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自体”到“真实自体”(下)

3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虚假自体”到“真实自体”(下)

 

父子俩常常几天说不上话。他对新的校园环境不适应,交不到朋友,无法融入环境,跟之前在老家人见人夸的待遇有天壤之别。每天放学回到租来的房子里,迎接他的又是冷锅冷灶,没吃没喝,无人理睬。他感觉自己被彻底抛弃了,自己已沦为简单机械的学习工具。妈妈偶尔进城来看他,给他做顿热乎饭。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每次见到妈妈,他都希望她能留下来陪他。邻居也告诉妈妈,有时听到他一个人在屋里哭。但这些打动不了妈妈,每次她都执意离去。有一天他妈来看他,正好他得了奖状,他把奖状捧给妈妈看,希望妈妈看到他这么好,能留下来陪他。妈妈看到奖状很高兴,但还是要走。他伤心地哭了,妈妈说:男孩儿哭没出息。那件事后他变了,不再表现出对妈妈的依恋,甚至有时妈妈来看他,他会跟她生气拌嘴,让她赶紧走。

 

第一次抑郁发作,是他青春期的时候,当时整个人身心崩溃,仿佛快要死掉,感觉自己和世界失去连接,自己不存在,世界也不存在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好多天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头痛头晕,情绪焦虑,做什么都无法集中注意力。父母送他去医院,诊断结果是抑郁症,医生建议吃药加心理治疗。当时心理咨询一小时也要几百块,父母问他怎么办,他心里很想做咨询,很想解开太多的困扰,但看出父母的纠结与为难,便摇头说不用了。小小的他,只能以强忍、硬扛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抑郁。后来他开始厌学,表现叛逆,像变了一个人。上大学时,他感觉自己对环境和周围的人特别敌意,做了很多破坏性的事情。毕业后他选择远离家乡,去外地工作,对工作全身心投入,甚至很拼命,加上他的聪明能干,很快获得提拔,收入也不错。他把内心那个脆弱无助的小孩隐藏起来,给自己裹上一层虚张声势的外壳,这使得他年纪轻轻就显得沉稳而强势,神情间总流露出让人不敢小瞧的倨傲,连领导有时也怵他几分,摸不清他是怎样一个人。分明还是个孩子,却要努力活成大人的模样。后来他跟我说,其实每次跟人靠近时,他都很紧张,不知怎么表现才是正确的、妥当的。他用看上去外表强大的方式去应对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激发彼此的敌意,常跟人发生冲突,为避免这种痛苦,他尽量减少与人交往。越亲近的人越容易让他心生怨恨,他和父母家人、女朋友、领导、同事,都难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他明明很在意他(她)们,却时常表现出疏离冷漠。他心里渴望爱,又不相信爱。

 

第二次抑郁发作,发生在他工作后不久。那天他加完班很累,走在路上突然晕倒了。当时他再一次体会到初中时的崩溃失控,体会到和世界失去连接、快要死掉的感觉。正是那一次的经历,让他下决心要做咨询。

 

在我看来,他的两次晕倒,都因为实在撑不下去了。他一直用来保护、照顾自己的假自体,只是一个虚假的外壳,那个看上去很硬的外壳,无法真正保护内在那个脆弱的小孩儿。被他掩藏起来的那个小孩儿,一直在他心里哭泣、呼喊,他很想跳出来,好好喘口气。  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寻找真自体的过程。抑郁症治疗困难,是因为很多人对它无法接受。虽然很多抑郁症患者也在吃药,做心理咨询,但骨子里却非常抵触,始终心有不甘地与之对抗。他也是这样,多年来一直在抗拒自己的抑郁。他只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拒绝现实中长大的自己,内心时常处于纠结和冲突中。但无论他怎么否认、防御,抑郁那条黑狗总会时不时跳出来把他打倒,让他深陷无力与悲伤中。因为他太抗拒这部分,我们的咨询有时会停滞不前,在某个点上绕圈。一方面他想通过咨询帮助自己,一方面又很想逃避。他心里有一个期待,期待有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或力量来拯救他,让他能够不费力地解决抑郁,能轻松面对现实生活带来的困扰。

 

有一回,我差点忘了咨询时间,我意识到在潜意识里,他的想逃避也让我有时容易忽略他。还有一回他指责我,说为了迎合我对他的夸赞,他假装表现得很积极向上,表现得一切都好,后来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他很生气,也很沮丧。其实我很高兴他能直接表达,哪怕是以攻击我的方式。这说明他在咨访关系中有了安全感。我向他道歉,承认我的夸赞在无意中鼓励他重复了过往的讨好模式。他越来越能真实地表达自己,也慢慢能接受过往的失去,接受现实生活的好与不好,有时甚至能幽默地调侃自己,也调侃我一下。有一次他又陷入抑郁低落的情绪,照例又表现出抗拒:凭什么我会抑郁?

 

我说:凭什么你不能抑郁?

 

他一愣。如果换作从前,这话他绝对无法承受。但现在,他已能接受很多自己不想听的声音了。我说:你越回避抑郁,它越折磨你。不如你就臣服了吧。结果他扑哧一声笑了。他笑起来很好看,有少年气。跟平时紧绷着脸的他判若两人。下一次咨询时,他说:您说得对,凭什么我不能抑郁?我就是抑郁了。虽然我这么抑郁,但还是在正常地工作、生活呀……想到这些,我轻松多了。他开始尝试接受抑郁这条黑狗的存在,尝试接纳内心弱小却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其间他经历了愤怒、痛苦、恐惧、悲伤等阶段,但他都熬过来了。有一次他跟我分享了一个梦:昨晚我又看到那条大黑狗了。如果是过去,我会远远地逃开,但现在我不怕它了。我看着它,心里还有些悲伤的感觉。我靠近它,跟它对话,甚至还拥抱了它。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4-15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