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绪管理(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浅谈情绪管理(上)
1.作为心理老师,我特别怕学生问我一种问题。
“老师,我在学习上越来越没动力怎么办?”
“老师,我感觉我走进情绪低落的死胡同,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老师,我很羡慕你的热情,你是怎样随时保持正能量的?”
我想告诉大家,情绪管理高手,不是一种永远只有正面情绪的人,而是我们更懂得同时从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中获取力量。
如果你不懂得理解情绪,正面情绪的损害也是很大的。
比如金饭碗给你的一种心理上的安全,但太陶醉于体制的保障,会让你丧失承担风险、逆流而上的激情。
男朋友的抱抱,老公的宠爱,会让你内心感到宁静,但这种“掐死你”的温柔,会让你丧失提升自己的欲望。有朝一日高段位小三出现时,你输得一塌糊涂。
相反,愤怒会让你冲动,但愤怒也能让你明白自己的底线。
悲伤让你绝望,让你对世界万物心灰意冷,但悲伤能极大提高你对痛苦的耐受力,还能帮助你获得别人的帮助。
焦虑让我们痛苦,让我们熬夜想死,让我们食不甘味,但焦虑也能让我们看清自身面对的威胁。
情商高手能从各种情绪中汲取力量,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就像太极两仪一样相辅相成。
如果你执着沉醉在某一边里,很快你就会枯竭,或者走入另外一种情绪的极端。
至于我为什么每天能保持高强度的看书、写作、讲课,有一部分力量可能来自理想,来及经济和人气的鼓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负能量,尤其是嫉妒心。
嫉妒是一种让人谈虎色变的情绪,历史上名人关于嫉妒的有几千句,几乎所有人都对嫉妒心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学》里这么描述:嫉妒是一看到别人占有了优越的地位,或者占有了看似优越的地位时,就想要积极地排挤对方,胜过对方,然后一脚将他踢到山脚下,就是这么激烈地包含这憎恨的感情。艾青则直接就认为“嫉妒是心灵的毒瘤”,各种宗教的神话故事里,嫉妒心让天神堕落,让王国灭亡,让英雄发狂。
可以说,嫉妒心是众多文化一致批判的情绪。但今天我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上,为“嫉妒心”洗地一次。
其实,嫉妒没你们想象那么糟糕,鸡汤里总说,“谦虚使人进步,嫉妒使人退步。”鸡汤虽好,可是有毒,一个从来不嫉妒的别人的人,只会是一个平庸的人。
雷军就多次演讲中表达过,自己很嫉妒马云,所以每天干活才这么拼命。
但马云日子也不好过,他在演讲中也坦言,自己很嫉妒腾讯,好不容易赶上来了,马云带着公司庆祝了一番,放慢了脚步。结果,腾讯搞出了微信,他后悔莫及。
可以说,互联网大佬在钱多的没地方花的情况下,一天还工作10多个小时,嫉妒心是他们力量的重要源泉。
包括我自己,多少次想放弃,多少天想休息,为什么又爬起来更文了呢?原因是朋友圈里,又看到了朋友的文章在刷屏。
别说“你若安好,就是晴天”,除非这个“你”是我们最在乎的人,如果这个“你”泛指一般朋友,那么多半是“你若比我好,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2.心理学家对嫉妒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嫉妒心有时对于自我成长,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它帮助个体突破现有的认知局限。
当然,也可能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会让一个人幸灾乐祸或者攻击对方,这种决策错误会极大破坏一个人的人际根基。
关键就看当“别人比我好”这个刺激出现的时候,人们是激活善意嫉妒,还是激活恶意嫉妒。
心理学家van de Ven在2015年提出了嫉妒类型理论。目前, 越来越多的学者根据情绪体验的动机与内容将嫉妒分为善意嫉妒(benign envy)和恶意嫉妒(malicious envy)。
善意嫉妒会增加得到嫉妒目标所有物的渴望,但不会产生恶意嫉妒的敌意,善意嫉妒更加贴近羡慕情绪,常常带来有益的竞争性的行为,恶意嫉妒常引发对嫉妒对象的贬低,这两种类型嫉妒体验的差异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Crusius & Lange认为善意嫉妒的个体注意力偏向于提高自己的结果, 旨在提高自己的相对地位,嫉妒者会努力与嫉妒对象保持一致, 愿意为获得渴望的物品付出代价。
而恶意嫉妒的个体注意力更多偏向嫉妒对象,旨在破坏他人的优势,以方便自己幸灾乐祸,他们更多会远离嫉妒者,但会对其保持负面评价。
雷军、马云等人的嫉妒,就属于善意嫉妒,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并拥有的良好情绪。
而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的恶意嫉妒,因此这让我们对嫉妒心充满了排斥。
有男生因为嫉妒舍友的成绩,在宿舍的饮水机里下毒。
有女生嫉妒同伴的成绩,便悄悄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抹黑朋友。
甚至有女生嫉妒闺蜜找了个好男友,就想尽一切办法勾引对方。
在日本,有一个女孩小时候被父亲性侵。父亲入狱后,邻居家收养了她一段时间,可是她长大后却处心积虑想让邻居家的姐姐被性侵,而姐姐和家人一直对她都很好。
姐姐最终因为信任她,进了她的圈套,被流氓折磨至死,她也被警察抓捕。
原因就是嫉妒,她嫉妒姐姐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样的恶意嫉妒就是一条毒蛇,它会让人迷失方向,最终让人堕入深渊。
Ellman等发现,嫉妒情绪具有强大的进化性,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评估自己获得重要资源的几率和应该付出的努力程度,嫉妒情绪有助于推动处于资源劣势的个体主动减少自己与被嫉妒者之间的差距。
例如Facebook上善意嫉妒心强的人,有更高几率学得被嫉妒者的生活模式,在一段时间的模仿学习后,他们的体重会有明显减轻。
那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嫉妒情绪成长,成为一个“善意嫉妒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健康官网:http://www.xmxljg.cn
企业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