉害了,爸爸小时候都比不上你,你只要再努力和认真一点,就会进步很快,果然不久,他就可以下赢我了。
再次,锚定一个具体的榜样
很多时候,说一个不确定的将来,孩子也是无法确定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将来,所以我们需要讲一些他喜欢的领域的名人故事,来告诉他,他们的人生是怎样的。无论是简单的名利,还是真正的职业的进阶快乐,还有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多个层级、多个角度描述那些做得优秀的人的有趣故事。这样孩子可以自动锚定要成为的人的目标,树立一个榜样,这样每次想要放弃,想想榜样的力量,他们就容易鼓励自己坚持下来。这就是家长循序渐进地利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
第四,寻求“心流”的状态
心流是一种因为极度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忘记时间、忘记自我、完全沉浸其中,超链接、挥洒自如、极有愉悦感的状态。从来没有遇到心流状态的孩子,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职业和幸福人生的。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是要及时发现心流时刻,并且强化心流体验带给孩子的幸福感。从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心流”状态是人类自主地通过关闭大脑的部分功能区域,如自我意识、时间意识,专注的极致化,进入一种由潜意识(相反的是清醒意识)和热认知(相反的是冷认知,即理性思维)主导的状态,这时大脑会建立各种平时没有的神经联结,使人产生巨大的创造力。由于是潜意识主导,不需要意识的刻意,会显得毫不费力。让天赋自由,是对天性最大的尊重,也是激发孩子兴趣的根本动力,更是教育最大的功绩。
最后,陪伴的力量
陪伴并不是因为需要陪伴,而是我们需要通过大量陪伴来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境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解决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如果孩子的兴趣在发展,积极性在提高,那么,遇到学习的技术问题、学习的困难,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会懂得一点点想办法去解决。如果出现问题,我们也不懂、也不理解、也不能提供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只要求结果,这是错误的教育,也是不陪伴最大的损失。在学习成长方面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给予孩子最大的关心和帮助,协助他们在自己天赋和能力匹配情况下,可以把真正的兴趣坚持下来。我们不能简单粗暴或者是漠不关心,我们要将心比心地去理解孩子,这不仅是教育的真意,也是理想人生的底层秘密。我们要相信人性,没有什么孩子可以自动学会忍受学习的艰辛,更没有人天生可以把辛苦学习的路变得欢天喜地。家长首先需要明白这一点,才不会活生生地把本来可以过上上流人生的孩子,逼入了平庸或者不堪承受的下流。从辛苦到痛苦,一步之遥。忽视它,就是你教育痛苦的根源;越过它,是一门技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阶。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