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远离教育毒瘤(上)

13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家长要远离教育毒瘤(上)

 

没有尊重的管教是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管教出反社会人格的人。孩子的天性其实是渴望有边界,有管教,希望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是对网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演讲文章的反驳。该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不认识该文作者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对钱教授的学术研究也不了解。文中“钱教授”仅代表演讲辞中钱教授的观点。

 

独生子女有多可怕

 

第一遍读完钱教授这篇演讲辞,感觉此文对现实有一定观照,对中国教育弊病的有些批评,并非没有道理,若不细究,蛊惑力就这样产生了。读第二遍,是惊愕。读第三遍,看到了钱文背后的一套思维,释然。但不能一笑了之,事关教育,要多说几句。先来概括一下这篇演讲辞的“中心思想”:我们面对的是一代地球有史以来从没出现过的“亚种”——独生子女。这个亚种可能完全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现在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亚种”人。快乐教育、鼓励教育、素质教育是扯淡,是以爱的名义对孩子一再让步,它们使教育成为癌症。对付这些“亚种”孩子,就应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大棒,严格管教。来看看这篇演讲辞的思维脉络:先抛出很多让人恐惧的“事实”,然后痛斥导致整个恶果的“行为”,最后给出自己救世主一般的唯一“良方”。这种思维怎么如此熟悉?是的,从小老师教训我们——如果不努力学习,考个好成绩,将来就会穷困潦倒。父母多这样“正义”地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关爱”我们。人一旦被恐惧震慑住,很容易就乖乖听话。这个思维模式相当好用。

 

我们大多数人何尝不是如此?我自己也是这种思维模式教育出来的产品。后来,终于对这种“必须考个好成绩”的思维模式有所反思和警觉。像我这样,没太多钱教授认为是人的基本素质的“应试能力”,不漂亮,不聪明,不勤奋,口拙手笨,不会讨好人,脾气也不算好,家境贫寒,竟然也可以幸福。于是不得不质疑,曾经老师们教训的那一套的真实性。于是对先让人恐惧,然后手挥大棒这一套思维变得敏感起来。正是钱教授的这套思维模式触及了我的这个敏感点,让我想发出一些声音。在演讲一开始,钱教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论题:“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列举出一些让人恐惧的“现实”和观点后,他一直没有阐明清楚“什么是教育”,直接提出了一个主张——对孩子要严格管教,不让步,老师一手拿胡萝卜,一手一定要拿大棒。整个演讲辞中,有不少极端描述。如:“到了癌症晚期再去治疗还有用吗?没有用。我想,中国教育可能就是这个情况。”“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主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亚种了。我们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类似这些说法,我认为是对生命成长规律与教育内涵缺乏足够认知所致。

 

乱管教,可能管出“反社会”

 

管教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在目前社会状况下,大声疾呼对孩童的管教有其必要性。问题出在如何管教上。在钱教授的演讲中,比较明确的管教方法是《弟子规》和“大棒”。通篇演讲辞没有对个体生命的关照,尤其没有一丁点“尊重”意识。在钱教授眼中,要被管教的孩子们只是一群得寸进尺,一不留神就无法无天的小东西。缺少对个体生命的尊重,这才是中国教育的癌细胞。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稍微探讨一下什么是教育,答案就会显而易见。

 

《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按我的理解,所谓教,就是修道,按照每个人的本性自然而然行事。这个本性是上天给的那个使命。三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关键是个“尊”字。教育就是尊道,尊天性,尊天命。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必须要学习,要成就自己,也要学会为社会服务,所以管教是必需的,也是作为成年人责无旁贷的责任。但若这个管教里没有了“尊重”,管教极可能走向伤害。钱教授认为目前社会上出现众多骂母杀父的孩子,问题出在缺乏管教。稍微深入一点了解会知道,养出这样孩子的父母自身问题更严重。这些父母一般分两种,一是放任,溺爱甚至讨好孩子;二是缺乏沟通能力,日常冷漠,偶尔粗暴管教。

 

第一种情况,人们常常以爱的名义掩饰自己的懒惰不思进取。管教孩子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的,这是一种智慧,需要领悟孩子的天性,了解生命成长的规律。对每一位父母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需要从头开始不断学习的新课程。相当具有挑战性。以爱的名义溺爱或放任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在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对教育本质和生命成长规律的无知,是一种懒惰。爱并非是每个人天然就会的,它是不断学习,不断修炼达到的一种智慧。

 

第二种情况,是无知却不自知,理直气壮地以为只要生了一个孩子自然就升级当爹当妈,就有了尚方宝剑,不高兴时,老子给你一棒子。在这样没有生命尊重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可能对自己的言行有责任意识?尊重,是管教的前提。没有尊重的管教是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管教出反社会人格的人。孩子的天性其实是渴望有边界,有管教,希望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两个孩子的故事

 

讲一个女孩的故事。八年级时,她困惑地问我:我在五年级前都是很笨的,但为什么现在同学和我自己都觉得我挺聪明的呢?我很肯定地告诉她:你那么灵气,怎么会笨呢?“那时候,老师天天骂我是笨蛋。然后我就真的觉得自己很笨了吧?”在她一至五年级的那个学校,她的老师奉行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可倔强的她不服从这样的管教。她的耳朵曾被老师提起来撕裂过。六年级时,她转校到了我们班,却是我见过的最懂规矩的孩子。十几天游学途中,每一餐孩子们都会集体先感恩,然后等老师动了筷子后,孩子们才开动。能做得这么好,和她的带头作用分不开。只要是有道理的,她会非常坚定去执行,即使是自己的好朋友疏忽了,她也会毫不留情地提醒。再散漫的孩子都会跟从。她只是以理服人。一个家长给我分享了她的观察。那次,这位家长带着十几个孩子在农庄里收割油菜籽。吃午饭时,虽然没有老师在场,他们一如既往地先感了恩。临时这位家长有一个紧急电话,就起身出去接电话了。一个比较长的电话。当家长回到餐桌时发现孩子们还没有开动,菜都有些凉了。原来孩子们是在等家长来一起吃。并感谢这位妈妈牺牲周末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这位妈妈感动地说,孩子们真的长大了。她也看出了是这位女孩在带领大家,说,这小小的姑娘太懂事了。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2-1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