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生命的解析(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爱与生命的解析(下)
4、有耐心
悲伤是一个漫长的、无法避免的过程,小孩要恢复到他或她的正常生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父母应该抛弃想要尽快度过这个阶段的想法,接受孩子度过这个过程的速度,不要一直为孩子没有度过这一过程而着急。与孩子谈论死亡,这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应对未来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甚至是帮助度过人生的过渡期,比如转学、升学、考试失败,甚至是重大变故等。
5、鼓励孩子表达
孩子们需要认清父母其实是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而家庭是一种可以接纳悲伤的地方。父母应该鼓励孩子适当地表达他们的悲伤。例如,对于学龄儿童来说,玩耍是他们的语言,所以你要让孩子们通过玩耍的方式来促进交流——诸如在家画画、玩游戏、玩娃娃、人偶之类的,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你可以鼓励他们写日记、画画、写歌、写诗。当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时,可以为他们创造一种安全感,也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受益。他们会知道可以依靠你们,这对他们而言是很好的模范作用。
6、创造仪式感
围绕怀念和尊重的主题为逝去的亲人创造仪式感,也是另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向孩子们解释这个人可能不会和我们在一起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记住它,并且作为家人来纪念他们。当死亡确实令人非常受伤时,有的监护人会不再谈论有关死去之人的事。在这些情况下,最难的是孩子们会失去了他们“天使般的回忆”——也就是他们真正感到自己被那个人爱过和照顾过的记忆。
很多文化和宗教都会围绕着“道别”来促进仪式感。不管信仰宗教与否,你也需要告诉你的孩子,他们拥有的与亲人的所有经历和回忆都不会因为亲人的逝去而被抹去。人们总是会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没有人可以把它夺走。要这么和孩子说,“阿姨现在在哪里呢?她现在没有和我们一起在这个房间里对吧?但这并不说明她不存在了。阿姨在这里(指向自己头)和这里(指向自己的心)。我们必须保留好我们和阿姨的美好回忆。”
7、让他们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错
有时候,孩子们会有这种非常不可思议的想法——将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归咎于自己。考虑到这一点的话,父母或监护人需要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死亡绝对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不需要假装坚强或者隐藏自己的情感。
8、让他们看到你的悲伤
孩子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对于去世之人所作出的反应,可以帮助孩子应对这些情况。他们需要看到你的悲伤,但是他们也需要看到你能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自我恢复的状态,这其中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专业帮助。而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他们可能会感觉自己需要去照顾你,因为你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悲伤的感觉顿时无法控制住,父母需要寻求其他途径的帮助,而不是让孩子来担当安抚自己的这一角色。在孩子面前哭是没关系的,这样还可以表现出家人之间互相表达情感的样子。说诸如“我爸爸去世了,所以我很难过”或“爸爸很难过,因为爸爸想妈妈了”这样的话是完全没问题的。我们经常觉得自己需要坚强,所以很多父母都尝试通过表现出勇敢和过于愉快的表情来帮助孩子,想借此表达“妈妈很伤心,但是妈妈也很坚强”这种想法。让孩子们相信成年人更强大、更聪明、更坚强是很重要的。但这看起来真的很奇怪,而且让人感到困惑。孩子因为一个人已经不在了而感到非常悲伤,父母却很愉快,这其实就让人觉得很是怪异。以上总结的这八个小点,是希望无论是在孩子遇到生活中的大小事,为人父母都能用一个平常心去对待,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对整件事物的看法,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将会大有裨益。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