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焦虑状态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不寻常的焦虑状态
国庆和中秋都在一起了,朋友们也相继脱单了,你是否开始焦虑了?2020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不仅因为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而且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恰巧都在同一天~于是有网友调侃道:国庆和中秋都在一起了,而你还单着!好气人啊有没有!!有人说:单身怎么了,妈妈教育我要好好学习,谈恋爱影响成绩。可是……那是对青少年的一套说辞,一旦过了二十,你确定现在家长不催你??七大姑八大姨不催你??笔者周围有过好几个二十多岁年轻人因为恋情迟迟没有进展,每逢佳节都要被亲人“亲切的问候”,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我们的亲人们往往比孩子们更加着急,虽然不知道这些孩子们是否因为恋爱的问题而焦虑,但是亲人们的过度关怀势必会给“当事人”徒添许多烦恼。另一方面,笔者身边也有许多人正在恋爱、结婚,他们会在朋友圈晒一些合影、打卡一些景点以及记录一些日常等等。
最近经常有人在笔者耳边念叨:我要脱单,我不能再这么单着了。可是时间过了很久他依然单着。在我看来一段满意的亲密关系是珍贵的,而珍贵的东西是较难得到的,就算目前没有遇到喜欢的人,你也可以选择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嗯,这也很正常嘛”。表面上看,和单身者相比,似乎恋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美味的甜品”,惹人生羡。那么他们的亲密关系带来的是全然的幸福、满足和快乐吗?在笔者经过聊天、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发现并不尽是如此。在恋爱中的人,也经历着对今后未知、不确定的生活的恐惧;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人,经历着对婚前第一个矛盾爆发高峰期;拥有了第一个宝宝的人,要赶紧计划着孩子今后的安排,为奶粉钱努力工作了。还有一些不那么幸运的,婚后闹离婚或者两个人各玩各的。钱钟书的《围城》中一样这样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无论婚姻、事业,每个人都陷在一座围城中,被生活、婚姻、事业磨砺、打击和束缚。在我看来一段满意、舒适的亲密关系是珍贵的,而珍贵的东西是较难得到的,就算目前没有遇到喜欢的人,你也可以选择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嗯,这也很正常嘛。”
先看一组数据
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据纽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超过50%的美国成年人处于单身,有3100万人独自一人生活,其中女性1700万,男性1400万。——这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独居人口占到了美国户籍总数的28%,这一比重使之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所占比重。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向人们证实,这一数字背后绝非是一时的潮流走向,事实上,这正代表着自婴儿潮以来最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无独有偶。日本的单身主义也在迅速崛起,在那里,截止50岁还没结过婚的男性为20.14%,女性也有10.61%。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每七个年轻人就有一个选择单身独居。尤其在北欧,单身的比例更高,挪威、芬兰、丹麦,乃至中国和巴西,都有大批单身独居者兴起,其中瑞典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在《单身社会》一书中,克里南伯格以他前瞻性的研究为基础,探索了单身社会的崛起,以及这一现象给我们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尽管传统思想一直告诫我们,独自生活将导致孤独和与世隔绝的孤立以及可能有来自他人的歧视,克里南伯格却向我们揭示了,绝大多数单身者正热忱地投身社会……在笔者看来“单身浪潮”这种现象既然在美国、日本以及北欧的一些发达国家里都有发生,那么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有理由猜测随着社会的推演,我们有一天也会经历类似的“单身浪潮”。所以,感受到了吗?如果你恰好单身,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很幸运,在这个时代,不必再像简奥斯汀或者波伏娃那样特立独行。在没有遇到喜欢的人、还不想恋爱之前,你也可以选择一直单身,没问题的,中国有两亿单身男女,这其中“主动单身”的人,也会不在少数。
文转自:洛阳心理师蒋庆伟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厦门心理咨询电话: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