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叛逆心理怎么办?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孩子有叛逆心理怎么办?
过渡期的孩子有这些特点:
一、他们突然变得让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好象老子天下第一。他们敢反抗权威,对父母不尊、不敬、不服,却对父母的反应与批评极端敏感。事实上,与父母冲突越厉害的孩子,也越依赖父母,冲突是为了挣脱依赖。从物理定理看,与父母联结紧密的孩子,分离出来的动能大,释放的热量也较大。聪明的父母容忍孩子对抗与依赖的双重心理欲求,对孩子做事莽撞得意忘形假装欣赏,以此来为他拓宽发展的路。愚钝的父母却会挥舞大棒,用不恰当的批评与“镇压”来引发孩子的心理退缩。
二、他们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为问题:如缄默、关门独处、答非所问、凝神静思。尤其多见的是强迫性倾向: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类无解的问题穷根穷底。要么为求准确耗费大量时间,要么做事毛焦火躁,丢三落四。夫妻感情分离的孩子,古怪更多,仿佛是要拼命父母的关注,为家庭创造共同的话题。
三,他们突然对家庭问题敏感,甘愿扮演家庭的替罪羊或者小大人。孩子热心做父母之间的调节人,在父母之间玩跷跷板,耍平衡。当“阴谋”难以得逞时,他们变得容易激若,愤世嫉俗,仿佛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样子。有的孩子会把对父母的愤怒转向自己,头疼、发烧、拉肚子,严重时逃学出走,无所不用其极。面对这些“行为非法”的孩子,原本活得不轻松的父母有如“屋漏偏逢连阴雨”,苦不堪言。
过渡期
过渡期是一个心理学的操作性概念,指12岁至16岁的孩子在心理成熟的过程中,要走过的一段艰难困苦的历程。这个时期的孩子要经受许多心理震荡,出现许多适应性障碍,内心缠绕着羞愧、紧张、社交恐怖、伦理焦虑、负罪感,以及攻击倾向。这是个从孩子心态慢慢转变为成人心态的时段,在行为上常常同时存在两个极端:自尊与自卑、盲目崇拜与藐视权威、过分道德感、独立上进与懒惰依赖,他们统统夹杂在一起,形似“癫狂”。其实,对每个青少年来说,这个“极端”行为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必须为今后的一生积攒足够的进取能量与情绪经验,形成人格雏形、人生目标、审美与价值系统。许多家长早把孩子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不能容忍孩子的“异化”,潜意识里把孩子的癫狂视为反叛,引发自身的分离焦虑。遗憾的是有些家长不能识别自身的焦虑,调整心态接受孩子的成长,反以为要对孩子加强教育,使他回到正轨。如果家长找医生治疗这些“行为障碍”,会是成长的“自然过程”变成孩子的“病态过程”,为了矫治孩子而使孩子发展为病态,形成治疗学的悖论情景。用系统眼光看,是家长和医生共同“建构”了孩子的“病”,好心帮了倒忙。孩子的过渡期要持续多久,取决于家庭的态度。如果受到家庭关系的阻碍,走出过渡期要晚一些。有的孩子在18岁甚至20岁以后还不能走出“困难历程”,可能会成为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长客。过渡期延迟,大多数是由于父母过度但有无效的管理。如果孩子“不幸”有个太严厉太能干的母亲,同时又有一个太无能太柔弱的父亲,情况尤其如此。对这样的父母,我只能说:“孩子长不大,是你们并不需要他长大。”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