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对待孩子尊重-厦门心理咨询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家长请对待孩子尊重
有没有哪位家长,当听到自己对孩子说出的话竟与自己父母曾对自己说过的话—–包括说话的语气——一模一样时,而没被吓一跳呢?我将这种现象称为”我的妈妈怎么钻进了我的喉咙?”这就是我们为何会用传统方式对待孩子的最明显解释.我们从养育自己的人身上学会了如何养育孩子,我们也许无意识地习得了某些具体规则(不许在屋里跑、没吃完晚饭不许吃甜食),甚至是具体的表达方式.(“我到底要告诉你多少遍…? “ “好吧,但你…到时别来跟我哭. “)更重要的是,我们或许还无意识地接受了一个有关”家长角色”的总体概念:即”妈妈或爸爸应该如何对待孩子.”
我们越没有意识到这个学习的过程,就越容易重复这种养育模式的老路,从不质疑它是否有道理.在我们的新家庭里,要想反思并判断出哪些价值观和养育行为是可取的,而哪些是没道理甚至是有害的,需要付出努力、进行尖锐的思辨,甚至需要勇气.否则,我们只会按照一个我们并未参与撰写的剧本来念台词;就像罗伯特·弗罗斯特诗中那个造墙的邻居一样, “在黑暗中摸索”,因为”他不肯探究父亲留给他的格言”.总之,面对”你为何这样对待孩子?”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有能力提供一个理由,而不是耸耸肩、嘟囔一声:”咳!我就是这样被养大的.”对于许多家长来说,选择不同的养育模式难上加难,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岳父母、公婆)仍在影响着他们,后者就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向他们提供明确的判断和意见.还有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通常也会自告奋勇地送上自己的建议,加上报纸专栏作家、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以及各位育儿专家.儿科医师对心理学的偏见和猜测也备受重视,就因为他们拥有医学执照.最近,我收到了一位儿科医师(也是一位母亲)寄来的电子邮件,她在信里告诉我,在阅读了”奖励和惩罚”的破坏性影响之后,她发现自己:感觉很受挫,我接受的(医学)培训中从未出现过这些知识.我们被教授标准行为主义的东西、”暂停”,等等——即使我内心深处知道这似乎有些不对劲,却不知道是哪里不对劲.很多从刚出生时我接治的孩子的家长,孩子5岁时又回来找我,说”这不管用”.一段时期以来我一直以为我们只是需要用一种不同的行为矫正法.(但当我开始读得更多),我无法相信我们已经陷入一种如此可怕的育儿模式里.
八年前,我开始发现在跟孩子一起,尤其跟孩子有冲突时,冒出的话不是我爸的,就是我妈的,而且是我讨厌的,造成我恐惧的那种.从那时起,我开始自我反思,八年过去了,终于把过去留在了过去,很少再冒出那些话,可最近一星期的恐惧感,让我再次觉得,跟过去说再见很难,更加让我注意自己跟孩子在一起时的言行,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未来的恐惧的来源.
作者:金苹果老师说早教那些事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