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自信的内心,才不怕负面信息(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著名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情感作为背景
当情感构成背景,人们只是被动的承受情绪时我们经常无法察觉,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被完全指向他处。此时他人更是难以注意到我们的情绪变化,因为看不到任何明显的表现。当情绪只在后台运作,人们不会变得情绪化,但处于被动情感状态下时,人们的态度和做出的选择,可能更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通过一种比较特别的、不为人知的途径。这里我参考一种被称为“主观臆断”的观念,当人们认为、感觉、渴望某件事情是真实的的时候,即使事件本身并不是真实的,看起来也是如此的真实。这一现象可以很好的证明,信以为真的心理变化的的确确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进行着。当潜意识的情感作用于认知系统时,我们便经常会错误的“主观臆断”。情感可以像认知一样的运作,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行为。因为情感多半来自遗传,不遵循逻辑与常理,所以因情感而生出的想法亦然显得很不可靠。愤怒便是诸多情感中最具代表的一个,任何人都容易在漫长争论中表现出愤怒情绪。在“主观臆断”理论下,人们的愤怒情绪会在他们的观点被稍微忽略的短时间内就有所表现,而且不需要被人明确的指出错误所在。通常人们并不会真的相信他们所想的事情可以被神奇的变成现实,如果你告诉人闭上眼睛再一次睁开的时候就可以梦想成真,多数人会认为你在开玩笑而微笑着说不。但是喜剧演员斯蒂芬·科尔波特有很多鲜活的证明,可以证实很多人的行为还是会受到“主观臆断”影响的,换言之,他们愿望的都是会“成真”的。大概有两种途径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受到“主观臆断”的影响。第一,他们的会忽略一切负面信息,不论这些信息多么的真实,他们的观点都不会为之所动;第二,当这些由忽略的信息构成的观点无法说服别人时,他们会很快陷入愤怒情绪中。比如相信神创论的人们质疑进化论仅仅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哪怕有那么多证据摆在面前。比如有人不相信地球正在变暖,或人类与之毫无关系,哪怕所有的科学数据都指明从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度在不停加速增长。比如会有人相信关于美国的总统奥巴马是一个穆斯林,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传言。比如有人认为疫苗会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拿证据去和这些人理论很难将其说服,反而会招来愤怒,因为现在我们知道这些臆断出来的想法扎根于他们的情感之中,不能与其理论。
“主观臆断”在心理学上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人们舒适的生活在充满伪善和负面信息的社会里,因为它会改变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使之满足我们的感觉、愿望、需求。从此不再需要挣扎着去压抑那些发自内心的不满。换言之,“主观臆断”可以让我们更为轻松的生活下去。
个人反应
“主观臆断”可以根据人们的反应,证明一些不言而喻的结论。比如,美国人都相信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同时也暗示着,人们获得的所有成就都与他们做出的选择有关。在坚信着这一道理的前提下,人们相信那些贫困家庭的人们之所以贫困,都是因为他们自己作出了错误决定,或者是因为他们的自身人格存在缺陷。因此,人们多了一个不去帮助穷人的借口。再进一步说,人们更愿意去相信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都是他们咎由自取。种族歧视大概也是同样的道理。
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不容置疑因人们情绪的作用强度不同会有所区别,也与人们的认知系统有关。这些差异可能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也可能与人们大脑的结构差异有关。个体差异是人们性格的一部分,所以在人们成年以后会很难再改变。个体差异在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包括择偶、是否给孩子注射疫苗、是否选择家庭教育取代学校、为哪个政客投上一票。
结论
“否认”和“失调消减”是人们是否可以舒适的生活在充满伪善和负面信息的社会里的最好解释。“否认”暗示着人们内心为忽略特定事件持久而痛苦的挣扎。尽管如此,邓肯和巴雷特提出的“主观臆断”情绪,替代了认知,提供了一个更合情合理的方式使人们可以舒适的生活在充满伪善和负面信息的环境下。按照这个理论,我们所想、感觉、需求,把我们所想看到的现实,变成了现实。这些我们自己组合出来的现实帮助我们化解伪善,忽略负面信息,让生活变得更容易被接受。当然处于这种立场的人其实很容易辨别,因为他们那无理的固执,和一触即发的怒火。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健康:http://www.xmxljg.cn
心理治疗: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业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