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让孩子心灵受折磨(上)

3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霸凌”让孩子心灵受折磨(上)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和《少年的你》讲述的都是校园霸凌的故事。电影中主人公们激烈的肢体冲突或是语言谩骂,让人看了不寒而栗。这些是明显的、肉眼可识别的霸凌。但还有一种霸凌,是我们很难发现的,甚至当事人都不知道原来自己在经受或是在实施霸凌。

 

“小美,你怎么在公开场合勾搭男生,别跟小明玩,他把你们全班女生都玩过一遍。”地铁里回响着说话者小勇浑厚的声音。

 

说话的小勇约摸13岁,1米5的个子,身材壮实有肉,在地铁的另一节车厢,朝着这节车厢喊,不以为然的重复了两次“别跟小明玩,真的,他把你们全班女生都玩过一遍”。小美问完小明问题,笑着回去了隔壁车厢。小明循声望了一眼,继续站着。车厢里似乎挺和谐的。外出回来的十几个中学生拖着行李箱,三三两两的站成一堆,彼此交谈着自己的事情。小明刚好站在一堆学生的旁边,他们凑着头,饶有兴致的聊着一些话题。大家都没有听到小勇的话语,即使听到了,也没有在意。小明离这堆同学不到半米的距离,但是这半米对于小明来说,却是这么的遥远。小明有试着俯身靠近一些,不过有点难融入,毕竟他们一进车厢就在聊了。于是,他继续站着,把两只手放到口袋里,试着让自己轻松一些。他吸了一口气到嘴里,两旁的脸颊鼓了起来,然后过了一会儿把气吐了。他继续站着,伸手去够背包一侧的水杯,喝了一口水……这是一个非常平常的的场景,我们几乎看不出什么异样。你可能没想过,这就是校园霸凌。

 

为什么说这是校园霸凌呢?

 

国际上对校园霸凌的定义是,一个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欺负或骚扰的行为之中。虽然故事描绘的是一个场景,但是当小勇重复两到三次去说小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推测,这可能不是一次性事件。小勇的观念难以在地铁里短短的几分钟偶然形成的,而且小勇的话语并没有引来周围学生的好奇和诧异,也可以推测,小勇曾经也这么说过。所以,可以推断这是一个霸凌事件。或许有人会问,真的有这么严重吗?不就是同学间开玩笑吗?这种事情,我以前在学校见多了。是的,真的有这么严重。校园霸凌除了常见的肢体欺凌外,还有口头的讥讽、辱骂、逗弄、威胁、侮辱、对他人性取向进行评论。还有社会性的传播恶意的谣言或谎话,和网上欺凌等。这一段的每个字都值得细细研读。或许你的孩子不经意间就成为了校园霸凌的经受者或施加者,而你却不知道。

 

小明是一个清瘦的孩子,有着一张干净标致的脸。他站在地铁车厢里,身旁放了一个大大的粉棕色皮夹。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连他自己也不太清楚。

 

他只知道那一刻他有点懵,脑袋一片空白。他有不舒服的感觉划过,但却有点无力挣扎,好像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沉默。身旁正在激烈讨论的同学们,让他更显孤单。他似乎没有完全被排除在外,没有人恶意刁难他,但却怎么也融入不进团体。小明感觉不到自己对小勇的情绪。刚刚发生的事情好像都消散了,他只是觉得自己有点尴尬。他出了些冷汗,胃有点不太舒服。于是他喝了一口水,试图缓和一下,也让自己显得淡定些。他在撑着,撑着让自己感觉好些。他在等待着,等待着什么……“光明站到了,请乘客有序下车”。大部分学生都到站了,小明也走了……

 

面对霸凌,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自我还过于脆弱,自我认同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同伴的评论,对于他们的自我稳定非常重要。

 

一个人评论或许他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当一个同学反复诋毁他,或是一群人议论他的时候,他就会认为是自己真的不好。即使是觉得同学们不对,但如果得不到他人的维护,被霸凌的孩子也会失去对外界的基本信任和对自己的信心。故事中的小明,在被攻击之后,出现了心理学中的“解离”的状态。解离是从分裂开始的。分裂也就是非黑即白,把好和坏的感觉完全分开。受到攻击的那一刻,有许多孩子是采用分裂的方式,认为欺凌者很坏,有一部分孩子会反击回去。但如果长期受到欺凌,大部分孩子都会选择压抑自己,心里觉得欺凌者很坏,但因为害怕遭到更猛烈的攻击,所以只是在心里恨他们,把坏的感觉都投注到他们身上。因为承受不住这种痛苦,只能让自己形成偏执的状态,恨着欺凌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4-15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8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