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信心(上)

127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如何提高自信心(上)

 

我是一个从极其自卑的人变成了自信的人。那个时候,总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玻璃心,在意别人的看法,进而投射到环境里,便总是只看别人的缺点,然后导致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别人的关系都一度破裂。所以我当时就明白要建立自信,不只是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要不然就不是自信,只是一个傻逼自大狂了。我决定从处理人际关系入手。我开始阅读大量书籍,人性的弱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羊皮卷。。。读的时候都是激情澎湃,想着终于找到了方法啊。读完后我开始照着书里的说法去实践,恩,要赞美别人,要记住别人的名字,要对人微笑,要帮助他人。。。的确我试着去做了之后,开始真的有用,好像一切要变好了。但是当我遇到一点小挫折,比如我在对人热情的时候人家对我很冷漠,我那颗玻璃心突然又碎了,我很痛苦,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傻,我为什么要做这些,我何必这样取悦别人,爱怎样就怎样不行吗?然后我就不坚持了。这一方向没有行得通。后来有幸看到了一些反观自己内心方面的书籍,它们告诉我,苦苦向外求,不如向内。我开始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思维模式是如何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思维这台机器,以完全错误甚至荒谬的模式在运转。比如当它在观察人的时候,它总是先看到他们的缺点,然而对优点视而不见,当它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它首先调用的就是沮丧和失落,然后是自暴自弃,完全不假思索。这种错误非常之多,而且它多年以惯性运转,错误已经根深蒂固,幸好幸好,被我发现了。改变它们就必定能够改变我的现状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你了解这个有什么用呢,卡耐基说要去赞美别人,要去帮助别人,坚持做了也可以慢慢改变思维模式啊。也许有的人可以吧,但我觉得那些指导方法都过于浅显,他只是告诉你做些什么,但没有告诉你为什么那么做,他没有说服你,所以你在做的时候永远都是在强逼着自己做,所以不可能坚持下去。而当你反观自己,你发现了自己的思维和情绪的细微变化,你看到其中对你起作用的不好的东西,你就已经具备了很强大的拿掉他们的力量。这是很具有操作性的,我发现我看人的时候总是只看到缺点,那我就让自己看到他的优点,并且在心中默念;我发现我对别人的做的错事很在意,我便思考他为什么那么做,我是否也做过类似的错事。很神奇,我开始喜欢身边的人,我开始理解他们,我开始明白,其实大家的每种样子,都很合理,都是他的家庭,他的成长环境将他塑造成的这个样子。这是关于处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方面,而对于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同样也是一个道理,反观情绪的变化,尽力将情绪控制在自己手里,让它往合适的方向发展。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用一个个小成功去逐渐建立自信。这个过程的确很难,但当我逐渐做了的时候,效果是不可思议的。我为什么要强调一下我开始喜欢身边的人这个现象,因为我深刻的感受到这是我从不自信走向自信的临界点,不自信的人往往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往往也会对别人要求很高,觉得别人这不好那不好,当你开始接纳身边的人,喜欢他们的时候,你也会喜欢上自己,喜欢自己,那就是自信。

 

之前的答案里我主要说了反观自己的内心,一些朋友有一些问题,我再说一下。首先,我认为自信,是一个综合性的素质,一个自信的人,多半都集合乐观、积极、热情、好人缘等等特点于一身,所以你建立自信,就不能为了自信而自信,那样你会显得不自然。所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你要从一个敏感的,消极的人,整个儿变成大方的,坦然的,从容的人。任重道远啊。所以反观内心,是一个入手处,有朋友也提到了,反观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喂养”消极情绪,你是去理性分析,而不是自怨自艾。要从情绪中跳出来。关于书籍,从浩瀚的心灵鸡汤中,很不容易发现了一本《改变自己–心理健康自我训练》这本,是Joseph J. Luciani写的,这本书乍一看依然是个鸡汤书,但是细细读来,发现了很多比较深入的东西,他在最后一章给出了具体的做法:

 

1,看清自己的缺点:其实就是去认清自己的思维模式

 

2,分清事实和假象,这一步里,是在第一部的基础上,让理性的自己介入,去分析清楚我对事情的反应,是合适的吗?我只能这样吗?之类的问题。

 

3,不要听信杂音。第二步完成后,你内心里会出现很多杂音。“你就是个loser”“你永远做不好这些事”“你太愚蠢”,你的习惯性思维会干扰你进步,他们会不厌其烦的打垮你。你不能再相信这些声音。

 

4,遗忘,转换频道。到这里,其实你已经明白应该怎么做,所以就去“莽撞”的做。以前不敢上台发言的你,就上去吧,说砸了又能怎样,只要你不要反复告诉自己“你永远讲不好”之类的话,谁也伤害不了你。

 

5,持续性激发。自己每天一点一点进步,激励自己,用小成功铸就大成功。

 

这个书应该是我看到的对我有用的第一本,之后对内心真正产生巨大震撼的东西其实是佛学。 我不是佛教徒,而且在接触佛学以前,还比较抵触,因为不了解,后来发现佛学其实就是心的哲学。相当深奥。之前推荐的那本书是西方人写的,所以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维,就像西医一样,哪里痛贴哪里,痛痛痛,贴贴贴,对于急需帮助的人,的确有用,但是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一个部分都是和其他组织协同作用的,你要彻底治好一个病,就不得不动用东方式思维,综合调理!佛学就是这种从整体上入手,根本解决问题的东西。提到佛学,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四大皆空”,“色即是空”这种常听到的、难懂的概念,然后就是对于假和尚假寺庙的痛斥,其实在没接触过真和尚,只是旅游时看看那些商业化寺庙之前,我也一样。后来接触了真正的寺庙(称之为正规道场,中国大概有100多座),发现其中大有学问。和尚们其实主要就是在修心,然后帮助别人修心。我听到一句“用佛学修心,用道家修身,用儒家治国”,描述的比较贴切。他们看似远离尘世,其实是在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这个具体不说了。说回自信这个东西,在佛学的概念里,就应该换一个词了,它完全涵盖自信、乐观之类的东西。这个词就是“智慧”,在我现阶段的理解里,智慧主要包含:

 

1,不折磨自己。

 

2,不折磨别人。

 

3,明白一切都是变化的。

 

具体来说:

 

1,不折磨自己

 

你一进寺庙,一般总会发现有一个大肚子的呵呵笑着的弥勒佛,其实其中的用意是想告诉你,人生原本就应该以喜悦的姿态对待(与大家了解的“一切皆苦”的概念有出入,那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的,暂且不提)。你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别人不喜欢你、别人对你不好、你长得不好之类的问题烦恼,这都是缺乏智慧的体现。

 

2,不折磨别人

 

有智慧的人,能够体谅别人,理解别人,善待自己的同时,善待每一个人。佛学讲究因缘,一切都不是偶然,都是你自造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吸引什么样的事物。所以说,每一个人的言行,都是可以从他的角度去理解的。另外,就是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举个例子:有个人说话刻薄,口无遮拦,得罪不少人,但是当别人对他说你以后别这么说话,他反而说:我真的没想到你们心眼这么小。这个人就是非常缺乏智慧,他过得快乐吗,一般这种人都不快乐,即使快乐也是装的,大家都不喜欢你,你怎么可能快乐呢,但是他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永远怪别人。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2-24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0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