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质的可变性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中心-神经质的可变性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神经质的可变性

 

一想把习惯下个定义,就立刻要说到物质的本性了。不过,有机物类的习惯比这个要有些变化。就是本能,在同一种的各个动物间也有不同。在同一个动物,本能也适应它所遇的变故而有改变(这是我们以后要见到的)。据原子论派哲学的原理,一粒单纯物质的习惯不会变,因为一粒单纯物质是个不变的东西。但复合的物质集团的习惯会变,因为这些习惯到底只是由于复合集团的结构;或是外界势力,或是内部紧张,能使那个结构变成了与从前不同的新结构。这是说:假如在这个物体受改变时候,它的可变性够大,可以使它还完好,还不破裂,那么,它的习惯就会变,这里所谓结构的变化不一定是外面形状的变化。结构的变化也许是看不见,是分子的变化,例如,铁条因为某些夕卜来原因的作用,变成带磁性,或是结晶体,又如橡皮变脆,或是石膏固定。一切这些变化颇慢,会变的物质对于要改变它的外因起相当的反抗。这种反抗要有些时候才能克服,不过这个物质的渐渐让步,往往使它免得被完全破坏。结构变了之后,同种惰性使它的新形式比较永久,又使这个物体表现新习惯。所以广义的可变性是指具有弱到会受外力影响,但 强到不会整个对外力同时让步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每个比较稳定的平衡阶段,可以叫做一组新习惯。有机物质,尤其是神经组织,具有这种可变性的程度似乎非常之高;所以我们毫不迟疑,写下这句话作为我们第一个命题,就是:生物的习惯现象是由于构成它们的身体的有机物质的可变性导致的

 

“人人知道衣服穿过些时候之后,比新的时候更跟身体的样子贴合;布的组织起了一种变化,它得了新的结合习惯了。锁用过了些时候之后,更好开;才用的时候,锁的机构上有些太粗的地方,要用比较大些的力才开得过去。这些粗地方的抵抗渐渐排除,就是一种习惯作用。纸折过了之后,再折就比较容易。这种省事,是由于习惯的本质——习惯作用,就是再要得同样结果的时候,可以用比从前少些分量的外界原因。提琴经过提琴能手用过之后,声音更好,因为木头的纤维最后都养成依和谐关系而振动的习惯了。这就是大音乐师所用的乐器所以是无价之宝的理由。水流冲成的一条水道,会渐渐加宽,渐渐加深;水不流了,过些时候再流,他还是循这条故道。恰恰同样,外界事物的印象在神经系统上走成了它们的道路,这些道路越走越好走;这些生理现象停顿些时候之后,遇着同类的外来刺激,又会重现的。”

 

不仅神经系统这样,身上任何地方的瘢痕也是抵抗力最少的地点,比邻近地方更容易擦伤,更容易发炎,更容易发痛,更容易受冻。扭伤过的踝骨节,脱臼过的臂膀,有再扭 伤再脱臼的危险。患过风湿症或风湿的关节,发炎过的黏膜,每再患一回, 就越会再患,往往成了慢性病,始终好不了。假如我们再推而上,说到神经系统,那么,就见到许多所谓功能病,好像只是因为偶然一次起头,以后就拖延好久,并且几回发作,用药硬压止了它之后,往往就够使生理的力量占优势,使器官恢复健全的功能。羊痫疯,神经痛,各种抽搐的毛病,失眠症,都有这样的情形。再举个更分明是习惯的例子,那些放纵情欲到妨害健康的人,或只是性情常出怨言或容易生气的人,往 往可以用“戒断”方法治疗成功。这就证明病态表现,很大部分只是因为神经系统一经误入歧途以后,就有使它难改的惰性。

 

我们此刻对于这样成立新习惯的器官的内部物质变化是什么样子,能够有点观念吗?换言之,“习惯改变”这个词应用到神经系统的时候,确实包括什么样的物质事变,我们能说出来吗?当然,我们绝不能说得详细,说得确定。可是,我们把隐晦的,分子内的 变化,用可见的,整体上的变化类推”这个科学常例,使我们对于这种物质变化可能与之 相像的作用,很容易形成一个抽象的,概括的观念。而且,一经承认总可能有一种机械的 解释,那么,机械的科学,依它此刻的态度,一定不迟疑地把习惯这种现象收归它的版图;因为它觉得找出习惯的精确机械的解释,断然只是早晚的问题。

 

