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批评性思维(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什么是批评性思维(下)
同样地,阅读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并不是为了了解葛底斯堡战役;阅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并不是为了了解1963年夏天的民权运动。让高中生阅读这些经典文本的价值在于:它们用细小的假设和完整的逻辑构建了一个个著名的观点。而这些被假设和逻辑支撑起来的观点都是值得用批判性思维来进行检验的对象。我教我的学生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一段一段地分析出《独立宣言》里的段落。慢慢地,他们开始读懂“我们认为以下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对幸福的追求”这一条著名的宣言是为了证明“一个践踏人的基本权利的政府应该被推翻”。而《宣言》不厌其烦地列举了27条英国国王的暴行——包括未经许可的增税、在殖民地驻兵、拒绝殖民地的司法独立——是为了证明“英国政府的统治在践踏人的基本权利”。以上两个证明得出一个逻辑严密的推论:英国的殖民统治应当被推翻。
用细读的方式去探究文本观点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就是从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自然而然地,我的学生开始思考和质疑:《独立宣言》所说的权利是否真的不可剥夺?作者的指控是否足以构成暴力革命的理由?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之后,他们开始学会对文本发问,去跟文本进行对话。大学课堂里的学习并不是“学术观光”。进行任何方面的学术探索,最重要的是意识到任何学术话题都发生在对话之中:一门学科的历史是由不断的知识颠覆组成的。寻找标准答案的学习思维在这种环境下并没有意义,我们也一贯反对这种思维。说到底,杜威“反思性思维”的概念点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是教人思考。培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反思比起单纯的知识传授来要重要得多。这其实代表了西方的教育思想传统里重要的一环:把“育人”当成教育的终极目的。早在1867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就在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开学演讲上指出,大学的目的不应当是单纯的技能培训,而是培养“具备能力与涵养的人”(capable and cultivated human beings)。把一个人培养成能够面对任何知识挑战的思考者,这是严肃认真的教育应该具有的目标。
怎样提高批判性思维?
关于批判性思维,还有普遍的一个误区: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够是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问题。即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美国,很多学生也并不懂得批判性地检验复杂的观点。实际上,在良好的引导下,简单的文本阅读也可以做到很多提升。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一个让学生能够保持开放性思考但掌握正确思考模式的课堂。只要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开放但尖锐的互相质疑,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是比较自然的。这件事并不神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课堂里实验性地教过学生一些思维工具,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观点的逻辑细分和细小观点是否成立的检验。就像之前提到的《独立宣言》细读一样,我让同学们从大观点细分为小观点入手,一点一点考察观点之间的支撑是否成立。做到这一点需要理解以下几个步骤:
1、什么是前提假设和结论
2、什么是逻辑上严密(logically valid)的观点
3、什么是逻辑上可靠(logically sound)的观点
4、该观点成立的前提下,可衍生出何种逻辑推论
学生学会这些基础分析方式之后,文本检验下的作者的意图自然变得清晰起来。只要明白了复杂观点的基本结构,就可以发掘出许多文本的字面意思之下的洞见。同时也正如预料中的一样,掌握批判性思维对同学们写作的深度也大有提升。事实证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分析指引,一个高中生也可以拆解亚当·斯密和尼采这样的思想家的复杂观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批判。在这层意义上,掌握批判性思维也是对著名作品去神秘化的过程。而这恰好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关键一步。到最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的态度:不去害怕有名的作者,对知识进行无畏的探索和质疑。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