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厌学,父母怎样做?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当孩子厌学,父母怎样做?
几乎每个家长都遇到过孩子不想上学的情况,你是会苦口婆心讲道理,好言相劝,还是会急火攻心,对孩子威逼利诱,尝尽各种招式?最近,有一位泰国妈妈,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她的做法不但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还引来数万网友为她点赞。让我们看看,她又是怎么处理的?
在 Facebook 上,这位妈妈表示儿子当天突然表现反常,吵着闹着不愿去上学,无奈之下她只能帮孩子请假。想到待在家里玩也不是办法,她决定带儿子去捡瓶子赚钱,体验生活。为了捡更多瓶子,两人一起走了3公里路,儿子满头大汗不停喊累,但妈妈告诉他:“捡瓶子可以卖钱,如果不想上学就必须赚钱。”最后,两人好不容易捡满了一整袋瓶子,卖了2泰铢(约等于人民币4毛钱),孩子已经从中体会到挣钱的辛苦。
捡完一整条路的空瓶,儿子想坐公交车回家,妈妈问他:“做公交车要10泰铢,你有多少钱?”
儿子看了看手里只有2泰铢,表示只能走回家了,但捡瓶子好累好热,想吃个冰激凌,妈妈又问他:“冰淇淋要5泰铢,你有多少钱?”
这时,儿子忽然发现,相比挣钱,上学是那么幸福的一件事情,他不断喊道:“好累好热,我想回家,我要上学!”
这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无数网友转发,泰国第一大报社《Thairath》还专门进行了报道,数万名网友给这位妈妈点赞。网友评价,这种智慧的做法比单纯讲道理、说教或者批评教育强多了。不少家长,包括很多老师,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经常脱离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又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告诉孩子,“我这么辛苦,你却还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
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三种最没用的教育方法。这句对家长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又恰恰是很多家长运用最纯熟的。当孩子有不妥的行为时,家长不妨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改变:
冷静下来,控制情绪
面对孩子犯错、无理取闹时,家长首先应该冷静,重点应放在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情绪的发泄只能满足自己一时之快,对于解决根本问题没有积极的作用。有时反而会让孩子混淆重点,只关注到大人的情绪而非自己的行为。所以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来和孩子沟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有可能听清楚要沟通的问题。
和孩子的情绪对接
家长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稳定的容器,能够去容纳孩子情绪的涌动。在家长的接纳中,孩子明白自己是安全的,而不需要担心自己被否定或拒绝,孩子和家长的情绪就可以对接起来。在这样的传递中,孩子得以充分体验自己的心情,并确认自己被理解,不良情绪也就会慢慢地消失。当我们能够做到不带评判的倾听,去进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同频之后,很多家长会发现,原先家长和孩子一直纠缠的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孩子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动机,并能反映出他内心的需求,这是我们要去努力理解的。孩子某些行为可能出发点是好的,或者在他们的世界是合理的,可是大人往往只会用成人的观念来看待孩子的行为,曲解孩子的意图。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出现某种行为时,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更要学会去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这样才能正确分析孩子的行为,进而采取最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曾看到过一则新闻,广州张中良夫妇收养了10个孤儿,孩子做错事,张中良和妻子不会责骂他们,也不讲大道理,而是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完成对一个道理的认知。比如,有一次,张中良让家中的小女儿慕恩带着眼盲的姐姐春美出去玩,不知为何慕恩将春美一个人丢在外面,独自回来了。张中良知道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小慕恩做了一个体验:用毛巾蒙住慕恩的眼睛,让她自己在外面走一段路。从此以后,慕恩变得特别懂事,对春美的照顾也更多。教育不是简单的“告知”和“被告知”的过程,想让孩子认同你的观点,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通过行动拥有自己的体验,在自己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思想,修正自己的行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父母也要不断地学习和修炼自己,给予孩子最适合的引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您的科学育儿带去启发。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