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对孩子的作用和意义(下)

7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著名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二)结构情节——童话对儿童人格发展的作用

 

  心理分析学家荣格曾经用原型来解释人类的心理模式和精神本能,他认为童话是“围绕着原型的主题而展开的,它显示了在世界各地和不同时代普遍相似的母题”。而童话的结构情节正类似于“受难原型”,是一个“平衡→失去平衡→平衡”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儿童的自性逐渐呈现的过程,借助于故事的发展,自性原型被激活、慢慢呈现,人格自我整合的功用逐渐展开,儿童人格中各个冲突的方面相互融合、不断协调,体现了儿童自我矛盾的逐步解决。

 

  受难原型在神话和悲剧中广泛存在,具体表现为英雄人物受难——死亡——再生的母题。“它包含了人类最深刻的希冀和恐惧,具有非凡的震撼力,直至今天仍然是人类心灵中一股强有力的潜流。”在童话中,由于主要读者是儿童,因而受难的情境不如神话和悲剧中的那样严峻酷烈。与其他文学种类相比,童话的结构相对简单,经典童话故事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这种态势与受难原型不谋而合:童话的开始通常是主角的母亲去世,或者主角被迫离家出走等,如《灰姑娘》、《野天鹅》、《白雪公主》,她们原本稳定的家庭关系遭到侵害,暗合了主人公的受难;随后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完全改变,他们将历经一系列的波折,甚至遭遇女巫:灰姑娘被继母强迫做饭、洗衣服,如果她想去参加舞会就要把扁豆从灰烬中挑出来。《美丽的凡西丽莎》中,女主角被迫清理玉米仓、整理麦穗。小主角所忍受的痛苦和折磨意味着主人公面临一次死亡的危机。童话的终点是再生,主人公在此或者利用自己的力量,或者借助善意的援救者与女巫展开生死搏斗,最终女巫不可避免地死亡,这是童话故事中最重要的一段。消灭女巫是故事的情绪核心,正义获得伸张,邪恶得到惩罚。所以《白雪公主》中邪恶的皇后就要被迫穿着烧红的鞋子跳舞至死;《牧鹅姑娘》中可恶的女仆要被装在订满钉子与尖刀的木桶里,拖过街道受人唾骂……战胜女巫之后,便出现了盛大的婚礼或者家庭团聚,让欢庆的气氛围绕着故事而宣告结束,从此每个人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象征着主人公获得了新生。

 

(三)幻想性表现手法——童话对儿童人格发展产生作用的机制

 

  幻想是童话最大的特点,也是童话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之一。童话中的幻想世界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具有超现实性和不可实现性。为了使主人公登上王位、成为王后或者过上幸福的生活,童话几乎动用了一切超自然的手段,这种幻想是童话奇幻美的表现。为什么幻想能够吸引儿童?儿童如何能够体会、理解童话中离奇的幻想?从心理分析的视角来看,幻想实际表现为童话中的象征,它借助于象征帮助儿童实现了心理能量的疏解和转换。通过童话的象征,儿童将自己的心理能量投射出来,进而,故事情境与儿童读者的个人经历相互作用,使得潜伏内心深处的情感得到抒发与表达。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读者加深了对自己心理冲突的理解和认识,甚至伴随故事的发展,心理冲突自行得到解决。

 

  三、童话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的运用

 

  分析童话故事在心理层面的意义目的在于打开新的视角,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童话的功能,进一步丰富童话教育实践。根据上文分析中童话的心理蕴涵,在儿童教育领域内对童话的运用集中体现在三个部分:基础教育中的童话教学、儿童的人格评估和心理治疗。

 

  (一)学校里的教育活动

 

  纵然童话在儿童(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低龄儿童)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目前基础教育中的童话教育活动较少,也未能充分挖掘其内涵。本文对如何发挥童话在心理教育方面的意义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1.分析童话的主题

 

  童话活动之前教师分析童话的内容有两方面的意义:教师只有先分析童话所表现的主题内容,才能够预计儿童会对哪些情节感兴趣,童话中的主题有利于儿童解决哪类心理冲突,在哪些方面促进个体的人格成长,这样在讲述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所侧重、重点突出;再者分析童话的主题还可以帮助教师设想在活动时哪些儿童可能会产生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某些儿童对部分童话痴迷留恋,这种偏差与儿童个人的家庭情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气质类型都不无关联。教师如果预先考虑到特殊家庭类型、特殊生活经验或者相对敏感、相对脆弱的儿童,就能够对他们可能出现的状况有所准备。同时这种准备也为活动后的重点心理扶植埋下伏笔,给予铺垫。

 

  2.活动中的分析讨论

 

  在进行童话活动时,教师和儿童共同对童话加以分析讨论是必要的一个环节。讨论的范围包括童话的主题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场景等。讨论目的在于使童话的心理教育意义更加清晰、明朗。依据心理分析理论,童话能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产生影响,能够帮助儿童顺利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或冲突。然而儿童的自我意识能力相当软弱,心理成长中面临的许多压力事件或冲突被排挤在意识之外。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事件、讨论人物所代表的角色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能够使儿童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被压抑的成长事件或冲突,从潜意识的状态中浮现至意识层面,进而达到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流、协作及融合。

 

  童话表演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分析讨论”所发挥的作用。童话和游戏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某种程度上童话讲述的正是一个游戏。教师可以把童话和游戏表演结合起来,设计场景请儿童进行童话表演,这与角色游戏类似。儿童在表演的过程中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情绪宣泄,或者在表演童话的过程中,个体的自性随着童话情节的发展逐渐呈现,进而实现一种自我整合,无形中对儿童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意义。

 

  3.合理引导与重点心理扶植

 

  一些特殊类型的儿童会对某类童话痴迷留恋,甚至把自己的形象完全投射在童话中而浑然不觉。当童话激活了儿童无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使其意识化,又由于自我力量的弱小,儿童不能对其很好整合时,他们会体验到更严重的心理不安和更大的危险,这时教师的合理引导是关键性的步骤。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家庭动力系统对儿童的状况进行分析,找寻导致其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帮助儿童化解浮现到意识层面的心理冲突,对儿童的发展给以提示和指导。

 

  (二)童话故事测验和心理治疗

 

  分析童话的心理意义有利于儿童的人格评估和心理治疗的发展。人格测评和心理治疗的许多测验、方法不太适用于低龄儿童,而对童话的心理分析有助于这些应用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在童话活动中发现的特殊儿童,可运用童话测验对其进行人格评估,为诊断提供统计分析方面的证明。对于数据分析中显示确实有问题的儿童,还可深入进行童话治疗,这都意味着童话蕴涵了丰富的心理教育意义而且能够得以运用。

 

  童话故事是人类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完整深刻地理解童话需要借助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知识,开展综合研究。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来讲,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童话产生的效果可以较直接地应用在儿童教育的实践中。审视这样一个相对生疏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够为童话的心理学研究铺垫基础,添砖加瓦。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站: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站:http://www.xmxljg.cn

专家心理辅导: http://weibo.com/fjxlzx/

专家心理治疗:http://blog.sina.com.cn/xmxlys

心理词典(企业微博): http://e.weibo.com/xmxljg

心理课堂(企业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03-22
标签 : ,,,,,,,,,,,,,,,,,,,,,,,,,,,,,,,,,,
分类 : H 考试压力
评论 : 0条

= 7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