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怎么变味了?

11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压岁钱怎么变味了?

 

在中国的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据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那个时候,“压岁钱”并不是在市面上流通货币,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压岁钱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产物。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字叫“祟”的小妖怪,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而一对“管”姓夫妇偶然发现,包着红纸的八枚铜钱可以将其吓退。后来,人们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从此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因而,又把这钱叫“压祟钱”。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人们自然应该尊重几千年的文化遗产。然而,现在的压岁钱,却逐渐在变味儿:过去,给小孩压岁钱只是为了营造节日气氛,亲朋好友之间互相送送,而且数目也不是很多。 可现在,给压岁钱的数目,越来越大,几百,几千,甚至上万。 在传统文化中,“压岁钱”应该是蕴涵精神、文化和长辈温情的。而现在的压岁钱却越来越让人搞不懂了。首先是接受方的迷茫。

 

在古代“压岁钱”就是一个小铜钱。但现在给“压岁钱”讲究的则是给大票,“祝福”一夜之间使孩子“暴富”,成为“富豪”。一个12岁小朋友过一个年,竟然收到6万元“压岁钱”,究竟是“福”还是“祸”? 亲戚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不同,家庭经济收入也不同,给压岁钱的数目自然也会有多有少。给的多,孩子自然高兴;给的相对少的,孩子也很有可能认为是“抠门儿”。这很容易使孩子把亲戚分成三六九等,无形中会助长孩子滋生嫌贫爱富的势利意识。赠送方深感困扰。年年这样给“压岁钱”,“富了孩子,穷了父母”,成了很多成年人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有的工薪阶层把年终奖都拿出来,都不能应对“压岁钱”的开销。致使很多大人都害怕过年,“谈年色变”;而孩子们呢,则是像盼星星盼月亮那样,欢天喜地地期盼过年“一夜暴富”,“闷声发大财”。每年给孩子压岁钱的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使许多大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借给孩子“压岁钱”的机会,“慰问”领导或关系户,以拉关系、套近乎、疏通关节。这就不单纯是个庸俗的问题的了,而是涉嫌借机行贿受贿了。现在,“压岁钱”的“红包”越来越厚,相应地,文化含量势必会越来越低,温情与感动越来越少。而当所谓的“压岁钱”触及到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时,人们就应该警惕了。有人说,现在人们钱多了,多给孩子“压岁钱”是自然而然的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我不这么看。那些发达国家人家有钱没钱?收入比我们国家多不多?可人家过节给孩子送礼物,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并不是像我们国家这样“真材实料”、“货真价实”地大把大把的票子送给孩子。这不是外国人家“小气”、“抠门儿”,而是“君子之交”的高雅、纯洁。我国的“压岁钱”,现已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意味很浓厚的习俗了,而是变味儿了,变得“庸俗”了;不是一种对晚辈的“祝福”了,而是一种“侵蚀”,无意之中诱导孩子们往“钱眼儿”里钻,也越来越“虚荣“、“势利”、“贪财”了。这种现象,很值得国人反省。

 

本文来自:赵忠心家庭教育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2-15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