假如习惯是由于物质会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改变性,我们就可以立刻见到脑质会受什么外力的改变(如果有任何外力可以改变它)。会改变它的,不是机械的压力,不是温度的变化,不是我们身体上一切器官所同受的种种外力之中的任何一种;因为“自然”已经很小心地把我们的脑和脊髄藏在骨头匣子里,这种种势力达不到它的。“自然”把脑和髓浮泛在流质内,所以只有极猛烈的打击才能够震荡它,“自然”又用非常特、别的方法把 它荐借包裹起来。只有两条路会使它受印象,一条路是由血液,另一条是由传感觉的神经根:那些由这种神经根“灌”,进来无限冲淡了的冲流,是:半球皮质特别易于感受的。这些神经流进去了之后,一定要找条路出去。正在出去的时候它们在所走的路径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简言之,它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不是弄深旧路路,就是开辟新路。假如我们把脑说成是这样的器官:由感官进去的神经流极容易在其中弄成不容易磨灭的路径,那么,这句话就把脑的可变性全部说完了。为的是:一个简单习惯,例如吸鼻子,手老插在衣袋里,咬指甲,当然跟个个其他神经作用一样,从机械的方面看,只是反射的发泄;它在人体构造上的根据,一定是神经系统内,械的 径。更复杂的习惯(过一会就可以更明白的),从同种观点看,只是彼此联锁着多数神经中枢的放射;这是由于神经中枢有一组反射路径,组织得这些路径可以彼此次第互相引发个肌肉收缩所生的印象,就作为唤起第二个肌肉收缩的刺激,一直到了最后一个印象禁制这种过程,把这个联锁关起来。机械解释的难题,只在于如向解释一个已存在的神经系统可以从新产生一个新的简单反射(或说径路)。这件事同许多别的事一样,只是第一步费力。何以这样呢?因为整个神经系统只是许多由感官起点到肌肉,泌腺,或其他终点的路径构成的一个组织。神经流通过一条路径之后,可以预期这条路会依照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路径的公例,渐渐“挖深”,弄得比从前更容易通过;①这种作用每经神经流一回新通过,应该就重现一回。最初使它走不通的任何阻碍,一点一点地,越扫除越干净,最后就成了一条天然的放射路径。固体或是液体通过一条路径的时候是这样情形,似乎没有理由说,假如通过的只是一种在物质内改换排布的波澜——这种波澜位置不改移,只是起化学变化,或打一个转头,或是横越中线往复摆动—清形就不一样。据对于神经流最近理的假设,神经流就是一种像刚才说的这样改换排布的波澜。假如路径内的物质只有一部分重新排布,邻近部分都不动,那么,不难见到这些邻近部分的惰性可以起一种阻力,必须有很多个改换排布的波澜才能扫除。倘若把这个路径叫做“器官”,把改换排布的波澜叫做“功能”,那么,这明明是证实了那句出于法国人的著名公式:“功能造成器官”。

 

所以,要设想神经流一次通过一条路径之后,第二次就更容易通过:这样想象,是没有比它再容易的了。可是,最初一次,为什么流过这条路径呢?要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依靠对于神经系统的一般见解,就是认神经系统为一集团的物质,其中各部分紧张的状态常是不同,因之也常有使各部分状态复归均等的趋势。任何两点间的均等化作用,循着那时刻最通达的任何条路径进行。但因为这个系统的某一定点,从实际或可能方面说,是属于好多不同的路线,并且因为营养作用会起偶然的变化,阻塞常常会发生,使神经流穿过异常路线;这种异常路线就是新创造的路径。假如屡次通过,就成为新的反射弧的开端。一切这些话都极端空泛,差不多等于说,有一条新路线会因为在神经质料内容易发生的那种偶然机会而成立。可是,这话虽然空泛,实际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见解的最后一句话。

 

我们必须注意:活的物质内构造上改变的进展,会比在任何种无生物质内更迅速;因为活物质内不断的营养更新作用,往往会使这个物质所受的改变更巩固,更确定;并且这种作用不会反抗这个改变而把已受改变的体质的原状恢复起来。例如,我们使我们肌肉运动的能力联合训练的手腕灵巧,可以看得非常明白。这种机构,在生长期养成,然后成为成人体质的一部分,从此以后,营养作用的日常过程就会保持这个机构;就是好久不用,任何时候需要,都立刻可以动用。

 

“对于处理动物生活的神经机构,明明可以适用的道理,对于处理心的机械作用的神经机构大概不会不适用。为什么呢?因为,如我们所已指出的,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没有比下列事实更确实的,那就是心理作用的一律性与身体作用的一律性那么完全相符,简直表示它们两者间的密切关系,犹如思想和情感的机构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动作与感觉和运动的机构相符合一样。任何一组先后的心理作用,曾经屡屡重现的,有长久保存的趋势。所以我们看到我们自己像机械地,没有自己知道的目的,也没有预期结果,而想、感、做那些跟从前在同类情形下所想,所感,所做的事情:这是公认的事实。联想的心理原理和营养的生理原理一样表示这件事实——不 过前者用心的方式,后者用脑的方式表示罢了。为的是:生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有顺应它惯用的方式长成的趋势;由于神经系统施展功能所必需的那种不断更生,神经系统内的这种趋势尤其强烈:对于这个普通原理,我们没有理由可以把大脑作为例外。我们大概不能不相信凡是很强烈的或惯于重现的观念作用,都在大脑上留个改变构造的印象,因为有这种印象,在将来任何时期遇着宜于引起这个作用的暗示,这个作用就会再现。‘先入为主’‘幼年联想的强烈’这件事被承认得那么普遍,以至于成了俗语;这件事实与在‘生长发育时期,脑的长成作用最易受领导势力的影响——这个生理的原理恰恰符合。所以幼年背诵的东西,好像用火印烙在大脑上似的;就是完全记不起来,它的痕迹也永远不消灭。

 

卡朋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顺应着它练习的模式而长成——这句话对于习惯的哲理,可谓片言居要。现在我们可以寻求这个原理对于人类生活上的实际应用。

 

 

 

 

 

 

 

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关注心理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http://www.xmxljg.com

专家微博-心理语录:http://weibo.com/fjxlzx

专家博客-心理案例: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业微博-心理视频: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心理课堂: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权威心理督导:郭潇赢是著名心理学教授/国家级心理治疗师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7-02-12
标签 : ,,,,,,,,,,,,,,,,,,,,,,,,,,,,,,,,,,,,,,,
分类 : D 心灵成长
评论 : 0条

= 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