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对孩子重要性(上)

10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父亲对孩子重要性(上)

 

去年年初,学校在读的家庭教育方向研究生要撰写学位论文。几个学生来到我家访学,谈起父亲在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价值的话题。 一个学生说,现在的孩子都缺乏“阳刚之气”,主要原因是做父亲的在家庭教育中缺位,陪伴孩子时间少。父亲要尽量多陪伴孩子,以自己的阳刚气质影响孩子。学生甚至断言:不陪伴孩子的是不合格的父亲。我没有直截了当地简单地否定学生的观点。我跟学生讲述了我的成长经历,以开阔他们的思路。

 

我对学生说,我是抗日战争最为残酷的年代1941年出生的。 1945年,我三岁半时就失去父亲。那年父亲28岁,母亲27岁。1996年,母亲去世,守寡半个世纪(五十一年)才与已故的父亲入土为安。 我的父亲生前先曾是我们村的村长,后是区武工队长。他年轻有为,精明强干,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全身心投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他出生入死,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一直率领乡亲们战斗在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在我们当地是著名的抗日英雄。

 

我小时候,很少见到我的父亲。父亲长的是什么模样,我都模糊了。在我的脑海里,父亲一生中只给我留下唯一的一个印象:大概是在我三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一个人正独自在我家院子里玩耍。母亲站在我家北房的门口,大声对我说: “忠心,你看,你爹回来了。”我回头一看,我家大门口内,站着一个就像今天的电影《小兵张嘎》中罗金宝叔叔那个形象的人:一身蓝色大褂,头戴一顶礼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英武倜傥。张开双臂,在看着我微笑。

 

我一看,愣住了,不知道这位是何许人也。见我发愣,母亲说这就是你爹呀!我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父亲了,甚至都不认得他了。听母亲说过,父亲常常是在夜深人静时回到家,看一眼他一直惦记着的、已经睡熟了的儿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为我们村北就有日本鬼子的岗楼,村子里又有汉奸,环境残酷、危险,他不能久留。父亲倒是常常见到我,我却很少见到父亲。因此,对父亲印象很淡薄。听母亲说这是我爹,我这才如梦初醒。赶紧喊着“爹,爹,爹——”,一路奔跑过去,一下子就扑到久别重逢的爹的怀里,抱住我爹的腰。 “当”的一声,一个硬邦邦的家伙撞在我的头上,火辣辣地生疼,我一个劲地边用手胡噜我的脑袋,一边歪着头莫名其妙地看着父亲。撞得太猛了,我强忍着,差一点儿没哭出来。

 

心想:爹的腰里装的是啥玩意儿啊,怎么这么硬呀?

 

看我被硬东西撞到了脑袋,父亲用右手撩起他穿的大褂让我看,原来父亲腰间别着一把锃亮的手枪。我的个子正好到父亲的腰间,我的头跟手枪撞了个正着。在我的记忆中,一生的记忆中,我父子俩就有这绝无仅有的一次交集。其他的印象一点儿也没有了,再也没有了。父亲虽然没有陪伴过我,但我从记事时起,就知道父亲是打日本鬼子的。父亲是1945年农历三月二十五去世的,离抗日战争胜利只有五个月,父亲没有亲眼看到他出生入死一生、为之奋斗终身的革命战争事业的圆满成功。终生遗憾。听乡亲们说,父亲出殡那天,我们那个上千口人的大村子的乡亲,全都来到大街上默默地给父亲送行。那悲壮,那隆重,在我们村是空前绝后。送葬那天,舅舅一手抱着我,一手抚着我的小手打着高高的灵幡,在灵车前缓缓前行。道路两旁站立着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人哭泣,我很害怕,一个劲儿地哭着要找我娘。我娘悲痛欲绝,在父亲的灵车后哭得死去活来。见到此情此景,给父亲送行的乡亲们,禁不住都默默地欷歔流涕。父亲去世时年仅28岁,正是年富力强、年轻有为之时,人们都眼含热泪,摇头扼腕叹息。

 

本文来自:赵忠心家庭教育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2-1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4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