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为何变成贬义词(下)

13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鸡汤”为何变成贬义词(下)

 

但我认为这恰恰也是鸡汤文的价值所在,它本身不是要给你提供勺子,而仅仅是给你闻一闻鸡汤的香气,激发你自己去寻找勺子的动力。就好像抗美援朝时期,那些长篇累牍的论证最终就浓缩成了八个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值得推敲,但是这八个字胜在简单、直接、符合人的心理预期,因而起到了极大的政治动员作用。你写一篇万字长文无比理性地分析抗美援朝的得失,准确性上当然大大地高,但是对一个普通士兵而言却没有那短短的八个字来的激动人心。话说回来,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鸡汤文感到不满呢?第一是因为鸡汤往往用力过猛,让你觉得「我也可以像那些人一般成功」,当你努力了,发现自己也没成李嘉诚,没成李开复甚至没成罗永浩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被鸡汤文耍了。当然还有更多的人,看了一篇鸡汤,燃起三分钟的热血,然后又重新坐回到了电脑前;过了一礼拜,又看了一篇,再次信心满满;如是者三,奋起而摔书,“什么破玩意儿,都是鸡汤罢了”。第二个原因也许是因为鸡汤文为了起到口号式的宣传效果选择性地挑选了事实,用了一些不伦不类的类比,或者干脆犯了一系列的逻辑错误。常见的鸡汤套路是拿个例说事儿,这就显然犯了逻辑里以偏概全的谬误。譬如说下面两个例子:

 

第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去某公司求职,老板说,千万别去推公司里一扇门,大家说好。然后老板也没解释为什么,说自己有点事情马上回来,就把一群人晾那儿走了。然后那个年轻人去把门打开了,里面一张纸条:你被录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敢于尝试。

 

第二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帮一个老人看住一个什么东西,老人说不能打开,也没解释为什么,然后年轻人就老老实实没打开。老人回来,对他狡黠一笑,你没打开吧?你真是一个好青年,给你几百万之类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诚信。单看这两个故事都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鸡汤的作者试图总结出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因而这样用孤例论证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每个人做选择时的边际条件都不一样,孤例几乎没有任何说服力。更腹黑的一点的推测是这个青年无论如何都会交好运,因为他老爹是大老虎,老板和老人会想讨好他。类似的推测可以做无限多,但是没有给出任何适用条件的结论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另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可能有下面这些。

 

  1. 因果倒置。比如说发现成功人士大多热衷慈善,然后得出结论要成功就要做慈善。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是因为成功才有精力和财力做慈善。

 

  1. 错误类比。比如最近有篇很火的文章叫「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是直线」,大概意思就最速降线的理论类比人生选择,只要路线选对了什么时候都不晚。我觉得钱江灏兄评论的很好,这种就是典型的瞎类比,那是不是可以解读成人堕落的总是一样快呢?何不找一条「最速升线」出来?

 

  1. 诉诸情感。网上有人总结过鸡汤文常见的词汇,诸如“在惊讶之余、感恩、泪水、安静、午后的房间、一位修女、殷切的目光、轻轻地转过头去、愧疚、充满泪水、幸福、圣洁的光芒、永留、深信、鼓起勇气、平凡、哭了、挚爱、力量、永远不会忘记、尊敬、不灭、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罕见、颤抖的声音、榜样、瞬间我的眼睛模糊了、鼓舞、沉默了片刻……”等一系列模糊的、情绪化的词汇,使得受众未经仔细思考就接受某种观点。这在心理学上面称作「晕轮效应」。

 

诸如此类的谬误还有很多,任何一本逻辑入门书上都会有很详尽的解释,我就不再赘述了。这些错误也许说明了为什么心灵鸡汤在被很多人喜欢的同时会被那么多人所厌恶,因为觉得作者这是在鄙视读者的智商。然而回想起来,我们小时候看的童话,要是以严密的逻辑去审查,不也是漏洞连篇、说教味十足吗?真说起来的话,那不就是幼儿版的心灵鸡汤么?也许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能够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谬误。但是何妨把这些鸡汤就当作童话看,用去标签化的方法去阅读,这些鸡汤,哪怕是矛盾的鸡汤,也会让人心头一笑。就好像前面说的那两则年轻人的故事,不正表明了两种方法都能成功么?我们不愿意向孩子说出童话的虚假,正是希望他们对世界怀有一个美好的希望。读到鸡汤,去掉那些绝对化的结论,不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可爱的世界么。逻辑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时刻用逻辑来审查世界未免显得不太可爱。我愿意了解这世界的极黑暗,但我也愿像李海鹏说的那样,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怀有乡愁。话说回来,很多人之所以讨厌鸡汤,不过是因为这些故事看起来实在太没有逻辑。君不见知乎众人口喊着反对鸡汤,但是每当出现匿名用户讲故事,票数总是哗哗的往上涨么。人总是倾向相信这世上是有善的,有美的,正义是有回报的,这也许是几十万年间人类为了合作建立的一种心理机制吧。只要这种柏拉图式的幻想没有终结,鸡汤就一定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内继续存在而且蓬勃发展。用一句鸡汤作结吧。90% 的人看完鸡汤依然坐在电脑前,10% 的人出去找勺子了,最后只有1% 的人成功找着了勺子,也只有他们有资格说,“恩,这鸡汤尝起来,味道也就这样嘛。”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2-24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8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