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众对性别的认同(上)

105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浅谈大众对性别的认同(上)

 

昨天,杨丽萍视频下面的一条评论上了热搜,“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让你再年轻30年,到了100岁,你的容颜难道还能保护30岁样子,即使你再美再优秀都是逃不过岁月的摧残,到了90岁,儿孙满堂那种天伦之乐。”嚯,什么时代了,还能理直气壮评论一个视舞蹈为生命的国宝级艺术家“女人最大的失败”,而且得到那么多点赞?可见日常生活中没有结婚、生子的女性要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很快,女明星们的回应也一一被送上了热搜。戚薇,女人早就不是生育工具了;李若彤:不结婚比找错了凑合强,别为自己的人生做草率决定,更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决定;

 

陈数,女人的价值,不是用来生儿育女;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都被点赞,就是目前女性的写照: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新观念也拥簇者众;战争无休无止,但从来没有赢家。觉得做母亲快乐的就去做母亲,觉得做其它的更快乐就去做其它的,其实没什么好讨论;问题在于,去指责一个女性不生孩子的,还是一个女性;如果真是一个因为做母亲而感到满足的人,还会洋洋得意跑到别人的地盘去讽刺她吗?人生如棋,落子无悔,用什么来评价自己不重要,怕的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早在一百年前,阿德勒就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女孩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性别,她的人生之路会非常难走。

 

性别认同

 

众所周知,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阿德勒曾自认是他的合作者,但更多人把他当做弗大师的追随者。不过他们的蜜月期很快结束,原因是想法太不同。阿德勒弃弗洛伊德而去,创立了自己的“个体心理学”。他们最根本的分歧之一,是弗大师强调“泛性论”和本能,比如女性无法超越的本能是对男性的“阴茎嫉妒”,女人天生如此,没办法在男人面前不自卑。阿德勒则认为,所有人都是自卑的,家庭+社会性功能的完善和自我成长,才能帮助人们超越自卑。想获得尊重和成就,男人女人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文化并不重视母亲的地位和价值,重男轻女的思想普遍存在,让女孩对做母亲失去了兴趣,没办法兴高采烈地接受低人一等。阿德勒时代的文化如此,现代的文化依然如此,只是程度略有不同。如果不认为做母亲本身就是一件很愉快很有力量的事,母亲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追求这件事的“附加价值”: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阿德勒认为,有不少母亲会把孩子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觉得没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孩子才让她们掌握了生死的力量。就像那个网友的评论,你看你没有孩子,老了怎么办?就好像有了孩子这个秘密武器,就真的能对抗衰老了。几乎所有的母亲都把自己当做上帝一样的“生命创造者”,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作品。孩子教养得越好,就越能满足母亲的优越感和神圣感。这本来是好事,如果一个人付出那么多还没有成就感的话,会心生怨气。但也有些母亲为了实现优越感,会故意夸大孩子是自己一部分的感觉,认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孩子,而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功是养好一个孩子”。如果把全部的成就感都放在孩子身上,很显然说明母亲对自己并没有认同。能这么看待母亲身份的人,很自然会想控制孩子,让孩子依赖自己,严重损害孩子的合作和独立性的发展,而这是决定一个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15岁女儿弑母案中,孩子竟用最极端的方法摆脱母亲的控制就是一个血的教训。(详见“ 女律师疑被15岁女儿杀害:你敢相信最深爱的孩子,会恨到想杀你吗? ”)

 

 

母亲的自我&孩子的自我

 

一个母亲的难题,可能是怎么能让自我不淹没在母亲这个角色之中,让母亲和孩子的自我发展不演变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双输结局。其实那些骂人不生孩子的,未必不在羡慕别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获得人生的另一种意义。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6-2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3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