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历练,不是盲目吃苦(下)

135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生命需要历练,不是盲目吃苦(下)

 

他说:“大学刚开了个头,没想到就要结束了。”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考入重点大学,却频频挂科,沉迷游戏,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他们不是没吃过苦,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绝大多数人,多少都经历过熬夜、刷题……,可是长期在父母老师的控制下长大,一离开父母,就暴露出自控力不足的缺陷。很多父母会在高考前鼓励孩子:上学时候多吃苦,考上大学就放松了;工作时多吃苦,当上领导就好了……,但常常到最后“先苦后甜、一劳永逸”没有实现,反而成了让一些孩子“放飞自我”的理由。而以苦为良药,也常常让人在刻苦之中渐渐失去了自我反思能力。四川大学教授王东杰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中国学者到了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参与科研,彻夜不眠投入工作。一段时间后,负责教授和他谈话,询问他:你的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这位学者却茫然了,教授告诉他:科学家不是工人,只需要低头做工就够了,把实验问题弄明白,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而功利性的吃苦教育往往让学生只知道咬着牙低头前行,却忘记了时常反思自己做的事情意义何在。应了《灯下尘》里的一句话:“最让人受不了的不是吃苦,而是你不知道你吃苦是为了什么。”万事万物都要有度,水满则溢,弓满则折。

 

太紧的橡皮筋总会在某一刻断掉,咽下太多无用的苦总会在某一天侵蚀精神。人生很少有“一劳永逸”的事情。真正的强大,不是总指望着熬过这一阵的苦,而是在可以享受时享受人生,在苦难来临时毫不畏惧。

 

三、做有意义的事,别吃无意义的苦

 

吃苦是否会有回报,其实因人而异。成功者喜欢在演讲和自传中回忆自己艰苦的经历,为的是表现创业的辛苦和成就的来之不易。许多人经常因此就只看到了他们的吃苦,忽略了其他天时地利因素。如今的娱乐圈中,各大公司的练习生是一大“风景”。他们的训练也的确很苦:有人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有人忍着身体不适练习基本功……,但前段时间的两档选秀综艺让我们看到,100个练习生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出道。

 

并不是他们不够苦,而是吃苦与成功,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在金融学里存在一个幸存者偏差的概念,指的是忽略了某种筛选的过程只看到筛选结果。这种说法在教育中也能体现,比如人们常常说的“毕业后学习不好的通常混得更好”,“没读书就创业照样能赚大钱”。忽略了大基数背景只看到个例。常常看到成功的人感谢贫穷,感谢苦难。而现实里更多的是因为“苦”而深陷绝望的人。女星李子璇出生在教师家庭,她在节目中坦言,从小母亲就不让她叫“妈妈”,只能叫“张老师”。她很少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快乐多是来自身边的朋友。为此她有巨大的压力,一边害怕辜负母亲的期许,一边只能自己默默承担。生命是需要历练的,但历练的基础是得到充分的甜,而不仅仅是让孩子吃苦。苦吃多了,孩子也许是很坚强,但他不幸福,即使未来有了可以享受的经济条件,他也没有那个能力。要做有意义的事,而不要吃无意义的苦。

 

 

真正能提升一个人的,是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一位曾经北漂过的网友回顾自己的经历时,无限感慨:为了省钱,她租了一间每月几百块的小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没有楼梯的上下铺,睡在上铺的她每天上下床都要费很大功夫。而房子离公司也很远,每天要提前两个多小时去挤地铁。其实她的工资完全可以租一间离公司近、条件更好的房子,可是她不愿意:“北京人才这么多,不多吃点苦怎么能追上别人。”然而这样的奔波没过多久,她就变得十分憔悴,整日抱怨。她最终离开了北京,带着满腹疑惑:“为什么我吃了这么多苦,生活却没给我半点回报?”也许后来她会明白,她吃的苦,挤地铁、住小房间、不敢乱花钱,没有一样能帮助她在工作上成长。

 

董卿曾告诉自己:“每一步路都不要白走。”

 

那些无效、机械、没有经过思考的苦,其实只是无意义的自我折磨,甚至是在反向用力,拖后腿。对于“吃苦说”,过度迷恋或者彻底否认都是不科学的。比起吃多少苦,知道自己为什么吃苦才更重要。 当你有信念,为达成目标所吃的苦就值得,而不是自暴自弃,觉得自己就是吃苦的命。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02-06
标签 : ,,,,,,,,,,,,,,,,,,,,,,,,,,,,,,,,,,
分类 : F 青少年心理,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1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