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重点要素

15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隔代教育的重点要素

 

过年了,家人相聚,热烈、喜悦和祥和的气氛中,做麻麻却有焦虑。教育理念上和家里人无法沟通,看不惯老人总是说“别跑了”“别动”“这孩子怎么….”,觉得他们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奶奶买,爷爷买各种你觉得对孩子不那么好的玩具,你不知道怎么和长辈沟通,老公也不帮忙。去亲戚朋友家,孩子们凑到一起不玩别的,玩Pad,你很少给孩子玩,至少有限制;过年了,孩子挑战你,“哥哥玩,我为什么不能玩?”家庭之间的各方本来的矛盾不见面还好,见面以后可能就因为孩子激发出来,其实也就是不统一的教育理念,权威的位置的转换导致了新冲突。但是,为了保一家人的和气,有的妈妈还能勉强接纳了,虚假的、不真实的,这种接纳在体内一直累积负能量。

 

今天,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其实,本来和家人统一战线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家人的存在不是来和我作对的,他们仅仅需要我们的尊重,需要得到休息。当婆婆追着孩子喂饭,媳妇是在受不了,那么可以在孩子不在的时候,用非指责的语气向婆婆坦诚的说:“当您中午追着孩子喂饭时,我有点担心,一方面怕宝宝吃得太多了,过度喂养;另一方面也怕饭菜凉了,您吃不好饭,弄坏了您的身体!”不当孩子面阻止长辈喂饭,这是界限清晰,以非指性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真实的表达自己,这样做和老人之间的矛盾就化解了。

 

有了孩子以后,仿佛家庭矛盾瞬间激化,和老公吵,和婆婆吵,和自己亲妈吵,和保姆吵,女人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护犊的刺猬,对谁都不放心,觉得谁带孩子都带得不好,唯有自己亲手带,唉,其实自己也带不好!现在家庭孩子少,孩子往往就是家庭的中心,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儿理念,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这样带孩子不吵起来才怪!其实我家从前为了孩子也没少闹矛盾,从孩子出生当天,我们就开始吵架,我坚持母乳喂养,豆爸总是想偷偷摸摸地添加奶粉;我崇尚自由散养,豆爸想要管教孩子,让孩子出人头地;我对孩子总是和风细雨、温柔有加,豆爸则时不时会吼孩子;我允许孩子吃零食,豆爸则严令禁止……有一段时间,我们因为孩子的问题矛盾重重,几乎感觉到两个人走不下去了,那时最困扰我的就是豆爸有时候会凶孩子,明明可以好好拒绝的,他非把话横着说出来,当时我的想法是:你凶我可以,凶我孩子?绝对不行!

 

做娘的哪有不护犊子

 

记得那时我非常迷茫,还曾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教育专家吴蓓老师,吴蓓老师问我:“女人至阴至柔,男人至阳至刚,这是先天气质的差异,你希望你的老公像你一样对孩子温柔地说话,否则,你就要跟他吵架,那么他如何体现他的阳刚?他如何体现一个父亲的力量?你的儿子又从哪里学到作为男人应有的气概?”

 

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一直认为豆爸那样对待孩子是完全错误的,可是我要求他完全按照我想的来做就不是错误的吗?就像很多人埋怨老一辈的育儿方式有种种错误,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新式育儿法,更人性、更先进,可是谁又能说我们年青一代的育儿方式一定比老一辈的好?就比如,我们看不惯老人总是说“别动”“别跑”,觉得他们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可是有多少年轻的父母自己却整天安排孩子:“你玩这个吧!”“你和谁谁谁一起玩吧!”或者走到另一个极端,什么都不管,给孩子毫无规则的自由。

 

我们指责老人:“孩子摔倒,您不能去扶他,要让他自己起来!”而我们则表面正气凛然,实则冷血地使用我们的新方法:“宝贝,请你自己起来,勇敢的孩子需要自己起来!”我们觉得老人看见孩子哭就妥协是不对的,我们自己则为孩子设置所谓的“暂停角”,要求哭泣的孩子去“暂停角”一会儿,哭够了再回来。殊不知,任何形式的暂停都是一种爱的剥夺,谁能说,我们的方法就一定比老人的高明。

 

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不管哪面朝上,结果是一样的,不同的仅仅是我们能说出一堆大道理,老人只能被动地听着或者不甘心地吼几句而已。相反,我们因为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执的行为却给了孩子另一种伤害。那么,与家人因育儿观念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的观点是:既要划清界限,又要真实地表达自己。

 

当与爱人发生冲突时

 

所谓划清界限,就是指我们要弄清楚哪些事情我们该管,哪些事情不该管,如果该管,也要清楚地知道怎么管;所谓真实的表达自己,是指拥有并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要为了统一战线而违心地同意对方的做法。

 

当与老人发生冲突时

 

倾听过后,我可以邀请孩子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既划清界限又真实表达自己,这两点也适合于婆媳在育儿观念上的冲突。比如婆婆追着孩子喂饭,媳妇实在受不了, 那么可以在孩子不在的时候,用非指责性的语气向婆婆坦陈自己的想法:“当您今天中午追着宝宝喂饭时,我有点担心,一方面怕宝宝吃得太多了,过度喂养;另一 方面也怕饭菜凉了,您吃不好饭,弄坏了您的身体!”不当着孩子的面阻止婆婆喂饭,这是界限清晰,以非指责性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真实地表达自己,都这样做的话,婆媳之间还有什么矛盾不能化解吗?同时,这样做也给孩子做了一个示范:人与人之间有各种不同,你有这样的观点,我完全可以有那样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都很重要,我们不需要为了附和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观点,我们也不能强迫别人认同我们的观点。观点上的不同可以通过平等、尊重的方式进行沟通,即使无法沟通,不同的观点也是可以共存的。而更重要的 是,孩子将会学到分清界限,尊重他人的界限,尊重自己的界限,这是界限清晰的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03-02
标签 : ,,,,,,,,,,,,,,,,,,,,,,,,,,,,,,,,,,,
分类 : 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6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