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去看的纪录片(上)

10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值得去看的纪录片(上)

 

说起“教育”这个话题,总是很容易引起中国父母的焦虑。70后的周轶君,她身上的标签很多,主持人、战地记者,同时她还是3岁娃和6岁娃的妈妈。已为人母的她,和中国的许多父母一样,提起孩子的教育问题,脑袋里也会悬起来很多问号,最明显的就是当孩子抛出一个问题,她不知如何回答。偶然间被人问起是否想拍纪录片时,周轶君在咖啡厅用笔在餐巾纸上写下了《他乡的童年》的标题和目的地,几乎只思考了十分钟,看起来酝酿了很久,实际上,只是多年职业留下的习惯,但凡有了疑问,就去大世界里解惑。

 

成长的烦恼

 

九月,一部名为《他乡的童年》的纪录片火了。刚开播,豆瓣评分9.2。

 

网友们纷纷评论:“看了节目,突然想要当一个母亲了。”“教育,真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这个纪录片应该会让所有思考者父母会感同身受,受益匪浅。”“暑假刷《小别离》《小欢喜》《少年派》,然后陷入了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死循环了,关于孩子教育,感觉是个严肃,深远,没有标准答案的大题,突然觉得孩子教育是个思考题。”说起这部片子的导演周轶君,大多数对她的印象可能停留在《锵锵三人行》、《圆桌派》里,她长得眉清目秀的,给人感觉特别知性,说起这个70后上海姑娘,履历可以说超酷,她曾是新华社惟一常驻加沙、亲历了加沙战争的战地记者,还担任过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因为职业原因,常年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跑,直到有了孩子,周轶君才会偶尔停下脚步,但她总会发现孩子随便抛出一个问题,她都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回答,比如:“妈妈工作是为了什么?”类似于“不工作怎么有钱养你,给你买玩具呀”这种显然是一种不太对劲的答案,怎么摆脱这种一代代父母流传下来的“套路”和惯性教育?我们下一代真正需要的教育又是什么?周轶君想解开心中的问号,或者这个题太大了,没有标准答案的话,至少能到哪里去找一找启示吧,她把目光瞄向了大世界,这是她多年国际记者生涯留下的“职业病”。放眼周围,每个中国父母几乎都被圈在了应试教育的藩篱之中,前段时间大热的《小欢喜》可以说刺痛了无数中国父母,孩子教育这道题是道思考题,还是特难的那种。为了给自己的困惑一个交代,周轶君走访了五个国家,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国。在出发之前,她脑海里同样悬着几个问号——

 

“芬兰学校不考试,孩子在国际测试中成绩怎么会那么好?一个小国家,全球知名创意设计师还那么多,对他们来讲,竞争意味着什么,成功又是如何定义的呢?”“日本人做事完美到变态,小时候也这样吗?日本人的‘集体主义教育’,究竟和我们理解的是一个概念吗?”“印度人口多,大环境里的公共教育也算不上好,为什么世界500强里印度籍的高管那么多?”“以色列是个四面树敌的国家,怎么还成了‘创业治国’每年那么多中国企业去考察犹太神话,有没有看过那里的孩子是在怎么样的观念里长成的?”“现在这么多中国家庭选择英国留学或游学,当我们谈论‘英式贵族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摘自《一部“致童年”的纪录片:周轶君跨六国的解惑之旅》自述正如这位行走中的母亲自己所讲的,她追求的并不是育儿经,而是从“社会”这个更大的层面,寻找到一点启迪。让跟她一样身处高墙之内的父母,看看教育还可能有哪些形式。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有各种美丽的地方,但是相对来说,日本通常会被称赞为做事严谨且漂亮的国家。”

 

《他乡的童年》第一集镜头对准了日本。集体主义盛行的日本,国家不算大,但凝聚力超强,做事严谨,讲究秩序和纪律,追求完美,这些让整个日本社会能以一种有序的状态运转下去,而这些都可以追溯到对小孩的教育上。日本的小孩大多很乖巧,就像清晨被妈妈叫醒的小花,她揉了揉眼睛,自己踩着小板凳洗漱,穿衣服,叠衣服,跟家人说早上好,吃饭礼仪也很到位。这都跟家庭的“训练”有关,小花妈妈说,“她不高兴的时候就不会太听话,也不乐意做这些事,她拒绝时不逼迫她,陪她一起做或跟她比赛,这样一天下来她也会努力争取做到最好。”不过,18年拿18个诺贝尔奖,日本的教育体系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关键还是得去学校看一看。在日本有很多网红幼儿园,东京的藤幼儿园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间幼儿园里,设计和教育的考虑是合二为一的。

 

小孩到了幼儿园,第一件事就是玩。不用在教室晨读,不用早自习,动起来就对了,“发散燃烧自己的能量,感受身体中生命的苏醒。”学校是圆形的,透着禅意,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孩子们放开手脚玩耍,除此之外,“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与他人的距离,而不是被安排。”在藤幼儿园,信奉自然是孩子的老师。这里的大蒜是那种从土里拔出来的,上面还有泥土,还可以看到小虫子在爬;这里除了有菜园可以种菜吃,还养着小马驹,如果孩子生日,可以坐在马驹的身上绕着操场跑一圈。因为,“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东西,他们会学到更多。”如果你有留心会发现草坪不平整,里面还会冒出小花,故意造不平整的草坪,是因为设置“不方便”能促使孩子思考。日本幼儿园的集体主义体现在这些“设置小障碍”细节里——

 

在进教室的门口,会有拖鞋的地面标志,提示孩子们把鞋放好。教室的门故意设计成坏的,是为了提醒后进来的孩子,随手把门关紧,以免风吹进来冷,让他们学会多考虑坐在门旁边的同学的感受。户外的水龙头特意拿掉了水槽,这样水很容易溅到身上,孩子们就会关紧水龙头,从而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吃饭的时候,除了感恩食物之外,自带便当和吃学校配餐的孩子,可以共享一桌子所有的饭菜。但是校长会时不时来桌子这里“捣乱”:“今天有鱼啊,我能不能稍微尝一尝味道?”每一回都会被小朋友拒绝、阻止,每天安排这样的训练,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懂得与其他人分享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食物(和东西)。”除了孩子被“折腾”,老师也是被“折腾”的对象,教室与教室只用木板和书柜相隔,这样一来,老师得使出浑身解数,设计课程来吸引孩子,不然孩子们的注意力就全被隔壁吸引过去了。

 

如果说日本是个讲究秩序感、规矩,用一遍遍不留痕迹的训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设计细节,来培养孩子们的坚强、严谨的品质和为他人着想的品的话,芬兰就是个放养型的教育。

 

芬兰是一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家,却有着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储备,在国际学生评量计划对于15岁学生能力的评估测验中,芬兰一直名列靠前,也多次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家庭教育这块,在芬兰非常看重孩子的人权,家长打骂小孩被严厉禁止,一旦发现,儿童保护部门走一遭吧。芬兰的学校里,则是避免一切形式的竞争,从小学到初中都没有考试不说;他们还没有规定的校服,上课你想怎么穿都行,人手一个IPAD当课堂工具,课上肚子饿了还可以随时吃零食,简直是小孩的梦想课堂了。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7-26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4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