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存在主义(上)

3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浅谈存在主义(上)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心理问题的根源,有四个存在命题: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由这四个命题所引发的焦虑。我们为了对这些焦虑进行防御,因而就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产生。死亡焦虑,是这四个存在命题之中,最重要的一个。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死亡的焦虑,实际上已经涵盖了其他三个终极命题。死亡会唤起我们最底层的焦虑,其根本性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害怕死亡,这是一切生命体、在生物层面的本能。一切生物,都是基因为了延续和复制自身的载体。所有的生物都会对死亡感到本能的恐惧。

 

如果没有“死亡恐惧”这种基本的生物本能设置,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也许地球上的生物早就灭绝了。所以为了令我们这些基因载体们,能够拼命的去竞争,拼命的存活下去,从而保证基因的延续。基因就设置了“遇到危险——感到恐惧”的指令,从而促使我们赶紧做些什么来逃避危险,从而消除恐惧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第二个原因在于:死亡会残酷的摧毁你一切的心理防御,摧毁所有的社会建构。令使用各种防御机制逃避现实的我们,不得不在死亡面前,眼睁睁的去面对三个我们一直不愿面对的真相:

 

1.人生毫无意义。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死了之后,你在世上所建构的、所留下的一切都会消失。

 

2.你终究只是孤独一人,没有任何别的人,别的神可以帮你承担或者规避死亡这件事,你只能够独自一人进入死亡。

 

3.你并不是自由的。在你的一生中有无数你留恋的美好,令你不愿意失去,但是在死亡面前,你无法控制这些,你没办法永远的持有你想要的美好的东西。

 

人和动物的区别,第一在于我们有很高的自我意识,第二在于我们拥有社会属性。所以动物只能够体验到本能层面的死亡焦虑,但人类却还能够体验到社会建构层面的死亡焦虑。自我意识,本质上就是你形成了非常清晰的“我”这种感觉。我们通过反省自身的能力,从而感觉到了“自我”。死亡意味着这种“自我感”被摧毁,意味着你的自我主体意识将要消失,将要不存在了。这种“我会消失”的认知,它带给我们的,首先是一种自我逐渐分散消融的痛苦,其次才是自我分散消融所导致的随之而来的失控,未知,和一下子什么都抓不住了的恐慌。因此我们要明白,人类的死亡焦虑本质上是两种东西:一种是生物本能的恐惧,一种是自我意识将要消失的恐慌。

 

第一种生物本能的死亡焦虑,这是生理的设定,我们不需要思考怎样刻意的去处理它。

 

第二种由社会建构的死亡焦虑,才是我们需要去把它拿出来,放在眼前去观察和思考的,这也是我们这个视频所要去谈论的。

 

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先阐明,世界上绝大多的人,可能并不需要去思考怎样处理死亡焦虑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死亡焦虑虽然会令多数人都感到困扰,但是它只会对那些「自省深度」突破了社会意义的人群,造成严重的困扰。“社会意义”,是评判人的自省深度的一条分界线。在“社会意义”之内进行的自省,就是属于佛教里谈论的世俗谛;在“社会意义”之外进行的自省,就是圣义谛。

 

怎样来理解这一点呢?

 

举一个例子:譬如我面前有一瓶可乐,我们去思考,制造可乐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能会得出一些结论:制造可乐可以满足无数肥宅的快乐,可以让人涉入糖分感到心情愉悦,可以制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创造很多的就业。以上这些结论,是在承认“社会意义”的前提之下,所得出来的。但如果我们继续在进行思考:令肥宅获得快乐有什么意义呢?获得了愉悦又有什么意义呢?创造了很多就业又能怎样?当你进行这样的思考时,就突破了社会意义,你就会发现,这些好像最终都没什么意义。想令一件事情拥有意义的前提,就是要先圈定一个思考的前置条件:就是先承认社会建构是有意义的,那么在这个圈定的范围内,我们的很多行为才能够被赋予意义。但是一旦超出了社会建构这个圈子,你对这个圈定的范围本身产生了质疑,并且跳到这个圈子外面去思考的话,那么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

 

一个人能够从谈恋爱中获得快乐,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对谈恋爱这件事本身进行过深入的反思;一个人觉得要努力工作,是因为在他的认知里,人要通过工作获得金钱、获得更好的生活,这是天经地义的,是理所当然的;一旦你对你的认知当中,这些“理所当然”的信念进行反思,它们马上就会崩溃掉,你去思考为什么我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呢?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一旦你进行这样的思考,你就突破了“社会建构”的范围,开始怀疑起了社会建构本身,然后就会导致你所有基于社会建构所形成的信念,都崩塌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他们的自省深度并不会突破“社会构建”这条底线,他们的社会建构意义,就能够一直得以维持。他们可以从社会建构中,获得充分的意义感,而这些意义感,可以令他们不会体验到生活本身无意义的痛苦。比方说,在外太空某个星球,上面有十万个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挖一个坑,再把一个坑填平,每天挖填了更多坑的人,就是那个社会规则里最棒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羡慕。

 

如果你是出生在这个星球上,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那么大概率你也不会对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反思。因为大家都认可了这个意义,大家都在这个规则里获得快乐。你在这个星球的成长过程中,你接受到的来自别人的教育,全都是告诉你怎样更快速的挖坑,怎样更有效率的填坑的知识,没有人教过你要对挖坑填坑这件事本身这件事进行反思。所以,如果在这个星球上,你从没对挖坑填坑这件事进行过反思,而是始终在思考怎样挖更多的坑,怎样更快的填坑时,你就会一直能够从这样的社会建构规则中获得意义感,并且能够活的很充实。这种充实并不仅仅来自于你重复挖坑填坑的行动,而是来自于这些行动赋予你的意义和价值。挖更多的坑,意味着你会获得更多来自别人的认同,获得对自己的认同,获得更多的可以满足自己欲望的物质。就像同样的两个人都是从事枯燥的电话销售的工作,一个人在工作时没有赋予这项工作很多的意义,另一个人做这项工作时,却掺杂着通过工作赚钱买个大房子、冲上业绩第一赢得同事们的羡慕等这些意义,这样的话,第一个人不能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任何充实感,而第二个人,却能够感到非常充实,这份工作会令他非常快乐。社会建构的规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形成了一种外部的心理奖惩机制,它通过各种方式在你的心智之中设下了规则:我只有每天挖了五十个坑才有资格开心;我必须赢得本月的填坑冠军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如果我不能努力挖坑,就是一个废物;把这样的规则替换到我们地球人的生活当中,就是:我必须月入3万才能开心,只有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才是有价值的人,如果我不能考个好成绩,我就是个废物。因此,社会建构的规则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令我们能够获得意义感、从而逃避人生终极无意义的焦虑;也会令在这个规则中不占据优势的人,持续的不断体验到痛苦。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4-16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0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