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下)

127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下)

 

1.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受理个人证件的申请。今年初,我在读完后浪出版集团的《沟通圣经》一书后,曾经从公职人员的角度思考过,是什么因素导致办事群众与接待人员之间信息交流的不畅,是什么屡屡让办事群众对公职人员形成误会与隔阂,最终发展成为“门难进、脸难看”的怨怼?其实,目前公职部门的办事流程相对已经比较标准化,网络时代发达的信息获取渠道也能帮助办事群众在提前准备材料时少走弯路。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大多数可能源自某一方不认真倾听、随意插话,以及随意曲解与明知不可而行之的“讨价还价”,相信每个在对外接待窗口的工作人员都怕遇到这样的人。

 

除此之外,我在日常工作中最怕的一种类型,就是陪伴成年子女前来办理业务的父母。

 

有的是“带领”已过十六周岁的孩子前来申请证件。生怕错过什么的父母拿着详细的申请菜单逐条询问,那细致认真的样子,甚至有些“咄咄逼人”;而与他们的急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高已经超过他们、却还“躲”在他们身后的沉默冷淡的孩子。

 

十六岁的孩子,正是叛逆心理最重的时候。有时候隔着玻璃,我也能感觉到他们内心深处对自己“事无巨细”都要控制的父母的厌恶与抵触。上次我亲眼目睹了一对母子冲突发生的全过程:

 

母亲:“快点按照人家的要求填申请表啊!”

 

儿子(不情不愿地拿下耳机,撩起遮住眉毛的刘海):“怎么啦!我知道怎么填,用得着你多说吗?”

 

母亲:“你这孩子,不是怕你听不清楚吗?……看看,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申请表都填不清楚,难怪成绩差……”

 

儿子(已接近咆哮):“要你管啊!坐到后面去行不行!”

 

这个时候,我除了劝说母子二人都冷静消消气外,也由衷地想劝这位母亲一句:家长,你要不在后面等一下吧,他已经十六岁了,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来做,你不要太激动了。护儿心切,这位家长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只是,她什么时候可以放开拉着孩子的那双手呢?除了像上述母亲那样将十六岁的孩子像六岁那样“呵护”外;有的父母已荣升为做了爷爷奶奶,还在不断地替自己同样为人父母的子女“操着心”—为刚出生的新生儿申报户口的时候,已初为人父的年轻人坐在一旁摆弄手机,却任由自己的老父老母跑前跑后;为小婴儿注射疫苗或者去医院看病的时候,身形已有些佝偻的老人吃力地抱着孙子,不愿意也不放心让自己年轻的子女上前搭把手—也许,他们永远是自己的“孩子”,永远需要自己“照顾”,哪怕他们的孩子已经成年甚至过了而立之年。

 

2.作为一名四岁孩子的母亲,我也理解那些总是忍不住想要“照顾”、“呵护”自己孩子的父母亲,在他们眼中,孩子总是有需要他们帮助和扶持的地方;但是,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我们作为父母,也总有老去的一天,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的成长,并在必要的时候完成一场“得体的退出”?

 

亲子关系,归根结底也是沟通关系的一种。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育儿路漫漫,请先育好自己》的文章。诚然,为人父母,我们都是头一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育子女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想,同样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身为父母,做好自己、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一个优秀的榜样,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就像我见到的那位对儿子“事无巨细”束缚太紧的母亲,也许在她儿子的心目中也在嘀咕:你老是觉得我长不大、太笨,连一张简单的申请表都填不好;那么,你什么时候才能放开我的手让我自己来?那么,是什么早就了如此之多的“巨婴”?我想,放不开孩子双手的父母,谈不上是罪魁祸首,也必须得承担相当大一部分的责任。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会反复强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承担的特殊而又重要的责任。因为,每个孩子都曾经是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塑造了孩子的风度气质。徐小平曾经在一个演讲中说过:“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源。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妈妈身上学来的。因此,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3.回到我在前文中遇到并思考的问题:“说我长不大,那你何时能放开我的手?”

 

与孩子划清界限”,“管得越少孩子会越好

 

在信中,与15岁女儿隔阂颇深的母亲非常懊恼迷茫,“她对我的关心基本不接受,这让我很难受……我们经常因为很多琐事发生冲突……她真的很伤我的心……”

 

15岁的女儿“一心只想往前飞”,急切地想要冲破父母亲的约束与管教;而母亲却是一个跟在孩子身后苦苦哀求她早点“穿上秋裤”的“唠叨狂”。15岁时候如此,也许到她的女儿25岁时,她也还是会对孩子“不放心”;直到演变为我在工作种常常遇到的那些子女与父母—-都结婚成家、而立为人父了,却还是父母亲眼中的“巨婴”和“宝宝”,不仅没有责任心和承担感,与父母亲的冲突与隔阂也不会减轻。“在心理上,你要给孩子最坚定的支持,信任和欣赏是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真挚的爱。不管遇到什么事,你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决定,相信她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哪怕有些事情孩子做的很不精彩,哪怕孩子真的错了,你也要允许她去犯错,平和地接纳她的不精彩……”而同时,“你也不必为自己的‘越界’而过分内疚,不必因此对自己耿耿于怀。谁都对自己的孩子犯过错误,放下自己的过失就想放下孩子的过失一样,都是修改过失的必须,否则又会陷入新的困境。你只有真正原谅了自己,才能真正接纳孩子。”

 

所以,“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放开孩子的手”?

 

什么时候都不晚,现在开始就好。

 

“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气”,面对身边为孩子买学区房、拼命将孩子送进名牌幼儿园及小学的父母们,讲真,我也曾经焦虑过。可回答“要不要进名牌幼儿园”这一问题时,胡萝卜放进锦盒也变不成人参,大门口挂上蒙台梭利的招牌,也不见得这个幼儿园践行的就是蒙台梭利的理念。”因为,“蒙台梭利精神的精髓,就是自由与爱。

 

那么,只要我们内心满怀着对子女的爱与理解,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我自己也曾经写过一篇不成熟的文章“别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来论述自己对于目前市面上天花乱坠的课业辅导班和特长培养班那“欲语还休”的复杂的“爱”。在这个节奏渐快的社会,也许我们都被各种育儿法则的教条和揠苗助长的心态绑架了,而忘记了学习和教育的本真及初衷。翻完尹建莉老师的书,才让我的内心多了一份笃定和淡然。但是这本书,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吸取尹建莉老师的“营养”。是的,为人父母,都是头一遭;而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陪伴他成长的路上,引用伟人的话说,让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吧,只要我们心怀对孩子的理解与爱。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2-26
标签 : ,,,,,,,,,,,,,,,,,,,,,,,,,,,,,,,,,,
分类 : F 青少年心理,L 老人关爱
评论 : 0条

= 1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