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为何总是那么焦虑(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作为家长,为何总是那么焦虑(上)
孩子一出生,很多家长还没来得及体味下喜悦,就开始有了强烈的焦虑感,买什么尿布,喂什么奶粉,用什么沐浴露;孩子一天天长大,会爬了,会走了,焦虑感不仅没有由此减轻,反而更加严重,要不要用学步车,要不要用闪卡、识字卡,买什么书籍和玩具,去哪些早教机构,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当孩子开始入园,就更要考虑,如何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小学入学准备。上了小学,更不用说了,作业多了怕累着孩子,作业少了担心学不扎实,兴趣班上多了孩子烦,上少了又怕耽误孩子,晚上心疼孩子睡的晚,早上又气恼孩子不起床,个子长的太高或太矮,吃饭过多或过少,性格开朗或文静……这一切的一切,我相信每个家长都历历在目,感同身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家长无比焦虑,无比抓狂。我知道,中国现实的教育制度、医疗体系、自然环境、安全状况、家庭结构……种种因素,累加积到娇嫩的孩子身上,的确让家长不由得不为此焦虑。说实话,我们家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孩子吃饭少,身材瘦弱,我们也想办法让她吃的更多,多运动;幼儿园没有学习拼音、数学,上小学遇到不小的困难;上学后,也一样面临着兴趣班、功课、睡觉上学的种种苦恼。
但是,随着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是寻找到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幸福和快乐;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重要的,不应该一个阶段为另一个阶段牺牲;任何年龄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尊严和选择的权利;保持对生活的、知识的每个领域的兴趣,比暂时获得成绩和分数更有价值;人的成长,是有客观时间规律的,违反了就会失衡;没个人的幸福,在于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不是和别人的比较……
我们慢慢放松了更多的要求,发现其实也并没有损失什么,落后什么,耽误什么。或者说,失去的那些,我们觉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拿早上上学来说,过去都是闹钟一响,我就火急火燎地从衣柜里拿出衣服扔到孩子床上,然后一把把孩子从被窝里拖出来,孩子还闭着眼睛我就给她穿完衣服拉到楼下梳头洗脸了。在上学的路上,我一路带着孩子飞奔,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后来呢,经过和孩子商议,每天早上,我把孩子叫醒,告诉几点钟出发。然后我自己穿衣、洗漱,孩子就只能自己起床、穿衣,我不再催促,如果孩子慢了,就只能承担迟到的结果。
在送孩子的路上,我也不会因为时间紧张而加快脚步……自从这样做以后,我们发现,孩子反而动作快了很多,经常问“还有时间吗,迟到了吗”。而且,以往我们往往是卡着点儿到学校,现在反而都是提前到校。心态调整过来了,方法也就出来了。是啊,即便是因为孩子自己的原因,迟到了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会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改进的方法的,会修复自己的错误的。但是,如果因为每天都担心迟到,而把整个家庭的每个人都搞得人心惶惶,紧张兮兮,其实是很不值当的,也让孩子从心理上对上学有抵触感。
如果每天早上,都轻轻松松的去上学,路上和孩子聊聊天、讲讲故事,孩子就会很期待上学的路程。那样的话,孩子就会积极地起床了——当孩子觉得要进行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公园、玩游戏)的时候,自然就有了起床的动力了。
为什么单拿早上起床的事情做个例子呢,是因为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家长的述说:“我是一个9岁男孩的妈妈,今天早上为了坐上公交车,我又一次拦在公交车前,逼停公交车让我们上车。把孩子吓到了。哎,我该怎么补救这事?”这个留言的每一个字都让我久久无法释怀,妈妈拦住公交车的场景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知道这位家长如何这般焦虑。当对孩子的焦虑过于积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做法。和上学迟到相比,妈妈拦住公交车的做法,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怎样的伤害?我不是想批评这位妈妈,相反,我非常心疼她,以及所有的家长。是的,很多很多的因素,才把我们这一代的家长,本应该温柔体贴幽默风趣的面庞,变成了着急焦虑严厉残酷的形象。但是,我们不能被现实携裹牵引,被现实打垮压倒。我们要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步走下去,让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都幸福、快乐。下面是上海的《东方教育时报》对家长焦虑的话题的一次访问,或许,可以让一些家长调整一下心态,放松一些情绪,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方法。
第一问:别人的孩子都在学,我的孩子要不要学呢?
第一问:“你儿子在哪里学画画,她女儿在哪里学跳舞,我家小孩也想学……”诸如此类的交流帖一直是各家育儿论坛上的人气帖。在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中,也透露着家长的烦恼、焦虑和依赖。那么,家长该怎么办?这里面透露出几个问题:1、别的孩子学了,我的孩子也要学;2、别的孩子学的好了,我的孩子也不会学的差;3、我的孩子学的更好,才能成功,才能幸福。
首先,别的孩子学了什么,你的孩子并不一定要学。为什么呢?每个孩子生来的天赋不同,对某种知识和技能感兴趣的时间不同,完全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项目和节奏来规划自己孩子的学习。其次,没有绝对好的学校,也没有最好的老师。同样一所舞蹈学校,同一个老师,也会出现有的孩子学的开心,有的学的烦恼。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施教的对象,是每一个不同的孩子。老师和学生,互相都合适了,才是最佳的效果。最后的问题,是家长的人生观所引起的焦虑。很多家长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也就是说,自己家的孩子,一定不能落后,最好比强,才能成功,才能幸福。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焦虑。在现代社会中,早已经可以是“共赢的幸福”,也就是说,你的幸福完全不需要建立在比别人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话,家长就完全可以很淡定地处理这些事情了。如果孩子对某项知识和技能不感兴趣,就不要强求;如果感兴趣,就带孩子去体验;经过不同的学校和老师的试课,确定一个适合孩子的。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丧失了兴趣怎么办呢?很简单,尊重孩子的感觉,让孩子自己抉择。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会比较忧愁,觉得孩子没长性,不能够坚持,毅力不足,需要锻炼和改进。其实,在教育体系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被称为“兴趣探索”,就是说,孩子通过尝试,去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的一个过程。
第二问:别人家孩子学习好性格乖,是不是有特别的教育方法
第二问:很多家长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性格乖,于是,就很想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实行。这样的做法,可行吗?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www.xmxljg.cn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