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去看的纪录片(下)

10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值得去看的纪录片(下)

 

课间休息的时候你可以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躺着,没人会呵斥你“没家教”。这里的课程形式也是打破了我们的认知。芬兰现在教育体系里主要是“现象学”的课程,外加保留了几种常规的课程,在现象学这门课里,会出现老师结合数学、艺术、生物、芬兰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科,对同一个主题进行讲解,也就是说,一个课程里,学生会同时学到几种学科的知识。除了在校内上课外,学生还会到户外上课,比如去森林里上课,去闻一闻苔藓和泥土的味道,观察一下森林里的树,作业嘛,为你见到的植物想一个名字吧,随便什么都可以。不用背书,做题目,交作业,“我们教的东西是三年级学会了,五年级还让孩子们记在脑海里。”但是如果学生在一方面就是比较弱呢?“那我们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不会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本来就很擅长。”比方一个孩子数学不好,他如果喜欢乐高就用乐高积木去教……能做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性去教学不容易,正因如此,芬兰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在芬兰,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教师都必须硕士以上学位,师范学院入学比例控制在1:10,专业知识过硬还不够,还会有心理专家评估你是否有爱心。一旦走上教师岗位之后,学校内部老师间却完全不存在竞争,5年涨一次工资,不用写报告之类的,也没有考核压力,这样,老师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学习如何更好地教孩子上。提倡的“不竞争”的教育,是跟芬兰的福利体系配套的。比如,政府会给每个新生儿家庭提供一个免费育儿箱,里面装着宝宝衣服、婴儿用品,可以说实很贴心了。学校的午餐是免费的,学生和老师都不用付饭钱。这里的孩子即便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还有其他出路,从小受教育的氛围,让这样的观念植入了他们脑海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

 

《他乡的童年》最近一期片子镜头对准了印度。印度和中国一样,在过去20年经济增长特别快,许多人的命运和阶层也发生改变,有个有趣的事实是,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里,印度高管的人数多、比例高。他们有个很有趣的思维Jugaa,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凡事都有替代方案,比如家里没有花洒,用铁桶戳一些洞,挂在水管上,就变成了花洒。

 

因为印度资源有限,有贫困匮乏的一面,这个思想就显得特别必要,当标准答案不可行时,Jugaad就出现了,尽管在解决老问题时,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在教育上,这种思想的影响就是:印度学生不接受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他们一旦发现了不认同的东西,会在课堂上当面和老师辩论,挑战老师。而在印度老师的眼里:“课堂上挑战老师很常见,当一个老师的观点被挑战时,这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是把马带到水边,并让他觉得口渴。”简单点说,就是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1990年起,一位名叫苏卡塔的教授在贫困地区安装电脑,让孩子接触互联网,“云中学校”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诞生的。这地方有点像网吧,但是孩子们不是在这里打游戏的,每天下午,学校会接通世界某个角落的志愿者,让孩子和世界通话,这里很穷,孩子们连衣服和鞋袜都穿不起,却用上了电脑。“偏远地区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互联网,会严重落后的。”这就是云中学校的创立初衷。最开始,来这里的孩子用电脑看动画片,学电脑怎么用,把它当玩具,一年以后,他们已经会搜索网络了。因为看不懂英文,他们又开始自学英文,只消给孩子留个问题,他们就会用视频网站找到相关的问题,听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谈论它。而这些穷到没钱穿鞋子的孩子拥有了与世界联结的机会,这种积极影响是长久性的。除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外,印度对孩子有最大限度的宽容。陈子齐,一个台湾小孩,患有轻微的多动症,在台湾她曾经是老师眼里的“熊孩子”,甚至一度被老师打击到怀疑自己不配留在这个世上。跟着妈妈到了印度,孩子还是好动,但无论出门还是在学校,当他玩闹时,妈妈担心他打搅到别人,上前制止,立马会有人说:孩子就是这样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陈子齐变得开朗乐观,玩乐高的天赋也被激发出来了,现在他会说英语,会唱歌,最主要是自己觉得“我还挺不错的。”印度社会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有人用奇怪的思维去改善掉那个问题,脑洞还很大,这些改善虽小,但为孩子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却是巨大的。就拿阿尔德库布塔来说吧,他是“废物变玩具”的倡导者,1970年代,工程师的他发现许多穷孩子没玩具,花钱给这些孩子买玩具太不切实际了,他就从废品和垃圾中找材料亲手造玩具。他写教程,免费发布到网上,做小视频发布到网上,这样一来,即便是最穷的人也可以玩得起玩具了。再比如,在印度有工厂会回收废弃电子元件,把需要的物质通过化学提取的方式提取出来再拿去卖,这个产业链会雇佣童工,很多小孩因此患癌,有学校就想到把电子元件回收,用到了手工课上,废弃的点子元件变成了漂亮的耳环、冰箱贴、小人偶……孩子们多了手工工具,电子垃圾对社会的危害也减少了。

 

在印度,很多青春期女孩因为“月经”辍学,还因为相关知识匮乏,月经一来她们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一对设计师专门为女孩设计了“月经”相关的绘本,又去相关部门呼吁,给女孩们免费发放护垫和护垫焚烧炉等配套工具,这样,因为月经羞耻而辍学的女孩也能减少了。正是因为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印度才在历史洪流中缓慢却超前行进着。印象深刻的是,片中提到,“中国人很擅长‘完成’事情,不像印度人,能言善辩,不羞于表达意见,即使这些意见只考虑了一半,印度人不会等待自己有了完美的想法,才会去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完善它。”

 

就像导演周轶君说的,这部纪录片注定无法解开中国父母的补课焦虑,升学压力,但她“很愿意跟所有人分享这一路上遇到的惊喜、感动,与观念刷新”。回忆起在芬兰的户外课堂,周轶君跟学生们一期去拜访当地康复中心的老人时,有个画画环节她很不安,“我不会画画,被人笑话怎么办?”尽管已经成了老母亲,这个念头还是立马闪现出来,老师的一句“画画的目的不是比赛看谁有天赋、看谁画得好,而是让每个人用画笔表达自我”戳中了她,瞬间泪崩了。因为她想起儿时喜欢唱歌的自己经常被人说“你唱歌像念经,别唱了”,比起习惯性被否定,芬兰课堂的这种“去竞争化”,让她感觉很不一样。而在印度和老师们聊天时,当她提出上网可能会让学生减少阅读的时间,有老师直接说了个观点颠覆了她的认知:“我自己就从小不爱看书,有些孩子生来就是视觉型的!”而在我们的认知里,爱读书的孩子才是值得鼓励的,其他的,看小说,画漫画都是不务正业。13岁的以色列孩子,他们小小年纪就可能是CEO、Founder,这里的教育告诉孩子:失败并非终点,不停尝试就是英雄。在英国私立学校,这里的老师会花更多精力在教那些我们通常说的“没有用的东西”上,比如戏剧表演,修汽车……要说最让周轶君动容的,是日本校长的手写的那句:孩子是大人的父母。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这漫漫路途,就像是无证驾驶在路上,错一步,就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在教育孩子的旅途中,常常让中国父母感到崩溃焦虑,有位网友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我常常问自己,我能否做好母亲,似乎没有做好准备就已经开始了这趟旅程,有时甚至觉得孩子似乎比自己更像一个大人”。成长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断地拓宽认知的疆界。好的教育,在于大人也变成学习者,不停成长:“当你眼界宽阔,看待问题时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7-26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5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