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蹭的孩子不等于没出息

16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磨蹭的孩子不等于没出息

 

今天在门口等电梯,又听见楼上的邻居在一边催孩子,一边责怪孩子:“你倒是快点啊,叫你天天磨蹭,一副没出息的样子。”电梯门打开,我和邻居相视一笑,目光便落在了她儿子冬冬身上。好像每次在这个时间点相遇,冬冬的都是一副很沮丧的样子,耷拉着头,眼神黯淡,看他妈妈的眼神,充满着恐惧和悲伤。

 

我问冬冬:“又去上学啦。”

 

冬冬点点头,邻居接话说:

 

天天磨蹭死了,早上起床就开始左耽误一下右耽误一下,穿衣刷牙吃饭也是。一大早就开始说他,还不愿听,急死我了。看着冬冬头越来越低,我只好打趣道:“孩子不比成人,做事情会慢一点,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然后我们一起出电梯。

 

邻居刚骑上电动车,就开始催:“你还不快点,又要迟到了。天天这么笨,你将来怎么办哦。”在妈妈的呵斥声下,我看着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背着一个大书包,很努力也很吃力地往电动车后座爬。邻居等得不耐烦了,接着说:“你再不快点,我就走了,懒得送你。”冬冬一听妈妈要走,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在我记忆里,上学后的冬冬,几乎每一次见面都是被妈妈催着。每次和邻居聊到孩子,她也爱抱怨孩子磨蹭,跟不上节奏,每天把她气得要死。其实,很多父母对磨蹭都有一种误解,那就是把磨蹭等同于没出息。一旦父母对孩子有这种误解,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还会把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渊。

 

时间感知不灵敏,导致孩子“磨蹭”

 

上周,和孩子爸准备带孩子去游乐场。孩子爸先出门,我在楼上收拾孩子去游乐场要用的必需品。我看离和孩子爸约定的下楼时间还有10分钟,看了看准备穿外套的儿子,便催道:“我们还有10分钟要出门,你赶紧穿外套穿鞋。”儿子听后很爽朗的答应了。5分钟后,我准备穿鞋出门,发现儿子还在书房玩玩具,外套丢在一边,我心中怒火中烧,此时孩子爸又打电话过来说:“听广播,今天路况是车挤车,让我们快点。”我一下子血冲到脑子里,声音提高三度大吼起来:“你怎么还在玩玩具,你不知道马上要出门了吗?你怎么那么磨蹭?我不是告诉你,还有10分钟要出门了么?快点儿,再给你2分钟。”孩子听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穿,边穿边哭,我又着急又心疼,只能黑着脸,不说话,孩子很识趣,乖乖地穿好了。我拉着孩子赶紧下楼,等电梯的空儿。儿子说:“妈妈,你刚才好恐怖。”我又心疼又生气,愤愤说到:“说了还有10分钟要出门,你还那么慢。”儿子嘴一撇:“妈妈,我以为10分钟很长,所以我才去玩具,下次你直接说要出门了,去穿外套就行了。”我这才明白,孩子并不是真的磨蹭,是因为对时间感知不灵敏。想来也是,别说孩子们了,其实有时我们自己对时间快慢的感受都是不准确的。

 

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就认为:

 

我们人对于时间知觉只有在大脑的推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他曾说过8岁以前的孩子几乎没法对时间做很好的估算,因此他极力反对过早逼孩子去认识时间。所以,不断催促地孩子,其实打乱了孩子的节奏,导致孩子“被磨蹭”。孩子要成长,就得不停地试错,不停地调整,不停地感悟,不停地纠错,这就是孩子的自我学习过程。育儿,需要慢艺术。催孩子长大和拔苗助长一个道理,很有可能毁掉孩子的成长根基。

 

催的短期效果会快,长期加压就会效果逆反

 

前几天,在一个妈妈群看到讨论:“怎样才可以让孩子不磨蹭?”群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妈妈们纷纷回应——

 

妈妈一:我家孩子也爱磨蹭。1个小时的作业,做了足足3个小时,中间我去看了几次,她不是翻开书看故事,就是慢吞吞削铅笔,一会儿竟然写着写着唱起了歌。我催了一次,她赶紧停下小动作,后来我再催,她竟然发起了脾气。

 

妈妈二:我家孩子吃饭真是磨人。尤其是早晨吃饭,早晨时间本来就紧迫,她起床后慢慢悠悠,我喊她几遍过来吃饭,她还在磨蹭蹭地收拾书包。好不容易来吃饭,我让她赶紧吃,她一口饭,一口粥,吃得不紧不慢。真是火大,马上娃娃车就要来了。

 

后来就有妈妈总结说,原来天下孩子都是一样,身为妈妈真的也是感同身受。很早之前听过一首《妈妈之歌》,歌词大意是:

 

起床,起床,快起来。

 

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

 

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没有在听啊?

 

快起来!然后记得叠被子。

 

会热吗?会冷吗?你穿那样出门吗?

 

你的书,你的便当,你的作业呢。

 

歌词反映的就是妈妈催孩子。有很多家庭会在孩子不按照被安排的方式去行动的时候,妈妈一心急或是一挫败,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在孩子耳边重复同一件事。大部分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第一次磨蹭,只要催一下,孩子的行动自然会加快。并且是孩子越小,催促孩子越有用。其实并非如此,被催促的孩子一般会出现耐心差,易烦躁,而且会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自信心不高,产生焦虑的情绪,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被反复催促的孩子,就是被父母过度刺激,内心被逼无奈,反而会做出“你越说我越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慢一点,没关系”,注重等待教育

 

1、尊重孩子的节奏

 

孩子有自己的时区和节奏,我们父母要求的快快快,其实是要求孩子能够跟得上我们的节奏。例如:孩子2岁前,没有时间观念;到了3岁,才能分清“过去”“现在”和“未来”; 5岁才能说出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6岁还不能感知半个小时有多长等等。我们要经常回头看看孩子的节奏,让自己慢下来,也让孩子慢下来。

 

2、但在孩子“慢”的过程中,父母快快地放手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学上还有一种“100%”理论,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做了,孩子就什么都不用做。如果父母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父母有80%不能做,孩子的潜力也就能爆发80%。父母帮孩子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给父母剥夺了,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

 

3、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行动太慢的后果

 

例如:“如果今天你2点钟还没有到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孩子意识到或许会被老师批评,可能得不到小红花,那么就引导孩子说,我们是不是应该1点30分就出门?孩子磨蹭一点,慢一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要动辄就因为孩子不符合你的要求,就指责孩子没出息。父母不妨耐心一点儿,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妈妈等着你的。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02-02
标签 : ,,,,,,,,,,,,,,,,,,,,,,,,,,,,,,,,,,
分类 : F 青少年心理,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1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