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18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如何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性格决定命运。曾有老师在教学时发现,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比如当老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目时,有的孩子会说:太难了,我不会做,马上失去尝试的勇气。然而有的孩子却把困难当做一项挑战,竭尽全力,努力做到最好。他们并不把最终结果作为衡量自己能力的标准。

 

为什么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呢?这其实源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而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会相信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往往因为害怕失败,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相信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成长型思维,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呢?

 

1.学会夸奖的步骤

 

美国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在自己的著作《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提出家长需要应夸奖孩子具体的努力和成就,而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他认为,夸奖包括两个步骤: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在心里跟自己说的话。考虑到第二个步骤孩子的想法后,才能够更合适地夸奖孩子。举例来说:

 

有益的夸奖:谢谢你洗了车,它看上去又像新的一样了。

 

可能的推论:我的工作做得不错,我的努力受到了赞赏。

 

无益的夸奖:你是一个天使。

 

可能的推论:虚伪,我离一个天使还差得远呢!

 

有益的夸奖:你的诗说到我心里去了。

 

可能的推论:我很高兴我能写诗。

 

无益的夸奖:就你的年龄来说,你是个不错的诗人。

 

可能的推论:又夸张了,一首小诗就能成为诗人?

 

2.掌握夸奖的方法

 

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表明,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可能是在慢性地扼杀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因为经常性夸赞孩子的聪明,可能导致孩子以为靠天资就能获得成功,不需要再努力,而当一旦面临有挑战性的难题时,孩子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聪明”标签,而担心犯错,放弃尝试。具体应该如何去鼓励和夸奖孩子呢?

 

① 描述法

 

当孩子完成了一件事情后,将他是如何做到的、达成目标的整个过程用语言描述出来,并尽量做到明确、详尽,有经典细节。

 

例:“刚才小球滚到沙发下了,你自己发现手拿不到后,没有放弃,想办法又拿了衣架把它掏出来,有想法,遇到困难还始终坚持,妈妈为你点个赞!”

 

② 问及感受法

 

当孩子达成一个目标时,用好奇、诧异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讲述完成的过程。

 

例:“宝贝,你真棒,感觉怎么样?你是如何做到的?”孩子在讲述成功的过程中,一定充满了自豪。

 

3.珍惜错误的积极影响

 

没有人喜欢犯错,但没有人不犯错误。错误往往带来不好的后果,孩子也会害怕“错误”,不愿意承认这个不友好的家伙,甚至会找借口逃避责任。可是如果有了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对“犯错”这件事也会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皮亚杰说:每告诉孩子一次答案,就剥夺了一次他们学习的机会。孩子是有着高度自主性的个体,家长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适时给予引导。所以,当孩子在游戏或生活中遇到挫折、错误时,家长请不要搭救他,轻易伸出援手,而应引导孩子专注于问题及解决办法,启发孩子自己思考办法,鼓励其去尝试、试验。

 

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错误时,使用以下句式:

 

“看来遇到麻烦了,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当孩子想出某个办法后,鼓励他:“很好,可以尝试一下。”

 

如果方法行不通,孩子失败了,可以带着他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什么呢?这个方法为什么不行呢?”

 

继续鼓励他用其他方式尝试:“那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或者与孩子分析遇到问题的难点,给予一些细节的提示:“这里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是为什么呢?”

 

4.做一位成长型思维的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说的不仅是知识这方面,还包括人生最初的价值观。如果一个孩子本来是成长型思维的,但在一堆固定型思维人群的长期影响下,慢慢天平也会向固定型倾斜。

 

爸爸妈妈们,可以尝试这些做法:

 

①面对挑战,勇敢跳出舒适区,拥抱生活中的改变,相信那是新的起点。

 

②遇到难题,比起限制,更加关注机会。

 

③无论前路如何,始终怀有希望,相信凡事皆有可能。

 

④面对批评指责,能够珍视反馈、主动学习。

 

⑤从来都以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结婚生子、赡养老人、勤奋工作等经历对此没有影响。

 

⑥多夸孩子努力、坚持、有创意,少夸孩子聪明、富于天赋;多关注孩子过程中的表现,少强调事情的结果。

 

爸爸妈妈们,你发现自己孩子是哪种思维模式的人了吗?万一是固定型思维的宝贝也不用担心,培养成长型思维对于孩子来说,永远都不会太晚。斯坦福Dweck教授曾经把这种思维模式课程带到美国的高中,经过3个月的时实践后,在实验组的孩子效果显著。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2-30
标签 : ,,,,,,,,,,,,,,,,,,,,,,,,,,,,,,,,,,
分类 : L 老人关爱
评论 : 0条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