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10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怎样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不可以用手抓”,“不能乱丢东西 ”,“洗澡水不能喝 ”,“不能乱挤沐浴露 ”,“不能撕书 ”……有没有发现,生活中的我们,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不停地跟孩子说“不”。有时候,尽管我们已经说了“不”,孩子还是一意孤行。成年人总是知道界限在哪儿,但孩子的界限,是要我们去教的。

 

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

 

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粗暴地拒绝,是直接的方式,但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因为物质索求,被严酷拒绝的孩子,将来或将发展成内在匮乏型的人格因为曾经的要求被冷酷拒绝,孩子会在潜意识中形成这样的认知:我不够好,我不配得到。长大以后,无论在什么场合,他们都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因为害怕遭到同样的拒绝。孩子的需求,无非集中在三方面:陪伴、探索,确认自己的重要性。面对孩子的要求,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他提出要求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选择“满足”或“拒绝”,以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规则。

 

例如:一天,两岁半的石头在桌子上,发现了一把缝纫剪刀。于是,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自己扳弄剪刀剪桌子上的碎布。刚巧从厨房里出来的妈妈,看到了,吓得冲过来,一下子抢过剪刀。石头见好玩的东西被抢走了,就哇哇大哭起来……石头拿剪刀剪布,表现出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这种表现,能够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将会产生良性循环,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可这件事本身不安全,妈妈的担心是必要的。但孩子更需要的是引导,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兴奋点,比如买一把孩子用的安全剪,教他使用剪刀,和他一起做剪纸游戏等等。

 

什么时候要对孩子说“不”?

 

不遵守规则

 

孩子到了2岁,就已经可以明白一些简单的规则了。他们违反规则大多数时候并非故意,而是不明白。这时父母需要坚定地说“不”,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如“红灯停,绿灯行”、“乱扔垃圾”等。

 

伤害别人

 

3岁以下的孩子,常常会用一些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比如,生气时,他们可能会打人或咬人。但并不知道这样,这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大人在阻止他的同时,要先抚慰他的愤怒。可以握住他的手臂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不可以咬人,你会弄伤人的!”进而慢慢教会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歉意”“愤怒”。

 

欲望泛滥

 

每次看到喜欢的东西,孩子都要买,不管相似的自己已经拥有很多,欲求却永无止境。我们除了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以外,选择“延迟满足”是个不错的办法:“今天妈妈带的钱不够,下次妈妈一定给你买,好不好? ”

 

调皮捣蛋

 

很多孩子调皮,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这个时候,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了解了孩子内心的需求,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不妨蹲下来,在说“不”的同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爱,引导他去解决问题。

 

“拒绝”该采用什么态度?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拒绝本身的成效。在拒绝孩子时,语气要肯定,态度要温和,语言简单,避免唠叨;对于同样的事,家长之间的态度也要保持一致,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规范。一旦拒绝了孩子,就不能出尔反尔。即便发现有不妥,可以以后弥补,也不要因孩子撒娇哭泣就改变决定。否则他们就会“学会”用撒娇哭泣,来获取他们想要的。

 

另外,还要明确一点: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只是拒绝孩子要求的这件事,不是拒绝孩子。这样的意见,并不会影响我们对孩子的爱。慢慢地,孩子会逐渐学会遵守规则,同时也不会感觉被限制,被束缚。

 

用“可以”代替“不行”

 

孩子:妈妈,我要吃糖。

 

大人:可以,吃完饭以后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

 

孩子:妈妈,我可以玩儿一会儿吗?

 

大人:嗯,你写完作业以后,就可以玩很长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当听到父母说“不”时,孩子可能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对于孩子的行为,作为家长的你,首先要做的是接纳,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愿望和需求,而不是一开口就拒绝或指责。

 

给个选择,二选一就能满足他

 

孩子:妈妈,我想吃巧克力。

 

妈妈:妈妈没办法给你买巧克力,不过苹果和草莓你也很爱吃,选一样吧。

 

孩子:我要吃草莓。

 

给孩子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有“权力”控制局面,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对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而言,选项不宜过多,二选一即可。比如,在家里只能滚球,在室外可以扔球,你选择哪个?

 

耐心解释,说出感受

 

爸爸:你这样玩儿水,会把新鞋子弄湿的,鞋子多漂亮啊。

 

妈妈:妈妈很伤心,很生气。看,你把鞋子弄湿了。

 

孩子在两岁后,会经历他人生的第一个心理反抗期 。父母对孩子要有原则,但2、3岁的孩子毕竟不是成人,过多地讲道理是不合适的。可以利用孩子对大人的依赖,用语言及非语言的表现,让孩子感觉到“拒绝”。例如“妈妈生气了。”要告诉他“你这样做我不喜欢。”这会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他所做的影响了别人,要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亲自示范,做好榜样

 

妈妈:亨利,你可以像妈妈这样亲亲妹妹,你老戳她,她会很疼的。

 

亨利:好的,妈妈。我也来亲亲妹妹。

 

我们需要教孩子尊重他人的边界。比较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当好表率,不仅尊重他人的边界,也要求自己的边界得到尊重。 有些孩子会不停地做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是因为小家伙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这时,父母最好能给予示范,并告诉孩子怎样做更好。拒绝他人,又不伤害别人,对我们大人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孩子,可以想象拒绝背后,那张失望的小脸、嘟起的嘴巴、伤心的泪花。所以,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蹲下来,认真倾听他的心声,这样做出的回应,一定不是最坏的那一个。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1-22
标签 : ,,,,,,,,,,,,,,,,,,,,,,,,,,,,,,,,
分类 : L 老人关爱
评论 : 0条

= 12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