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对子女重要性(上)

11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母亲节对子女重要性(上)

 

每年的母亲节,在一片歌功颂德中,做子女的,总要配合演出,请母亲上馆子吃饭、买花、送礼物、切蛋糕,在一片欢庆声中,有多少人是真心开心想庆祝的?又有多少人只是在「尽义务」? 如同过情人节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过母亲节的。你要知道,对有些人而言,过这个节日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呀。

 

在母亲节前夕,你写这样一篇文章,你是在讨骂吗?且慢开骂,请耐心看完再说。每年的母亲节,在一片歌功颂德中,做子女的,总要配合演出,请母亲上馆子吃饭、买花、送礼物、切蛋糕,在一片欢庆声中,有多少人是真心开心想庆祝的?又有多少人只是在「尽义务」?如同过情人节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过母亲节的。你要知道,对有些人而言,过这个节日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呀。有好情人的人,才会想过情人节;同样的,要有好母亲的人,才会想过母亲节的,不是吗?这几年,我在课程里帮助许多人做内在小孩疗愈的工作,实在感触良多。

 

很多参加私塾或工作坊的成员都是中年妇女,她们大都有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都有,虽然已为人母,但是,一旦说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童年经验时,她们依旧泪流满面。这些事情,虽然早已经过去了,但是,心里有个「东西」(伤)、就是过不去,不管你活到几岁。课程里,让这些中年妇女有机会去说说自己的「童年往事」,把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找回来,好好疼惜一番(惜惜勒)。说故事,是疗伤止痛的良方。要让故事结束,最好的方法就是:说故事。这是我多年来的经验。不然的话,那个伤,会成为一道永恒的阴影,跟你一辈子。然后,就算以后你事业再成功,日子过得再美满,你都永远无法去享受那份幸福的「果实」的。我的很多个案,都是如此。请相信我。

 

有一年母亲节,私塾里一位中年妇女一谈起童年就哭。她说她自从唸大学离家以后,就不曾回家。直到出嫁、生了孩子,那个家,还是回不去(心里有个结,就是不想回去)。每次母亲打电话来,找她回家吃饭,她总是推拖说很忙。无法回到那个家,长期跟家产生断裂,这件事本身已经够叫她痛苦了,但是,内心还有个声音、不断地在谴责自己,对,「不孝」,那个批判的声音,其实更叫人痛苦。

 

 离家,是为了保护自己

 

如果你听过这位妇女的故事,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她不想回家了。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在父母的眼里,她可有可无,有如空气般,经常被忽略。爸妈眼里只有哥哥弟弟,不管她再怎么努力、再认真唸书、把所有的家事做得尽善尽美,一样得不到父母青睐。然而,只要弟弟一犯错,被打的一定是她,不是弟弟,理由是:「你没带好弟弟。」从小,她就是一个被严重物化、被虐待长大的孩子,身心都是伤。很痛。当她长大、唸到大学,终于可以自食其力时(当家教),她毅然决然地离开那个伤害她、叫她伤心的家。「够了」,她的心经常如此大声怒吼着。这声「够了」,好有力量。离开家,就没事了吗?不,所有的孩子,永远都在期待父母的「认同」。这是一个「魔咒」,解不开的。离家,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疗伤。因此,纵使离家,十几年来她一个人过得也很辛苦,一边唸书、一边工作,大学毕业后,认识一个男人,结婚、生子,几年后, 却遭逢先生外遇,最后痛苦的离婚。这些事,都是她一个人独自承担。她是个坚强的女子,她不得不坚强,因为没有靠山。一个人独自生活、勇敢地带着两个孩子,她告诉自己:我要努力活下去。私塾里,说着自己的故事(她边说边哭,眼泪是最好的治疗),于是让她有机会去疗愈自己内心的旧痛与新伤(一个来自父母、一个来自丈夫),并拥抱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聆听她的故事,叫人心疼。那一天,很多人都跟着她一起流眼泪。我跟她说,我很佩服她当年离家的勇气,那是她在「保护自己」的方式。这个新的诠释,让她对自己有了新的看见,于是安心不少。离家,是需要勇气的,也需要力量。如果她没有力量,是不可能一个女人在外面打拼讨生活的,不是吗?她不想回家,是因为那个内在小孩还是很痛,她还没有办法原谅她的父母,这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我邀请她先接受:自己目前还不能原谅父母这个事实。自责、罪恶感会把我们能量给「拉下去」,然后卡住自己。我们必须先「原谅自己不能原谅」。一切的宽恕,都得先由我们宽恕自己开始,我经常这么说。我们得先宽恕自己,才能宽恕他人。这是疗愈的真理。

 

离家,是为了回家

 

还好,她听进去了。两个月后,她的故事也「重写」了。有一次(在)私塾,她告诉大家,上周日她带着孩子回家了。母亲煮了一桌的好菜请她吃,第一次,她感受到母亲对她的善意。(大家听得目瞪口呆)她说:「很奇怪,当我开始允许自己就是做不到宽恕、原谅父母时,心里有个东西,反而松了。」经过私塾里说故事、流泪,让她内在渐渐长出力量,心也变得柔软许多。现在,她渐渐可以理解父母对她的「虐待」,原来这与他们本身成长历程、原生家庭、主流价值文化有关,并不是她不好。然后,那一年的母亲节前夕,母亲突然打电话来邀她回家吃饭,这一次她答应了,不再抗拒推诿,心甘情愿地带孩子一起「回家」。对,她说她不只是带自己的小孩回去,更是带着她内在受伤的小孩一起「回家」。二十年后,再次回到自己的家。神奇的是:这次的母亲,不一样了。不只煮了一桌子好菜款待她,还特别嘘寒问暖。第一次,母亲终于扮演了「好母亲」的角色,抚慰了她的内在小孩。大家被这故事,感动到红了眼眶。离家,其实是为了「回家」。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再」回家的。因为,你不能指望父母会改变。这位妇女是幸运的,她终于回了家。但这条回家的路是漫长的、辛苦的,她走了二十年。我常常认为:当一个人开始愿意照顾自己的内在小孩时,他就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我经常被问到:如果父母不改变,怎么办?没办法的,我们只能接受。如果指望别人改变,那伤痛永远无解。一切疗愈,由我开始。没关系,我们就扮演自己「内在小孩」的好父母吧,好好聆听他、照顾他、疼惜他,如此,你就已经带他「回家」了。这是我的经验,也是我帮助个案的方法。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2-13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0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