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不受欺负(上)

11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如何让孩子不受欺负(上)

 

孩子总被“欺负”怎么办,是该要求孩子一定打回去,还是要忍让呢?这是我现场讲座和网上互动经常被问到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事件,身为父母,多少都会为此有一些担忧。我听到的大部分父母都告诉孩子:别人欺负你一定要打回去,绝不能吃亏。也有少部分父母会鼓励孩子包容、忍让。对这件事,我谈一下个人的理解。

 

孩子间发生冲突,父母先不要轻易去定义孩子“被欺负”。对于幼儿和儿童,肢体冲突的原因多是因为缺乏恰当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和能力。这时,双方的父母最好都不要轻易定义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或爱“打人”。如果家长总是习惯性的定义自己孩子“被欺负”,会投射给孩子“弱者”的心态,很容易导致孩子真的给自己贴上“弱者”的标签。正像我们很多成年人,总是怀着“弱者”的心态,形成自限式的思维模式,现实中也注定把自己的日子过成弱者的生活。孩子的社会性就是在交往、冲突中发展起来的。未来我们是无法左右孩子遇到什么样的人的,有什么样的境遇,所以重要的是发展孩子人际交往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孩子在冲突中总是处于弱势,那家长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榜样示范、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努力提升孩子的安全感、独立性、自信心、交往技巧、运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的提升,生活经验的积累,很多问题都会自己解决的。而在这个阶段,父母的过度关注,夸大的反应,都无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性发展,反而容易固化,甚至放大孩子的问题。

 

那到底是该要求孩子一定打回去,还是要孩子忍让呢?我个人是不主张在孩子间发生冲突时要求孩子必须忍让或一定要还手的。一方面,孩子在那一刻的反应不是能教出来的,而是靠本能、认知能力、生活经验、意志品质等叠加到一起做出的反应,是孩子自身的天性特质与父母日常教养在孩子身上综合体现。就像我们成年人在与人冲突时的表现,那一刻也不是别人可以告诉我们该如何做的。真正决定那一刻如何表现的,是在那一刻之前的教养和能力决定的。另一方面,父母无论是要求孩子一定要打回去以示强大,或一味忍让以示谦和,都是在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孩子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来自于灵活和拥有更多的选择。父母需要做的是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无论是警告、还击、离开、找同伴帮忙或找父母、老师协助解决等,要给孩子自己选择的空间和自由。一味地要求孩子忍让会压制孩子的自尊和生命力,容易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逃避现实、遇事退缩;而一味地要求孩子还手会让孩子理解为拳头是解决问题最好最简单的方式,开始崇尚暴力,富有攻击性。哪一种是我们作为父母想看到的呢?无论父母要求孩子忍耐,还是还手,当孩子认为只有一种方式是对的时,往往会让自己缺少灵活性而不知所错。同时,父母只接受那个一定打回去的孩子,或一味忍耐的孩子,传递的都是父母有条件的爱,等于对孩子说,现实中的你让我们很失望,我们爱的是我们期待中的那个孩子。当一个孩子只能靠忍让来证明自己的教养,或只能靠还手来证明自己的勇敢时,都已经处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恐惧中,反而变得更无助,也更无力。所以,无论孩子在冲突那一刻表现的如何,父母要做的都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引导孩子在肢体冲突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是第一位的,包括先警告对方、离开、还击、找同伴帮忙,或向父母或老师求助等,而不是必须打回去或一定要忍耐。

 

当然,我们也不排斥打回去,但“打回去”是众多可选项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一个人真正力量的来源是建立在自身安全感和自信心基础上的平静和灵活。平静可以带来安定,安定可以带来智慧,智慧可以带来力量。而灵活则意味着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增加孩子的选择,就是在增强孩子的力量,减少孩子的选择,就时在削弱孩子的力量,只给孩子一种选择,那不是赋能,而是对孩子的束缚和伤害。所以父母最好是把让孩子打回去作为多选项中的一个,而不是必选项。况且,如果一定打回去,也不见得孩子就能打得过,或许受到的伤害更严重,内心更多恐惧和怨恨,越发让孩子变得胆怯懦弱、退缩逃避。即便打得过,会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纠缠和麻烦,或者渐渐导致孩子变成一个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崇尚暴力的人呢?很多父母还有一个误区,认为不打回去就是孩子软弱,打回去才说明孩子勇敢,真是这样吗?项羽能打,但天下是刘邦的,而韩信则因忍下了胯下之辱最终成就一世英名。我不是要告诉父母,一定要孩子忍,只是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你打我一下我必还一下的睚眦必报,而是稳定的情绪和的平和的心态,是能屈能伸的豁达和专注于目标的笃定。父母的另一个误区是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是因为过于善良、谦和,只有能打、凶狠,才能不被欺负。那我要问,玄奘勇敢,他不善良吗?勇敢和善良并不矛盾,往往大善者更具大勇。就像我们熟知的玄奘、文天祥、于谦一样。所以,我建议父母,永远不要怀疑爱、善、宽容、规则、秩序的力量。一个在规则中成功建构了自我,拥有良好品行和习惯,能严格自律,勇于担当责任,知道自己要什么,去哪里的孩子,才是真正强大的、勇敢的,他们像水一样,柔软、包容,却拥有改变对方的能量。而那些从来不敬畏规则和界限的人,往往是最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最懦弱、无能的,也更容易被孤立,失去自身发展的机会。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1-1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7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