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有时要学会放手(下)

10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做父母有时要学会放手(下)

 

原则3:约定、规则的执行要有弹性。

 

和孩子有了约定之后,执行起来还需要灵活、变通、有弹性。偶尔放纵一下,也是人之常情。有时家长适当做出一点点让步,孩子心理得到一定的平衡,还会变得通情达理。王尔德说过:“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通俗来讲,家长适当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亲子关系融洽了,再建立规则解决问题,会使规则实施起来更加顺畅,孩子也会更合作。

 

顺应心理,陪孩子安然走过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让家长比较头疼,一方面,原本家庭教育存在各种问题,一直在压抑孩子,只是孩子以前的反抗意识不强,很多问题被掩盖了;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有了更多独立、自主、自尊、自由的要求,不愿意被家长限制和控制。如果还按照压抑的方式去教育,张嘴闭嘴用命令、禁止、要求的口气说孩子,孩子不愿意听,也不会很好配合,甚至出现叛逆。一位妈妈自述,自己的女儿当年以全区第一的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初一后成绩出现波动,初二,很多问题接踵而至,青春期、早恋、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孩子在一度混乱中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她也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仍然强制管教,孩子看待她的眼神冷若冰霜……后来她反省自身的问题,决定放慢脚步,平等对待孩子,与孩子真诚地沟通。给孩子写了一些推心置腹的书信,还破天荒的向孩子承认自己的坏脾气。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母女俩又有了眼神交流,可以轻松的谈论学校的趣事了。青春期沟通的秘诀,是先理解和肯定孩子的看法,再提出自己的建议。理解和肯定孩子的看法,是在平等交谈的基础之上的。谈话中,家长多倾听、交流,少辩论、批判。

 

家长说话有个习惯,认为自己说的都对,恨不得孩子立刻领会自己谈话的要点,立刻改正。原本是平等的沟通,最后变成一边强势输出。了解孩子的世界,学会倾听是必修课。倾听,不仅是听听而已,而是要让孩子感到你认真、有共鸣,等沟通顺畅了,亲子关系变好,再以适当的方式去影响孩子,孩子就能听进去了。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很需要父母的建议和帮助,但有时觉得胆怯或者面子上过不去,不敢跟父母说实话,怕又引来长篇大论或者批判。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都很孤独,问题在家庭中得不到解决,才会到外面寻找答案,陷入网瘾,逃避压力不承担责任等。所以,如果孩子有叛逆的迹象,理解叛逆背后的合理动因,例如成长的困惑、自由的渴求等等,家长可以适当妥协,少去干涉孩子,等待孩子自己觉醒,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有时家长顺应孩子心理,孩子反而会考虑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才是唯一有用的。

 

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也要尝试接纳自己,人本主义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提倡接纳、共情。“接纳”两个字,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却并不简单。一位父亲这样说,自己以前对7岁儿子不是打就是骂,小小年纪偷钱、说谎、逃学,什么坏毛病都有。这位父亲已经讨厌儿子了。后来才反思,原来不是孩子的错误,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合理。面对孩子出现的状况,家长内心感到痛苦,不愿意接纳也是人之常情。但问题终归要解决的,越逃避,孩子的问题越严重。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包括接纳孩子的不合理习惯、接纳孩子的性格特点、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理解孩子不由自主的行为,本身并无恶意;理解孩子天资普通,做不到一点就通,需要家长帮助;理解孩子会莫名发火,情绪不稳定,谁都不是圣人,在所难免。切不可有条件的接纳孩子,合乎家长标准就接纳,不合乎家长标准就不接纳。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产生种种错觉——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他们会缺乏安全感,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变得不自信。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接纳很重要。孩子可以坦然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用讨好任何人,没有恐惧,自然就不会敏感多疑了。同时,他们也会学着接纳别人。与此同时,父母也要接纳自己。有些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认为自己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孩子稍有问题,就会引发家长自责、自省,把自己批判得遍体鳞伤。其实这样大可不必,父母只需要对孩子负有限的责任。诚然,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平稳宽松至关重要,但也与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家长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也要客观的看待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与孩子一同成长,应该是所有家庭共同的期待

 

接纳孩子,也要接纳自己;不苛求孩子,也不苛求自己;知道有些问题是正常的,也要理解自己的某些表现也是正常的;知道孩子能力是有限的,也要知道自己有些错误也是能力有限所导致的。伤害孩子后,内疚、自责、道歉是应该的,但也要接纳自己,尽快放下包袱。心静了,才有力量去改变自己,好好教育孩子。奥修曾经说过:“除非你认识喜乐,否则你无法彻底认识自己,因为一个不喜乐的人总是不断地逃避自己。”在亲子教育中,家长的一些执念会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一些困惑,甚至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让快乐远离,痛苦随行。这就需要家长改变不合理的理念、认知,学习家庭教育的智慧。顺应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养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而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善于利用孩子自身的能量,激发出孩子向善向上、自立自主、自我实现的潜能,帮助孩子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由此可见,家长和好的成长环境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人为“破坏”孩子的本真、不压制孩子试错的勇气、不以自己的认知高度限制孩子的发展,而是用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去找到孩子的优点,反复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效果远胜于惩罚。管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放手。孩子唯有获得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才能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淡定从容。布袋和尚有一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是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愿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进退自如”,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方法,每天都生活在喜乐之中,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9-21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4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