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入园焦虑症吗?

10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你的孩子有入园焦虑症吗?

 

各位家长们,你家娃去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大哭大闹、吵着不去呢?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内心的一种焦虑现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我们大人都会内心有那么一丝丝的陌生更何况我们的娃呢?

 

刚去幼儿园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其实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这个现象还是多的。因为娃从小就在家里由爸妈或家里人照看,习惯了全天家人的陪伴,这也就产生了一种依赖家庭的心理。另外就是娃对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很不熟悉, 这样就从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感,很难一下子适应,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也要体谅宝宝,不要去责骂宝宝,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自家的娃渡过这段焦虑期,让娃更加快乐的去适应幼儿园。但是其实入园焦虑并不仅仅体现在娃身上,同样也体现在父母身上,父母送娃去了幼儿园以后也会担心:孩子哭了没?吃好饭了没?有没有受欺负?家长在接到孩子那一刻心里累积的担心达到了顶峰,难舍难离,令人担忧的目光通过亲子互动一样会传递给孩子:去幼儿园是令人担忧的,焦虑的,因为在陌生的情境中,孩子对于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叫做“ 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e)反应,所以当孩子对陌生的环境不适应时,家长又同时流露出担忧的眼神,这种不适感相互强化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如图)——视崖实验。

 

从图中可以看到,婴儿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爬行,到了一定的位置,他开始犹豫,因为当他具备深度知觉之后,会认为再往前是一个悬崖,有危险,因为从透明的玻璃板看过去,下面的格子布有一个明显的落差,这就是“视觉悬崖”。研究者发现,在婴儿犹豫的时候,如果妈妈站在对面微笑、鼓励他往前爬,婴儿会继续前进,而如果妈妈显得恐惧和害怕,婴儿则会退回去,也就是说当婴儿面对一个自己不熟悉或不确定的情境时,会通过参考重要养育者的非言语表情来做决定,这就是“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e)现象。如果父母害怕孩子受伤,孩子做任何事,父母就表现出担心或者恐惧的表情那么孩子长大后,可能就会变得 内向,胆怯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哭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要去阻止或杜绝孩子去哭泣,我们无法掌控孩子一个人时所处的未知环境,也不能通过焦虑去解决问题。我们只能在平时帮孩子储备能力,让孩子面对未知时,能自己处理,在孩子离开时给予孩子信心,在孩子回家时给予爱和鼓励。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比任何教育手段都有效,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请尽量用正面情绪去引导孩子。

 

入园前的准备

 

1.提高娃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能在入园前习惯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独立吃饭、学会简单穿脱衣裤、自理大小便等,我相信每个父母都不忍心让自己的娃这么小就开始独立,但是总有一天娃要长大,我们必须狠下心来让娃学会自理。幼儿学会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大大减轻入园分离焦虑。

 

2.不要让娃过度依赖家庭

 

让我们的娃尽可能的和更多人的去接触,作为父母要有意识的离开一段时间,可以让其他家庭成员轮流带娃玩耍,而不是事事都必须依赖同一个人。与此同时,也要让娃多接触社会环境,周围环境,比如多去亲戚家串串门,多和邻居打招呼,和校小区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多多接触,把娃的精力分散开,也能让娃体会到和同龄人相处的乐趣。即使发生像抢玩具这样的争执,也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去解决,家长可以在旁边进行引导,让娃学会与人分享,切忌遇到争执就偏向自己家娃,这样让会让孩子养成自私的习惯,去了幼儿园后孩子要独自和园内的小朋友相处,不利于缓解入园焦虑。

 

3.萌发孩子对入园的向往之情

 

入园之前我们可以对娃讲一讲幼儿园的故事,在平时的谈话中,充满着对幼儿园的向往和憧憬,让孩子感觉幼儿园是很多小伙伴在一起成长的地方。例如:幼儿园有很多孩子可以一起和你玩、幼儿园里好玩的玩具很多等。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走走、看看,看一下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并且都介绍给孩子,让孩子提前看到幼儿园的环境,消减少入园前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4.让孩子学会大声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点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去了幼儿园以后要接触的是老师和同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家人一样照顾自己的娃,就比如上厕所等细节的事,都需要娃自己清楚的表达,不要害怕,大声的表达出来。提前给娃灌输:自己大小便是很正当的要求,并不是不好意思说出来的事情,应该大胆的告诉老师,家长和孩子也可以提前在家里做模拟的游戏,父母可以扮演老师,训练一下娃大小便时的表达能力。假如娃在幼儿园里已经有了尿裤子的经历,也不要嘲笑批评娃,而是耐心和宝宝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也许娃和老师说过去厕所被骂了,所以才导致尿裤子,这时家长就要有素质的,耐心的和老师去沟通,老师每天带那么多娃,一定也很累,但是只要我们家长和老师耐心好好的说明一下,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入园后的措施

 

1.家园结合

 

家长在孩子入园以后要和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不要给老师一种“送去了幼儿园全都你负责”的态度,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行为能影响孩子的终身,所以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有活动日也尽量出席,毕竟娃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还是要时时刻刻紧盯着呀,一方面也能了解娃的状态,一方面给老师留个好印象。

 

2.规定时间接送娃

 

入园既然开始了,就不要走走停停,不要因为舍不得,不忍心等理由允许孩子在家休息几天,这样只会让孩子的焦虑心理更加严重,孩子如果一说生病就不送幼儿园的话,就会强化孩子的逃避心理。如果孩子生病只是轻微的,并且是逃避去幼儿园的话,请家里的祖父母千万不要以“明天不去幼儿园”来安慰孩子,要做到全家统一口径。也可以联系小区内几个一起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早上一起上学,这也是能让孩子积极去幼儿园的一种办法。

 

3.父母控制好自己情绪

 

要及时表扬孩子,鼓励孩子,“宝宝长大了,可以去幼儿园了”,切忌用幼儿园和老师吓唬孩子,让孩子内心加重恐惧。也不要问孩子:今天老师说你了吗?在幼儿园有犯错吗?这样的问题在无形中就是对自家娃的一种否定。很多孩子正是因为看到或听到别的小朋友哭才开始哭的,这个时候父母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要鼓励孩子,比如“宝宝最勇敢”、“宝宝最坚强”等。当孩子讲述时,家长应耐心听,并不时鼓励或赞同。这种交谈既是发展孩子言语能力的好机会,又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好时机。

 

4.坚持住,让娃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刚去幼儿园心情难免会紧张,可能会吃不好饭,我们不用在意孩子吃了多少,只需要每天接孩子的时候聊天一样的问一下孩子:今天吃了什么?如果孩子饿的话可以回家和家人再吃一顿。不要经常给孩子零食吃,让孩子养成回家吃零食的习惯,这样孩子有可能会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等着回家吃零食,养成这种习惯就很难纠正了。也不要给孩子晚上吃的太油腻,过分油腻可能让孩子消化不良,影响孩子的健康。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论时间有多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陪孩子玩耍一会,哪怕只有30分钟。孩子之所以如此在乎父母,看重父母的陪伴,是因为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父母也只有乐于陪伴、善于陪伴孩子,才能更了解孩子,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有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幸福的童年,然后快快乐乐的成长。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1-22
标签 : ,,,,,,,,,,,,,,,,,,,,,,,,,,,,,,,,,,
分类 : L 老人关爱
评论 : 0条

= 7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